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案法学.ppt
《经济法教案法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教案法学.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法教案,主讲:罗杭春 二一一年,第三编 市场监管法,一、竞争法律制度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三、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四、广告法律制度五、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六、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七、保险监管法律制度八、期货监管法律制度,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是1982年2月15日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油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各类合同制员工5.1万人,总部设在北京。雪佛龙原名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Socal),2001年10月,雪佛龙以390亿美元兼并了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德士古,并以雪
2、佛龙-德士古作为公司的名称。2005年5月9日雪佛龙德士古宣布,更名为“雪佛龙公司”。雪佛龙是当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全球能源公司之一,其总部设在美国,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第5名,雪佛龙为并购优尼科,出标164亿美元,其中现金交易只占25%,其余的以股票冲抵。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经过初步审核,也于6月10日接受了这一并购协议。优尼科只要最后经过8月10日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就可正式实现两大公司并购整合。而中海油却在雪佛龙出标两个月后,以185亿美元的高价抢标,且全部是现金交易,这让美国政经界怀疑中海油不惜代价抢生意背后的非商业用意。美国人大多相信雪佛龙的出标是经过权威机构评估,有扎
3、实的定标根据。因此,如果中海油真从商业竞争出发,会比雪佛龙的出标高些,但不会高出20多亿美元。远高于雪佛龙的出价反成了经济民族主义势力肆意歪曲中海油并购意图的借口,诱导美国人相信,“条件太优厚肯定有陷阱”。,美国舆论的焦点:一:一种可能的安全威胁,中海油想通过购买 优尼科来进入美国的能源部门。二:一些人宣称,中国可以通过购买像有优尼 科这样的公司获取重要信息或秘密 三:中海油会用中国人代替美国 雇员 四:中国不允许美国或其他国家去收购某些行 业的 中国企业 五:阻止对台湾的军事进攻,可口可乐汇源果汁并购案,2008年9月3日上午,已经停牌两天的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荷银将代表可口可
4、乐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其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是上周五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根据双方协议,交易完成后,汇源果汁将成为Atlantic Industries的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撤销其上市地位。而可口可乐的此次收购,苏格兰银行是其财务顾问。,汇源果汁在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46%的市场份额,中浓度果汁也占到39.8%的市场份额,是毫无争议的行业龙头,可口可乐旗下的果汁子品牌占有25.3%,位居第二。两者若合并,将占市场份额70%以上,将对统一等其他企业形成很大的
5、竞争压力。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是考虑的第二大因素,第三、四、五分别是“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果汁饮料与纯净水、碳酸饮料等其他饮料不同,还涉及上游果农的利益,由于果树的生长有周期、农时、丰歉等诸多因素,目前都是卖方市场,渠道和加工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特别是分散的农业小生产者)有决定性影响力,有可能出现上海早几年即已出现的大卖场被外资主导之后对炒货行业等上游供货商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形。,根据中国现有法律框架,外资企业并购案例一般涉及三个层面的审查,即一:专门针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审批;二:针对维护竞争秩序而不分
6、境内外身份的反垄断审查;三: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此外,如果涉及国有企业,还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的监管程序必须遵守。由于汇源果汁是通过开曼群岛设立的壳公司去香港上市的,其中可能有复杂的法律设计,但收购之后肯定实际控制人要变更。根据中国外商投资法规,如果运营汇源果汁境内资产的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其股权变更必须经商务部门审批,而不管反垄断法有没有生效。既然是审批,那么批准和不批准皆为题中应有之义。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为了保护市场竞争,无论内外资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并购都需要依法申报审查。,根据规定,如果外资企业并购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即达到申请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标准:即双方上一年
