风力发电技术中的的控制问题.ppt
《风力发电技术中的的控制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力发电技术中的的控制问题.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力发电技术中的控制问题,罗力恒()苏州大学机电学院自动化系,纲要,绪论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中所涉及的学科风力发电系统的种类与基本特性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控制问题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控制问题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控制问题,1 绪论,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积极以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风电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风力发电总体设计能力和水平,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于增强风电设备的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也有重大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形式逐步形成
2、了目前最为常见的水平轴、三叶片、上风向、管式塔的统一形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涌现以及工艺的不断完善,世界风力发电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如下,(1)风力发电单机容量继续稳步上升。(2)变桨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失速功率调节方式(3)变速恒频方式迅速取代恒速恒频方式(4)无齿轮箱系统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有三个发展趋势,(1)海上风力发电将风机从陆地移向海面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采用无刷双馈电机(3)应用新型变流器,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控制技术,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电网)和切出(电网)、输入功率的限制、风
3、轮的主动对风以及对运行过程中故障的监测和保护必须能够自动控制。同时,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都是海岛或边远地区甚至海上,分散布置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要求能够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中所涉及的学科,风力发电系统是一个包涵各学科的复杂独立系统。空气动力学:叶片;风能的动力学特性等机械工程:齿轮箱;各种传动设备;液压系统等电机学:双馈发电机;同步发电机等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模块;IGBT模块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无功补偿;功率检测;输变电等运动控制系统:变频控制;交流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等微型计算机及DSP技术:控制单元的CPU。,3 风力发电系统的种类
4、与基本特性,并网的发电系统 并网的风电系统的风电机直流与电网相连接。由于涡轮风机的转速随着外来的风速而改变,不能保持一个恒定的发电频率,因此需要有一套变流变频系统相配套。由风机产生的电力进入交流变频系统,通过交流变频系统转换成交流电网频率的交流电,再进入电网。,异步感应发电机 通过晶闸管控制的软并网装置接入电网。在同步速度附近合闸并网,冲击电流较大,另外需要电容无功补偿装置。这种机型比较普遍。Vestas,NEG Micon,Nordex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 外接可变转子电阻,通过一组电力电子器件来调整转子回路的电阻,从而调节发电机的转差率。Vestas V47,双馈感应发电机 转子通过双向变频
5、器与电网连接,可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根据风速的变化和发电机转速的变化,调整转子电流频率的变化,实现恒频控制。只需要较小容量的变频器,并且可实现有功、无功的灵活控制。DeWind D6同步发电机 取消了增速齿轮箱,采用风力机对同步发电机的直接驱动方式。Enercon E266,非并网(独立)的风电系统 独立的风电系统主要建造在电网不易达到的边远地区。同样,由于风力发电输出功率的不稳定和随机性,需要配置充电装置(蓄电池)。混合型发电系统(风力机和柴油机混合,风力机和氢能混合),风力机的基本特性,1.风力机的能量转换过程 气流的动能:从上式可以看出,风能的大小与气流密度和通过的面积成正比,与气流速度
6、的立方成正比。其中空气密度和风速随地理位置、海拔、地形等因素而变。,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 叶杭冶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第二版 28元,自由流场中的风轮:,设通过风轮的气流上游截面为S1,下游截面为S2。由于风轮的机械能量仅由空气的动能降低所致,因而V2必然低于V1,所以通过风轮的气流截面积从上游至下游是增加的,即S2大于S1。,如果假定空气是不可压缩的,由连续条件可得:风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可由Euler理论写出:故风轮吸收的功率为此功率是由动能转换而来的。从上游至下游动能的变化,令上述两式相等,得到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和提供的功率可写为,Betz理论的极限值,对上式求极值可得,上式说明,风
7、力机从自然风中所能索取的能量是有限的,其功率损失部分可以解释为留在尾流中的旋转动能。,2.风力机的特性系数,(1)风能利用系数Cp,表示风力机从风能中吸取能量的大小程度,(2)叶尖速比,表示风轮在不同风速中的状态,用叶片的叶尖圆周速度与风速之比来衡量。,(3)风力机产生的机械功率,实际上,Cp就是风力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它是叶尖速比和桨叶节距角的函数。可见,在风速一定的情况下,发电机获得的输入机械功率大小将只取决于风能转换系数。如果采用调节桨叶节距角的方法调节风力机的运行,则属于机械调节。一般对于采用电气调节而言,桨叶节距角为常数。因此,Cp只是的函数,他们之间的关系曲线是风力机的基本
8、特征之一。,对于一台确定的风力机,在风速和桨叶节距角一定时,总存在一个最佳叶尖速比opt对应着一个最大的风能转换系数 Cpmax,如下图所示,此时风力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由式 亦可以得出,对于一个特定的风速,风力机只有运行在一个特定的机械角速度下,风力机才会获得最大的能量转换效率。,风力机的叶片有定桨距和变桨距两种形式。对于定桨距的风力机,除了采用可控制的变速运行外,一般在额定风速以下恒速运行时,CP常常会偏离其最佳值,使输出功率有所降低,而超过额定风速后,则通过偏航控制或失速控制等措施使输出功率限制在额定值附近。,对于变桨距的风力机,通过调节桨距可使 CP在额定风速以下最大限度地接近最佳值
9、,从而捕获到最大的风能以得到较多的能量输出,超过额定风速以后,通过改变桨距减小 CP值,使输出功率保持在其额定值上。所以,为获得最大的风能利用,实际运行时最好通过调节桨距来保证风力机运行在最大功率曲线上。,(4)风力机输出机械功率与转速的关系曲线,设定不同的风速,可以得到风力机在不同风速下风力机输出机械功率和转速的关系,这就是风力机输出机械功率特性曲线。下图所示,即为一组在不同风速(v1v2v3)下风力机的输出机械功率特性曲线。,下面定性分析一下最大风能捕获过程。如上图所示,假设原来在风速 v 2下风力机稳定运行在最优功率曲线 Pmopt的B 点,对应着该风速下的最优转速 2和最优的机械功率
10、P2,此时发电机输入的机械功率等于发电机系统输出的功率。如果某一时刻风速突然升高至 v 3,风力机马上就会由B 点跳至 v 3风速下功率曲线上的D点运行,其输出机械功率由 P2 突变至 PD。由于大的机械惯性作用和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滞后,发电机仍然运行在B 点,此时发电机输入的机械功率大于发电机系统输出的功率,功率的不平衡,将导致发电机转速马上升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风力机和发电机将分别沿着 v3 风速下功率曲线的DC 轨迹和最优功率曲线的BC 轨迹运行。当分别运行至风力机功率曲线和最优功率曲线的交点C 时,功率将重新达到平衡。此时,转速稳定在对应于风速 v3下的最优转速 3,风力机输出最优的
11、机械功率 P3。同理,也可以分析风速从高到低变化,最大风能捕获过程和转速的调节过程。,4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控制问题,20世纪80年代进入风力发电市场解决了并网问题和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控制问题:软并网技术;空气动力刹车技术;偏航与自动解缆技术;特点:功率输出由桨叶自身性能限制,节距角固定,发电机的转速由电网频率限制。在允许的风速范围内,对由于风速变化引起输出能量的变化不作任何控制。,4.1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开环控制结构,定桨距恒速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在输入变化时,控制系统对机组只作了非常有限的调整,例如当风向改变时,通过偏航系统调整其航向,或在风速变化时切换变极电机转速,而对其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力 发电 技术 中的 控制 问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