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ppt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本 章 要 点,*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形成*偏见形成的原因*如何消除偏见*性别角色的形成*归因理论*归因偏差,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第四节 归因偏差,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一)定义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二)图式与刻板印象 图式(schema
2、):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图式,还可以是其它材料的图式。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ing):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加工速度。刻板印象的“图式过滤器模型”(schema filter model)认为,刻板印象是以概括化的知识结构(即“图式”)为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大量知识的存储库,不仅指明了
3、某一类型的人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指明了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指引着人们对信息的编码和表征。,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三)刻板印象的准确性 分类学说认为,由于类属性思维是社会分类的结果,所以存在于人脑中的分类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决定了类属性思维的准确性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者过去经验的影响。或然性模型认为,类属性思维是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础上,而非“全”或“无”的判断,所以只能说它在某些条件下是准确的,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是不准确的,而不能绝对地判定某个类属性思维是“对的”或“错的”。,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 性别 vs 性
4、别角色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社会差异(male,female)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2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 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最初的劳动分工,反复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成了人
5、类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上海人精细、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中国人含蓄”等对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因为种族演化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如亚洲地区的居住者多为黄种人,赤道附近的人多为黑色皮肤,而接近南、北极的地区则多为白色皮肤。二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刻板印象以地域进行划分,而种族刻板印象一般根据肤色、发色、面部骨骼结构等遗传决定的身体形态进行划分。,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
6、用与改变(一)刻板印象的形成 1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刻板印象是社会分类和比较的结果。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的标准将人进行归类,使信息的提取和运用结构化。刻板印象的产生和内-外群体效应的出现是相关联的,与群体成员希望从所属群体中获得对自己更积极的认同有密切的关系。,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2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 有关弱势群体的研究,得出了与社会认同理论观点不同的结果,即个体对某一外群体有更积极的刻板印象,褒奖外群体(即外群体偏向),而对内群体却存有消极的刻版印象,贬损内群体(即内群体贬损),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二)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的合
7、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知进化的必然产物(王沛,2000)。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于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消极作用:经常是对信息的扭曲,过度简化或过度夸大群体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产生偏见和歧视。,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 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 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力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一、偏见与歧视的
8、概念和成因(一)偏见和歧视的概念 偏见(prejudice)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点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性态度。歧视是指不平地看待和对待某个特定对象,其核心是将特定对象看得比自己低劣,并使自己的压迫、强制、剥夺对方的行动合理化,造成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二)偏见与歧视的成因 1.社会化历程 2.认知因素 3.动机因素 4社会分层,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一)性别歧视 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型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二)种族歧视,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一)对抗刻板印象(二)平等接触(三)创造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北师大 精品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