7、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双方当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或者双方上一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双方当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商务部2009年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 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 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 入这个市场。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 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
8、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娃哈哈达能诉讼案,杭州娃哈哈集团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创始人是宗庆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拥有员工2万余名,总资产达178亿元。娃哈哈集团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100个品种的产品。法国达能 达能集团创建于1966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在全球拥有近9万员工,是世界最大的鲜乳制品生产商、饼干生产商,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位列世界500强。达能集团的业务遍布五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
9、家,产品主要分为四大领域:鲜乳制品、瓶装水、婴儿食品、健康营养品。,20世纪80年代末,达能集团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1994年,达能与光明先后合资建立了上海酸奶及保鲜乳两个项目,达能占45.2%的股份。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成立5家合资公司,获得41%的股权,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得51%股权;同年,达能收购武汉东西湖啤酒54.2%的股权和深圳益力食品公司54.2%股权。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2001年,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参股光明,比例为5%。2004年,达能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2005年4月,达能亚洲持有光明乳业股权增至9.7%,成为该公司第三
10、大股东。2005年10月,达能亚洲第三次增持光明乳业1.85%股权,股份总计11.55%。到2006年4月,增持光明股权达到20.01%。2006年7月,法国达能以持股22.18%的比例成为中国汇源集团的第二大股东。2006年12月,达能与蒙牛组建合资公司,达能持股49%。,一: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 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二: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 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三: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 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条款,
11、引发了强行收购风波。四:达能欲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 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 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2007年4月5日下午,达能在上海召开小型发布会,达能中国新闻发言人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强调,目前达能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中,达能控股51%,董事会成员达能占3席,而中方占2席,达能的任何行动都是遵照合同行事,此次达能也只不过是根据10年前的协议(现在仍然有效)向娃哈哈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这些事情双方是可以坐下来协商解决的,但是娃哈哈有异议却通过媒体对外公布,这是不恰当的,也是达能所不能理解的。4月8日,宗庆后做客新浪
