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ppt
《个案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分析.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适应障碍,一、什么是适应与适应不良 适应(adjustment)是指个体保持自己与环境和谐的一种关系。即既要满足个体的需要又要协调好来自环境的要求。一般的说,这种和谐的关系需要靠个体自身的努力与环境保持协调。心理适应主要是指为了达到自己欲望的满而能与环境(特别是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交互作用,并能得到来自环境的肯定的反应和评价,结果能使个体处在一个情绪稳定、具有积极效果的适应性状态。相反,若对环境不能发生有效的交互作用,且得到来自周围否定的评价状态的话,则为不适应或适应不良(maladjustment)。这种心理不适应或适应不良,一般表现为心理性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二、适应不良和适应障碍 1、
2、学校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 学校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主要讨论孩子的适应不良与家庭的关系、与学校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是从小学到大学阶段所出现的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的问题。学生中所表现的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的问题主要是拒学。在日本的拒学孩子中,小学生中情绪混乱型的占40%(第一位),无学习兴趣型的占30%不到(第二位);而在中学生中无兴趣型的占30%多(占第一位),情绪混乱型的占27%(第二位),贪玩或不良行为型的占20%不到(第三位)。小学低年级拒学的原因一般为分离焦虑或不安。,中学生中的适应不良的三大现象主要为拒学、欺负和校内暴力。除此之外还有不良行为及自杀。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无兴趣、人际关系适
3、应不良。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学习适应不良如学习困难、学业不振等等。,2、成年期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 成年期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职场和家庭方面。职场中的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和谐等方面。因此,职场的心理卫生的事业和心理咨询的事业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家庭中的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婚姻方面,3、老年期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 老年期的适应不良或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与家人和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方面,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以及身体机能的老化等方面。,拒学(学校恐惧症),一、拒学的定义 拒学是指有若干的心理性或情绪性原因,而不能正常上学的状态。但是因为身体疾病和 精神疾病、
4、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者,及懒惰或不良少年不去上学者,一般不叫拒学。二、拒学与厌学的不同 拒学者具有对拒学行为感到羞耻和烦恼倾向的特征;厌学者没有此特征,但有部分不良少年者有厌学转向不去上学。,三、拒学类型,四、拒学原因 1、家庭因素(母亲过分溺爱或过分干涉的养育方法和过分重视教育及父亲权威性的缺乏)2、学校因素(学校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及公开排名次,使学生压力过重)3、社会因素(过分追求物质需求,就职偏重高学历)4、孩子本身的因素(学习为中心的生活,挫折体验缺乏,游玩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衰退,忍耐性缺乏,对他人的评价敏感),五、拒学发症的经过 1、躯体症状反应期 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食欲
5、不振、恶心、呕吐甚至低热。症状主要好发于早晨。2、攻击性的言行反应期 对父母的言语反应敏感,毁物,甚至暴力,不与父母说话,生活节律紊乱。3、自闭性生活的反应期 行为退缩,不与人交往,封闭在自己的房间里,足不出户,昼夜颠倒。,六、拒学学生的干预策略 1、干预目标帮助拒学生实现复学的愿望。2、干预的基本策略力争去理解拒学的孩子提高拒学孩子的自尊心肯定拒学孩子的积极方面父母给予拒学孩子的信任不该强迫拒学孩子上学 3、对躯体症状的干预转介内科或儿科,4、对刚开始拒学学生的干预策略创造家庭内安心温暖的气氛制止家庭内暴力教师应该做家庭访问重新恢复家庭内的生活规律欢迎同学来家游戏帮助获得良好的自尊心帮助温习
6、失却的学习内容帮助支持拒学孩子实现复学愿望上保健室学习转校 5、对较长时间拒学学生的干预策略入院治疗,学习困难,一、学习困难的定义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LD)是指智力正常,但不能适应一般的教学环境,发生各种学习困难的问题,导致学业失败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听、读、写、计算、言语和推理等使用上发生显著困难。,二、LD的类型 1、多动/活动亢进 2、运动协调障碍 3、学习能力障碍,二、问题表现 1、认知的问题 认知能力偏误、认知发展变化的不平衡 2、基本问题 言语性问题、非言语性问题、社会性认知发展障碍 3、行为的问题 多动、过度的情绪反应、攻击性行为、逃避行为、社会性障
7、碍,4、读、写的问题 LD儿童的主干问题为言语性问题 字不会读、文章不能理解,长大以后面对有关社会生活所必须会的事也不会做或发生困难。5、本体感觉差 本体感差的表现包括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对光、声等外界刺激没有最基本的反应,稍大孩子的后天症状还表现为不能减速或增速等变速运动、写字读书出现严重颠倒等。,三、与LD有关的几种障碍 1、注意涣散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i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A)ADHD的诊断(ICD-10,DSM-)注意力方面 过剩的活动方面 冲动性方面,2、协调性运动障碍 运动技能发展障碍 视觉运动感觉缺陷(WISC
8、-R有关空间测验的得分比较低)3、癫痫 部分性发作(局灶性和局限性)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意识障碍,但不能回忆)全身性发作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抽搐和意识障碍)失神发作(小发作)(意识短暂丧失,两眼瞪视)肌阵挛发作(突然、快速、短暂的肌肉收缩),4、自闭症 社会性发展障碍 言语与非言语性沟通障碍 反复与同一的动作,自闭症与ADHD的异同点 ADHD 自闭症 多动性 易受心情变化 无目的性多动 非移动性多动 兴趣局限、执着 注意力 注意保持困难 指向性注意障碍 注意无选择性 平静时 能正确判断 固执己建(WISC-R)背数问题 不良 良好 符号问题 不良 良好
9、或一般 短期记忆 不良 良好,5、精神发育迟滞与低能儿边缘 精神发育迟滞:IQ75 低能儿边缘:IQ:7585 学习能力完全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类型 轻度:IQ:50-69,心理年龄:9-12岁 中度:IQ:35-49,心理年龄:6-9岁 重度:IQ:20-34,心理年龄:3-6岁 极重度:IQ20,心理年龄3岁,LD诊断标准一般的认知能力在平均水平。智力水平在平均或以上(WISC-R:VIQ或PIQ85)。运动功能方面(麻痹等)无大问题。无感觉障碍,也无视力或听力下降的问题。无精神障碍。没有不利于学习的环境。存在学习困难,且不限于一个内容。(如果在学龄期,则落后于两个年级以上)。有的伴有中枢神
10、经系的障碍。,五、LD的原因的分析 1、个人因素 左右大脑偏用、脑损伤、疾病、虚弱、营养失 调等身体障碍 2、家庭因素 父母的教育不当、父母文化水平低、亲子交流 缺乏 3、学校因素 学生频繁转学、教师频繁调动、大量家庭状况 不佳的学生的存在、课程、辅导方法和教学管理不 当,六、LD的干预 特殊教育个别辅导医学治疗,应 激,一、应激的概念 应激,又谓压力、紧张状态或紧张刺激等。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应激是个体觉察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 可以是适应的,也可以是适应不良的。(Selye
