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学的发展PPT.ppt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粒子物理学的发展PPT.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粒子物理(高能物理)是研究场和粒子的性质、运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也是研究粒子内部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当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1.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高能粒子的相互碰撞,用实验手段发 现新粒子。到目前已经发现了300多种。采用的试验设备有加速器、对撞机、探测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系统。2.理论基础是量子场论,是解释微观现象的基本理论。,杨振宁、李政道大胆提出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一定守恒,粒子和粒子可能是同一种粒子,李政道和杨振宁,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吴健雄的实验验证 吴健雄做了极化钴60原子核衰变实验,将钴60置于0.01K的低温环境中的磁场内,实验说明了 衰变规律
2、宇称不守恒,使杨、李的观点得到了验证,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吴 健 雄,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一、粒子的分类 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过不同的分类方案,如早期按粒子的质量分类:光子(0)、轻子(轻)、介子(轻子和重子之间)、重子(重);按粒子的寿命分为稳定粒子(平均寿命10-18s)和不稳定粒子(平均寿命在10-20-10-24S);分为粒子和反粒子。反粒子:反粒子的质量、寿命、自旋等与粒子相同,而电荷等相加性量子数与粒子异号。首先从理论上预言反粒子存在的人,是英国人狄拉克。25岁时狄拉克对量子力学就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此后他致力于建立相对论性电子理论。终于他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该方
3、程不仅简洁、优美,而且还能解出实验的自旋值和磁矩值,精细结构,将量子力学中的康普顿散射、塞曼效应等事实,通过相对论电子理论统一起来。,粒子物理学的发展,1955年赛格雷、张伯伦在高能加速器上获得了反质子。1956年发现反中子。1959年,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人们又开始想到能否用反质子、反中子、正电子,组成一个反原子。1995年开始,欧洲粒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LEAR)低能反质子环中,产生了9个反氢原子,虽然它们存在的时间仅为三亿分之四秒,但是,却将人们对物质的认知领域大大扩展了。,赛格雷像,张伯伦像,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现在公认的科学分类方法是按粒子参与相互作用的类型来
4、分。粒子共参与四种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由于相互作用和前三种相比太弱,因此粒子物理学中不考虑它。轻子:主要参与弱作用,带电的轻子也参与电磁作用,自旋都是1/2,所以是费米子;轻子必定以粒子与反粒子对的形式生成湮灭。电子等6种是轻子,加上它们的反粒子,轻子共12种。强子:直接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统称为强子,强子也参与弱作用,带电强子也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强子又分为介子和重子两类:自旋为整数或零的称为介子,如、K、等;自旋为半整数的称为重子,如p、n、等;规范玻色子:是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中介者,它们是传递电磁作用的光子;传递弱作用的W、Z0,传递强作用的胶子。
5、胶子至今未发现。规范玻色子都是玻色子。,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二、强子结构和夸克理论1.坂田模型 最早提出强子结构模型的是费米和杨振宁,1949年他们提出,介子是由核子(质子、中子)和它们的反粒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由于当时反质子和反中子尚未发现,所以,这一模型的提出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胆识。1955年,坂田昌一提出“坂田模型”:强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超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组成。这些粒子称为基础粒子。2.八重法 1961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M.Gell-Mann)和尼曼(Y.Neeman)提出用SU(3)对称性对强子进行分类的“八重法”。这一方法概括了当时已经发现的大量粒子,并预言了-1粒子
6、的存在。这一预言于1964年被实验证实。,粒子物理学的发展,3.夸克理论 1964年盖尔曼进一步提出假设,即作为SU(3)群的物理基础的三重态,不仅仅是某种数学框架,而是三种不同的粒子: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并提出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他认为夸克是自然界中更基本的组成粒子,所有强子都是由三种夸克和它们的反粒子组成。夸克性质:夸克必须是费米子。因为费米子可以构成费米子,也可以构成玻色子;而玻色子只能构成玻色子,不能构成费米子。夸克具有分数电荷。上夸克的电荷为2e/3,下夸克的电荷为-e/3,奇异夸克的电荷也为-e/3。夸克带有色荷:红色(R)、黄色(Y)、绿色(G)。这些
7、色荷决定夸克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标准模型:中子由2个下夸克和1个上夸克构成,写作(udd);质子则由2上夸克和1下夸克构成,记为(uud)。在强子内部,夸克通过胶子传递强相互作用。胶子带有色荷,彼此有相互作用,可以形成胶子-胶子束缚态(即胶球)。,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由于夸克模型能够成功的解释许多已知事实,把极为复杂的事情变得非常简单,而且在说明强子分类和质量谱等方面非常成功,所以这一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969年,盖尔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盖尔曼像,粒子物理学的发展,4.桀夸克的发现 1974年8月,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能量为3.31010eV)上发
8、现了一个新粒子,将其命名为“J”,并于11月份宣布。同时在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小组也发现了类似的粒子,并将其命名为“”。因此,这个粒子就命名为“J/”。不久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加速器上也相继观察到这个粒子。为此,丁肇中和里克特容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粒子是自旋为1的玻色子,质量很大,比质子质量还大3倍多。它的电荷是2e/3;但寿命却出奇的长,达到10-20秒,是类似能量的典型强子的1000多倍。为了说明J/粒子的性质,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夸克-桀夸克(c夸克)。J/粒子是由一个桀夸克和一个反桀夸克组成的束缚态。,里克特,粒子物理学的发展,5.底夸克(b)和顶夸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粒子 物理学 发展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