12、聊天室时表示,娃哈哈与达能的焦点主要是达能想并购娃哈哈的非合资公司,而娃哈哈“不同意”。宗庆后说:“达能以我们原合资合同中我方承诺不生产经营与合资公司竞争的产品,及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我方可以在其他产品上使用娃哈哈商标,但必须得到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才可为由,通过法国政府向我国各级政府告状,期望通过中国政府对我们施加压力,迫使我们就范,让其并购。”,2007年12月,杭州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认定商标转让协议已于1999年12月6日终止。理由是,杭州娃哈哈集团于1996年4月和1997年9月先后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书面申请,要求将其名下的200多件注册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但国家商标局均未同意转让。19
13、99年7月,杭州娃哈哈集团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许可合资公司杭州娃哈哈食品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合同备案申请,国家商标局于1999年8月予以备案。达能不服该裁决,向杭州中院申请撤销。2008年7月30日,杭州中院作出裁定,认定达能提出的申请理由不成立,维持原裁决。在娃哈哈提起上述仲裁案后,达能另行向杭州仲裁委提起仲裁请求,提出即使国家商标局不批准,导致转让协议终止,但该转让协议不仅仅约定了娃哈哈应当将在国内注册的“娃哈哈”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同时对在境外注册的“娃哈哈”商标也有转让义务,而境外转让无需国家商标局审批,因此娃哈哈仍有义务转让在境外注册的商标。对于达能提出的仲裁,杭州仲裁委于2008年9月
14、作出裁决,驳回了达能的请求。理由是,转让协议所涉及的商标转让权利义务为同一合同约定,而仲裁庭在2007年12月6日已裁决确认该协议自1999年12月6日终止。,达能不满仲裁结果,向杭州中院申请撤销该裁决,杭州中院于2009年4月7日立案受理。经审查后,2009年5月21日,经过两次仲裁、两次诉讼,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达能关于撤销杭州仲裁委员会裁决书的申请,裁定“娃哈哈”商标归杭州娃哈哈集团所有。2009年9月30日,达能和娃哈哈集团在北京联合发布“双方达成友好和解”的新闻公告,称“双方将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公告表示,达能已同意将其在各家合资公司中的51%股权出售给中方
15、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美国“丰田门”案,2007年3月29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根据五名消费者的投诉开始对雷克萨ES350 车型的踏板展开调查,这五名消费者投诉因该车型的踏板问题引起了三起交通事故,造成七人受伤。全天候脚踏垫被认为可能是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2007年7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城市圣何塞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2007版凯美瑞的驾驶员受重伤,另一辆卡车司机死亡。这起交通事故看上去也是由于踏板被全天候脚踏垫卡住引起的。2007年9月13日,在确定圣何塞的恶性交通事故是由于脚踏垫卡住了加速器踏板引起的之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
16、安全管理局通知丰田汽车有必要进行汽车召回。2007年9月26日,丰田汽车公司召回55,000个2007版和2008版的凯美瑞和雷克萨ES350s的脚踏垫。,2009年8月28日,在Santee再次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包括一辆2009版的雷克萨斯ES350。调查人员发现这辆车的全天候脚踏垫是另一个雷克萨斯车型的配件。2009年9月25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会见丰田汽车人员,并告知其对于脚踏垫的召回是不充分的,并且该机构希望丰田能够召回所有存在踏板设计缺陷的汽车。2009年10月5日,丰田因为踏板问题召回380万辆汽车,并且发表致消费者的公开信,要求他们更换脚踏垫。此次修复的缺陷
17、包括油门踏板重新设置、修改脚踏垫和为无钥匙点火车辆安装刹车优先软件。2009年12月15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官员在日本会见丰田高管时说明召回事件的进程,并且强调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丰田负有发现和报告设计缺陷的义务。2010年1月16日,丰田告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某种 CTS品牌的踏板存在危险的缓慢恢复缺陷。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在1月19日召开面对面的会议。2010年1月19日,在这次会议上,丰田提供了踏板卡住的详细报告。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丰田迅速采取行动,几小时后,丰田表示进行召回。2010年1月21日,丰田召回230万辆踏板问题车辆。2010年1月27日,
18、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敦促下,丰田再次增加召回车辆110万辆。,2010年2月16日,NHTSA 正式就导致丰田汽车意外加速的电子方面的原因展开试验调查。2010年3月30日,在美国国会要求下,美国交通运输部宣布两项关于突然加速事故的研究。一项关注于丰田汽车的电子系统;另一项检查整个汽车工业的电子系统安全和突然加速事故。2010年4月5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要求对丰田汽车进行最高1637.5万美元的民事罚款,因为丰田违反美国法律规定,在发现此缺陷四个月后才向安全局报告。美国法律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汇报其安全缺陷。丰田4月19日支付全部罚款。2010年1