11、,Lazarus),二、应激源 生物性应激源 一般是先引起生理反应,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知评价和归因过程,才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心理性应激源 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动机冲突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两个 以上所欲求的而又不可能达到或不能全 部达到的目的,而使萌发的动机不能实 现或不能全部实现。动机冲突的形式:(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挫折情境 是指人在为了满足需要,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受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致使目标无法达到,需要不能满足,同时产生紧张情绪体验,从
12、而成为造成应激状态的另一个心理根源。人际关系失调 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的稳定。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回忆性和预期性的或想象中的紧张情境与事件,也能成为心理性的应激源。,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文化环境的任何变动都会对人们产生影响。那么,社会文化因素也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其他应激源 例如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爆炸性地增长,人口居住过于集中,交通拥挤,噪音污染,工作、学习负担过重,作业内容过于单调,所扮演角色模糊,工作制度不全,以及其他不良工作条件等,都能使人处于应激状态。,三、应激状态形成的条件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的因
13、素 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应激事件作用时间的长短 事件发生的方式 与主体本身有关的因素 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 人格、气质特点 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四、对应激的反应对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情绪反应 焦虑反应抑郁反应 愤怒反应 认识失调 行为动作反应 攻击性行为,抑制或逃避性行为刻板式行为 习惯性失助行为 倾吐和发泄行为 特殊行为反应 心理防卫反应 压抑反应 否认反应 倒退反应,对应激的生理反应 警戒反应 抵抗反应 衰竭反应一般适应综合征,警戒反应阶段 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个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此时会引起人体胃肠功能失调、血压升高,然后人体会迅速调动出防御源并做出
14、自我保护性的调节。抗拒反应阶段 在应激的第一阶段产生的症状消失,对应激的抗拒主要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的活动来实现的,以充分调动体内潜能应付紧张刺激的威胁。衰竭反应阶段 如果应激源非常严重,则人体便会进一步耗尽已贮存的能量,同时抗拒也会一起衰弱,不久以后可能就面临死亡。,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在应激状态下,主要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以便为机体应付紧张刺激做准备。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 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其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以及血糖升高。去甲肾上腺素也有类似的作用。肾上腺皮质系统: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它
15、们都参与应激的反应。糖皮质激素对糖的代谢过程有较强的作用,它能抑制葡萄糖的氧化,使糖的利用减少,从而升高血糖含量;它还能增强机体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因此,在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增加,就为机体应付紧急状态准备了能量。,五、应激与疾病应激与心身疾病 由于应激因素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途 径,在某种人格特征和身体素质基础上就 会损害人体的某个器官系统的组织与机能,从而激发一种相应的心身疾病。它是以心 理社会刺激因素(即致应激因素)为主因 或重要诱因并与情绪有关的躯体性疾病。,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应激与神经症 神经症是由于精神因素(应激状态)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大脑
16、皮层的兴奋过程或抑制过程的过度紧张,还是两种过程灵活性的过度紧张都会导致神经过程紊乱而产生经典性的神经症。神经衰弱 主要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特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但易疲劳、以及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和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癔症 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焦虑症广泛性焦虑一般为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
17、安。除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惊恐障碍是以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而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等。恐惧症(恐怖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患者所惧怕的客体或处境在其身体之外,而当时并无危险。恐惧发作时往往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具有特征性。患者知道这种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若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为非外在性,例如对疾病或畸形的恐惧,则不属于恐惧症,而应归于疑病症。恐惧症常伴有抑郁,但抑郁是继发的,且临床中不占主导地位。,应激与
18、癌症 在应激状态下,能够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调,也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反应,阻止抗体形成,从而削弱了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结果导致癌症的发生。,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患者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本障碍常可伴有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有的患者因强烈和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直接引起精神病性障碍。一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
19、有的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愤怒、悔恨、沮丧、绝望、自责自罪,严重时有自杀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因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强烈痛苦)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有的人有人格缺陷或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因此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可加重疾病过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性情景,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故意回避容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偶尔可见急性惊恐发作或攻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案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