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西师.ppt
《社会心理学西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西师.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主讲:重庆漫棋心理咨询工作室首席咨询师魏 谦,2,课程框架,概述社会化与自我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家庭,3,概述,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4,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5,概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研究群体
2、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6,概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在制订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同意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同意不得和被试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7,概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档案法,8,课程框架,概述社会化与自我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
3、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家庭,9,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在社会(社会环境和社会情境)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观察、模仿、教育、潜移默化)和社会经验(成败)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适应社会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意义个体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其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延续并发展。个体社会化的本质和条件本质:社会经验的传递条件:语言,10,社会化与自我,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它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4、。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类:(1)有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各级学校、以及监狱等。(2)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和教育。个体内化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它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同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后者加以选择的过程,个体内化充分体现了个人社会化的主动性。,11,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掌握基本生活知识技能(二)掌握行为规范准则(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四)树立未来目标,12,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掌握
5、基本生活知识技能个体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活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个体学会独立自理,为参加社会生活做必要准备,13,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二)掌握行为规范准则要求掌握有关行为规范、准则,根据个体所处的周围的社会环境,学习相应的礼貌、公德以及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原则,14,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做一个孩子、学生或企业家等的不同社会责任,15,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四)树立未来目标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要求个体明确自 己“长大了干什么?”要求个体学会思索和想象自己今后将挑起的社会担子,它超出了个体当前所肩负的职责,属于对
6、理想的确立。,16,社会化与自我,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一)遗传因素社会生物学家的观点,人的社会化及人在社 会化过程中所模塑、形成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利他主义、宗教、性行为、侵犯与战争以及同性恋)都有其生物学基础,都是由我们自己基因决定的,至少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社会生物学:自私的基因),17,社会化与自我,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起,有关人性和人类行为是由本能(遗传)还是由环境(教育)决定的争论,就一直纠缠着历代社会哲学家,并且构成了一百多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正是在这种争论中,人们逐步发现了,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在人的生物本能与环境教化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社会心理学的
7、本能论观点是在19世纪末十分流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战争归咎为人的“侵略”本能、社会是由人的“群居”本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于人的“获取”本能。有人作了统计,发现当时由不同研究者发现的人类本能竟然达到一万种之多。然而,20世纪初,俄国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反射”理论,证实了人的行为的习得性。后来美国兴起的行为学派更是对“本能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的这段简洁明快的语言,也成了当时一切信奉“环境说”的人批评“本能说”的口头禅。,18,社会化与自我,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二)社
8、会环境因素除了生物学因素以外,影响人的社会化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生存其间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其中 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介等。,19,社会化与自我,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获得,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该具有的心理和行为。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角色网络:个体所担任的多种多样的丛杂的社会角色构成了网络,被称为角色网络或角色丛。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
9、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性别角色:社会认为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一套行为、兴趣和思想方式。,20,社会化与自我,个体社会化的结果自我的发展,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或是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个体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已的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21,社会化与自我,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生理自我(个月岁
10、)个体对躯体的自我意识是通过活动、接触,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分化抑制过程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自我(岁岁)正式在与外界事物或他人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孩子通过建立联系,建立分化,才逐渐形成了自我身体(身躯)的意识。社会的自我在幼儿时期是通过游戏,扮演角色形成的,也依靠对父母行为的模仿,进入小学后是依靠学校教育,意识到与同学的伙伴关系,明确当学生的义务责任,完成作业,以符合学校的要求,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的自我意识。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过去一切随成人尤其是随家长的观点和做法,如今表现出青年人的独立感、自我理想,个人所追求的目标
11、,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的个人色彩,形成并发展着“心理的自我”。,22,社会化与自我,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23,社会化与自我,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等特点,24,社会化与自我,自尊自尊(Self-estee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拥有自尊呢?大多数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尊的确立有两条途: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鲍梅斯特(Baumeister 1994)总
12、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Jones 1978)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詹姆斯的自尊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25,社会化与自我,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26,课程框架,概述社会化与自我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家庭,27,社会知觉,基本概念每个人都处在与他人共同
13、组成的社会之中,人的社会行为既是朝向他人的,也是对他人的行为作出的反应。因此,人的 社会行为首先涉及对他人及其行为的感知和认识。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个体对自己、他人、群体行为及其关系的综合知觉称为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或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28,社会知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经验图式(schema)的概念是由泰勒及克洛克(Cro
14、cker)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比如人们对60年代产生于美国嬉皮士(Preppie)的图式就是:他们是白人大学生、穿牛仔裤、留着各式各样的发式等等。、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个体往往忽略其不感兴趣的事情而集中于其感兴趣的事情、认知者的情绪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他人;反之则用消极“眼光”去知觉他人,29,社会知觉,印象: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
15、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30,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与晕轮效应相对的是反晕轮效应(Negative-halo),也叫做Forked-tail效应,主要指评价者对
16、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31,社会知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32,社会知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印象管理(impres
17、sion management)也称印象控制,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形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33,社会知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投人所好,34,归因,归因(attribution)是指对社会行为的原因所作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归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它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这一行为的原因。由于人们轻易
18、不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归因: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飞机失事、学潮等;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人们身体患病、或是被别人责备。,35,归因,行为原因的分类:内因与外因,内因指内在原因,即个体所具有的品质或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能力、付出的努力等;外因是指外在原因,即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发生这一行为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内控者与外控者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36,归因,晴朗的日子人快乐人们会以暂时的心境为基础而产生对长久内部状态的自我知觉。Schwartz&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