19、2月20日,丰田同意支付另一笔1637.5万美元的民事罚款,因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认为丰田未能及时召回550万辆相关汽车。2011年2月8日,美国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丰田汽车突然加速原因的调查结果,表示没有发现车辆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家乐福价格欺诈案,国家发改委26日宣布,家乐福在部分城市的连锁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行为。同时被点名的还有另一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超市。家乐福中国区公关26日晚发表致歉声明,并表示家乐福高度重视相关问题,并特别加强了以下工作:为了保障消
20、费者利益,家乐福将严格执行“5倍退差”政策,即商品收银价格如高于商品的标示价格,家乐福将给予顾客差价5倍的赔偿。“中国网事”记者联系上家乐福法国总部,家乐福集团新闻服务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家乐福总部没有更多表态,家乐福中国公司表态就是我们的表态。”这名负责人同时还强调:关于这次事件的“声明”,没有法文文本言下之意,这是家乐福中国公司的事。,“在法国,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处罚非常严厉。”巴黎上诉法院律师孙寒光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说。“我有一位客户,他是一位小老板,经营一家小超市,因为一瓶依云矿泉水没有标价,被执法人员发现了,进而查出两百多瓶都没标价,结果遭到严罚。一瓶伊云矿泉水售
21、价一欧元,结果被罚两万多欧元。损失惨重。”在法国,价格和广告监管主要由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下属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负责,“法国反欺诈部门巡查一般都是着便装,在企业人员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他们执法严厉,不循私情。”美国很多针对大公司的集团诉讼最终都是以和解结案的,实际上就是大公司主动向消费者“讨饶”。例如,2002年,美国消费者由于东芝笔记本的质量问题提出集团诉讼,东芝公司最后赔偿10亿美元。因为它担心,如果不和解赔偿可能就是上百亿元。而对中国消费者,法律规定的赔偿数额就那么多,因此,这些公司颇有“有恃无恐”的意味。,西班牙重罚欧莱雅与宝洁案,据新华社电 西班牙国家竞争委员会以操纵价格为由,
22、对法国欧莱雅公司、美国宝洁公司等多家化妆品制造商处以总共5000万欧元(约合6980万美元)罚款。调查显示,这8家企业在1989年至2008年期间对在西班牙市场销售的美发产品实行共同定价,阻碍欧洲市场竞争。涉案企业包括世界最大美容产品制造商法国欧莱雅公司、美国日化巨头宝洁公司、德国汉高集团等企业设在西班牙的分公司,共占据西班牙洗发和护发品领域70%的市场份额。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每半年开一次会,讨论并制订产品价格和其他企业策略。,对在西班牙挨罚,宝洁公司发言人保罗福克斯说:“我们正在评估这一裁决的细节。不过,自2008年以来,我们每个季度获取相关调查报告,已经预留相应(罚款)资金。”美国宝洁公司
23、西班牙分公司这次受罚1200万欧元(1675万美元)。然而,按照欧洲“每周新闻”网站披露的数据,宝洁公司预留了5.75亿美元资金,用于应对欧洲管理部门可能以反垄断为由处以的罚款。宝洁公司在欧洲受到反垄断调查,调查机构包括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班牙等10个国家的管理部门。不少反垄断案件专家说,宝洁公司预留如此巨额资金用于应对潜在罚款,让人不禁猜测这家日化巨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行业“合谋”。,日航等21家航企集体涨价案,2000年至2006年航空业遇冷之际,一些航空运营商以提高燃油附加费方式增加收入,背后隐藏集体涨价阴谋。21家航空运营商因而受到美国当局处罚,罚金总额超过17亿美元。诉讼文件显示,
24、一些亚洲运营商,包括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限定以电话和电子邮件方式讨论这一议题。证据显示,一些运营商的高管试图隐藏或销毁这类“犯罪”记录和电子邮件。如果不是有人举报,想指证(阴谋)非常困难。,2005年年底,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一些高管向美国司法部告发自己所属运营商参与共谋提高货运燃油附加费。2006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和欧洲调查部门人员突查汉莎航空多处办公室。英国维珍航空公司主动承认参与“谋划”提高客运燃油附加费。调查人员最终找到一份详细书面记录,显示一些运营商达成协议,提高客运和货运燃油附加费,时间可追溯至2000年。美国 司法部“宽大处理”汉莎航空和维珍航空,同时从严处置拒不合
25、作的运营商及其高管,指认他们违反谢尔曼反垄断法。美联社报道,迄今,19人受指控,其中4人遭监禁、9人在逃。澳洲航空公司分管美洲货运的前副总裁布鲁斯麦卡弗里承认参与合谋,2008年获判6个月监禁。英国航空公司前市场营销高级主管基思帕克获判8个月监禁。21家受罚运营商中,英国航空和韩国大韩航空公司承认违反谢尔曼反垄断法,2007年8月各自认罚3亿美元。,第十一章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一、市场监管的产业组织理论 概念: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系中特定组织结构下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为考察重点,以为政府监管提供政策建议为主要目标的一门交叉性应用经济学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 教案 法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