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导论讲.ppt
《空间数据库导论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数据库导论讲.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类空间及其共性,一、空间的概念涵盖很大范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天文学研究的宇宙空间,医学中的脑空间,生物学的分子结构,以及信息科学研究的网络空间等均为某种空间。二、各类空间的共性:各类空间均分布着多种空间实体;这些实体都占据着各自空间中一定的范围或位置,具有特定的几何形状、个体特征和内部结构;实体之间存在着空间位置关系和其他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空间的整体结构;实体的特征、内部结构、实体间的各种关系随着时间变化,反映了空间的动态特征。,各类空间及其共性,三、空间数据库是一个通用概念:空间数据库原理与技术适用于上述各类空间,但不同空间具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空间的空间数据库在数据模型和具体
2、结构上具有一定差异。地理空间是最大、最复杂的一种空间,地理空间数据库是最复杂的、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面最广的一种空间数据库。,导 论,一、空间数据库的任务二、地理空间的概念、定位框架与模型三、空间数据的概念与特点四、空间数据管理的复杂性(模型复杂性、实现复杂性)五、空间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Back,空间数据库的任务,数据库系统由一个互相关联的数据集合和一组用以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前者指数据库本身,后者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设计数据库是为了管理大量信息,数据管理问题涉及信息结构的定义、提供信息操作机制、维持信息正确状态、保障信息的安全、避免多个用户共享时的数据异常。数据库的三大任务:(
3、1)建立数据模型,描述信息结构,使数据组织有序;(2)设计数据存储方法,实现数据的三层独立;(3)实现统一管理和有效控制,提供高效安全的访问与共享。,空间数据库的任务,多年来的GIS实践表明,大部分现有DBMS无法直接管理空间数据,或管理的空间数据难以使用,空间数据库主要研究存储、管理和检索空间数据的有效技术。空间数据库是数据库概念、理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其任务是以数字形式表示各类空间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建立空间数据模型并转化为有效的的存储结构,以最小空间和时间代价有效组织、存储、管理和控制各类空间数据,维护数据的现势性和正确状态,提供一定的访问机制,安全、高效、准确的实现数据的共享。,Bac
4、k,地理空间的概念,地理空间指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形式,在形态、结构、过程、功能关系上的分布方式和格局,及其在时间上的延续。地理空间是地球周围的一个区域,是一个环形球状空间,按层次划分为岩石层、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层和电离层。地球表层陆地和海洋表面附近的空间称为地球表层空间。有两种认识与编码地理空间并提取空间信息的观点:1、相对空间观点:相对空间是具有属性特征的空间实体的集合,由不同空间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陈述彭 1999)。2、绝对空间观点:绝对空间是具有属性描述的空间位置集合,它由一系列表示不同位置的坐标值组成(陈述彭 1999)。,Back,地理空间的定位框架,2、椭球面空间
5、参照系统:将地球抽象为接近地球形状的旋转椭球,以椭球面为地球表面几何模型。任意点P的位置用(B,L)+大地高H表示。3、平面参照系统:研究区域范围不大时用平面作为地球表面的局部几何模型,任意点P的位置用(x,y)+海拔高h表示。4、嵌套坐标系:如交通网络中的线性参照系统。,Back,地球表层空间的定位参照基准是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将地球表面简化为不同的几何模型,建立不同的空间参照系统,确定各自的定位方法。主要定位方法:1、地心3维空间参照系统:以地心为原点,相互垂直的X,Y,Z为坐标轴的真3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任意点位表示成坐标矢量(X,Y,Z)。,图0-1 空间定位构架,地理空间的模型,人类
6、认识和解释地理空间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视觉模型:以空间几何定位为基础,依靠简单量测的草绘纸质地图来认识、解释和分析自然环境。纸质地图是地理空间实体分布形式与空间关系的视觉图解表象,是认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第二阶段:符号模型:以数值方程为基础,在空间参照系统中用数学方法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关系,用平面符号化地图对现实世界作全面地描述,精确数值表示的纸质地图成为地理空间的形象/符号/概括模型。第三阶段:空间数据模型:从信息科学角度来认识、解释与分析客观世界,空间数据模型是地理空间中空间实体集合的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特性的全面抽象和概括,是地理空间特征与结构的数字表现形式
7、。1、表达内容:用数据形式表示空间实体的关键特征。2、存储模型:将空间数据组织成数学空间中的2维、3维或多维动态空间 数据模型,由空间数据库统一存储、管理、操纵和控制。3、展现形式:以数字、视觉或触觉方式表现,以数学、数字、实物或其他形式存在,以可视化、符号化地图模型展现。,Back,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现象),现实世界中的事实、存在、事物、要素、实体、对象、环境、映像等统称为现象。地理空间中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或位置,具有特定的几何形状,具有完整地理含义的各种自然地物、人工建筑物和构筑物、现象、区划、分布、实体、环境等统称为空间现象。空间现象是具有时空特征的现象的统称。,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现
8、象分类),1、空间现象集合(1)连续分布的空间表面或空间场:不同位置属性取值是空间位置的连续函数,形态是一种分布表面或空间场,称为地面模型。如:高程、温度等是一种表面。(2)空间的某种划分:呈分片连续分布的空间现象集合,每个分片的属性相同,分片之间边界模糊(无固定形状),如:土地覆盖物、土壤。或分片间边界清晰但边界容易变化,通常进行整体分析,注重整体分布特征的空间现象集合,如:土地使用情况、地面覆盖、土地权属、气象区域等。(3)嵌入空间的网络:交通网络、输电线路、各种地上和下管网等,这类现象是一种嵌入地理空间的网络。2、独立空间现象 具有清晰边界和固定形状(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空间上可区分,应
9、用中作为单个对象进行研究的空间现象称为独立空间现象。,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要素),空间要素是空间现象经过人类大脑的认知和抽象,并结合应用目标提取其本质特征后,在概念世界中的信息表示形式。,空间要素是唯一命名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具有完整地理含义的抽象信息概念,它用“空间实体”这个抽象概念,以数字形式来组织和存储“空间现象”的信息结构,以“符号地图”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现。,空间数据的概念(空间数据),描述空间要素的三类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切有用知识称为空间信息。空间信息通过某种方式离散化,转换为计算机能够存储和处理的符号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称为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空间信息的载体
10、或符号化表示,遥感等图象数据,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等图形数据,地理统计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均是空间数据的重要代表。,Back,空间数据的特点,1、空间性:最主要的特征,包括几何坐标和空间关系。2、抽象性:根据应用需求对空间要素进行选择、抽象和表达。不同应用有不同取舍、综合、抽象与简化。不同抽象具有不同语义和形状。3、多尺度与多态性:同一空间要素在不同观测尺度下的形态差异和多个空间要素在空间上的部分共位现象。4、时序特征:表达动态变化和演变规律。5、非结构化:表达空间要素形状的坐标点数据是变长的。6、空间结构复杂:指空间要素组成的复杂性及空间关系的复杂性。7、地理分类编码特征:按照某一种标准(国
11、家、行业、地方标准)分类,具有地理分类编码,同类空间要素具有相同的主题属性结构。8、可视性:以形象化的图形符号模型来展示。9、空间计算:维护、管理、处理、查询、分析和可视化需要空间计算。10、多源性:多种来源的空间数据存在语义、内容、定位基准、比例尺、精度、存储结构和格式等方面的差异。11、海量数据特征:空间数据量巨大,有海量特征,需提高查询效率。13、长事务特征:对空间属性的一次编辑操作是一个长事务。14、分层与分块:图幅与图层。,Back,空间数据模型的复杂性,1、几何特征的表达:表达形状、复杂形状的构成、多尺度与多态性、三维实体的二维表示、时空特征。2、空间关系表达:存储部分拓扑关系,表
12、达度量与方位关系。3、空间行为的表达:与几何数据相关的所有运算称为空间计算,表达空间要素的行为特征,空间数据模型应表达行为特征。4、多源与无缝问题:空间数据库内部的数据无缝(物理缝隙)与不同GIS系统互操作时的数据无缝(逻辑缝隙)。前者指连续地理空间分离存储到不同的存储空间和存储单元(分幅、分层)。后者指逻辑上的连续信息不能以逻辑连续方式呈现,不能获取整体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多尺度和多源异构都可引起裂缝。5、空间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的可视性需以符号地图展现。6、空间属性与主题属性的集成 7、空间数据模型的多样性,Back,空间数据库实现的复杂性,1、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具体实现形式有文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间 数据库 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