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ppt
《社会学研究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研究方法.ppt(3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讲:付舒,贫困!蚁族!就业难!,街头力工,读书?还是去烤地瓜?,第一章 导论,第六章 抽样,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第七章 调查研究,目录,第八章 实验研究,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第九章 文献研究,第十章 实地研究,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附加 研究案例,目录,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含义: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学研究的发展阶段:(一)19791985
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学习阶段。是从开办学习班开始的,在这一阶段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费孝通、杨庆坤。(二)19861992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践阶段。1986年费孝通重建社会学的后一阶段;全国首届社会研究方法会议在这个阶段召开;研究者希望以最大的样本去进行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数字比文字更有科学性,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更科学。(三)19932005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提高阶段。标志1992年12月天津的全国社会学方法学术研讨会召开。福特基金班在此过程中起过较大作用。中国社会学研究走向多样化,定量研究仍占主要比例,访谈类文字逐渐增加,社会人类学的方法对社会学研究的冲击越来越大。(四)2005至今 社会学研究方法
3、的反思阶段。2005年4月24日费孝通现实过世。2006年山西社会学年会召开,提出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理念,开始探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二、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一、方法论,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社会研究方法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
4、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等。,二、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它贯穿于研究全过程表明了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研究方式包括两方面: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在社会研究中主要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二、研究方式(续),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不同的研究类型和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决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设计的类型可从多角度来进行划分,其中主要有:(1
5、)从研究目的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从研究的时间性上可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3)从调查的范围上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此外还有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等等。,三、具体方法与技术,具体方法与技术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式选择相对应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哲学基础,它会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6、,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一)含义:定性研究: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访谈、观察、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续),(二)研究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科学的自然范式,也就是说研究应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而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和意义也只适应于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普遍适用性差。定量研究则是来源于实证主义范式,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具有普遍的推广性和实用性。,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续),(三)逻辑过
7、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他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从特殊的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定量研究则是将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续),(四)理论模式:定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论构建。定量研究通常是理论检验的。,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续),(五)主要目标:定量研究者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联系,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定性研究更注重现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注意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续),(六)研究方式: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
8、、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由于两者在研究方式和资料收集方面的差异就决定了前者所获得的主要是数量化的资料,而后者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个别的实例。前者主要是靠统计分析数据来表达,后者的结果则是靠文字描述来说明。,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一)优点:它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因而更客观、更科学。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定量方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检验性的优点。(二)局限:由于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做精确的计量,因而定量方法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次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由于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影
9、响因素众多且难以控制,因此要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易事。所研究的现象越复杂,统计分析或相关分析也就越不可靠。由于许多社会现象都是独特的,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三、定性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一)优点:定性研究推崇实地研究方法,认为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才能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有效知识。(二)局限:定性分析是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结论,这种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主观洞察性的分析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有可能获得荒谬的结论,这是因人而异的。由于对这种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人们也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四、“理想的”调查研究方法
10、,(1)涉及大量个案,(2)选取多数侧面且与整体相联系,(3)通过客观计量和统计把握共性,(4)尽可能客观分析并结合主观洞察和理解得出普遍化的结论。,第四节研究的过程,一、研究的主要阶段(续),一、研究的主要阶段,1、选择问题阶段。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与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即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1)可以由科学研究来解答的。(2)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一、研究的主要阶段(续),(1)理论意义。我们要选择学术界公认的重要题目或者必要题目。(2)应
11、用价值。主要指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能够解决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问题。(3)迫切性。指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4)可行性。指能够得到社会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5)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的兴趣、学识、能力、精力、时间、研究条件等等。,一、研究的主要阶段(续),2、研究设计阶段。道路选择,指的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他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3、研究的实施阶段。4、资料分析阶段。5、得出结果阶段。,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第一节理
12、论及其层次,一、理论的概念,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在这组相关的命题中,是运用逻辑法则链接起来的。它具有如下特征:(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理论的主要功能:(1)指导研究的方向;(2)描述事物的性状和性质;(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4)预测未来的事件或现象。,二、理论的层次,(一)宏观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二)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三)微
13、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在社会研究中,我们最常见,最常用的就是微观理论。,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一)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这条标准反应的是理论的影响面或是概括范围。(二)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这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果或精确程度。(三)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这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率和节俭性。,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一、概念,(一)含义: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二)分类:1、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或现象。2、非实体概念是指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或现象。,二
14、、变量,(一)定义:变量是研究客体属性的逻辑组合。他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二)分类:1、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和比率变量。2、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自变量:能够影响其它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它变量影响的变量。因变量:依赖于其它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它变量 中介变量:是相对于自变量来说的因变量,又是相对于因变量来说的自变量。,二、变量(续),(三)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如果变量X和变量Y有相关关系,意思就是它们一同起变化,即X有变化、Y也有变化,反之也一样。2、因果关系:在有相关关系的两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
15、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为因果关系。3、虚无关系:说明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一个是怎样的方式发生变化的。,三、命题与假设,(一)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类型:(1)公理:处于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是高度抽象的陈述。(2)定理:由公理推到出来,它可被经验事实来检验。(3)经验概括: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4)假设:是在研究之前提出的需要检验的命题。,公理1: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公理2:理性行为都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可推导出更为具体的定理:人的政治行为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
16、三、命题与假设(续),(二)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假设三种不同的陈述方式:1、条件式陈述:即“如果X,则Y”。2、差异式陈述:即“A组与B组在变量X上无或有差异”。3、函数式陈述:即“Y=f(X)”。,三、命题与假设(续),假设在研究中的三种主要作用:(1)指导研究。科学研究一般都是从假设开始,合理的假设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研究的入口,选定何种研究方式和调查方法,收集何种资料,何时结束研究等等。科学的基本程序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逻辑推导。假设有不同的层次,由理论直接推导出来的解释一般比较抽象,研究者可由这种抽象的理论假设推导出
17、比较具体的经验假设。(3)发展理论。假设不管是我们通过理论逐步推演出来,还是通过不断的经验观察而归纳总结出来,只要经过证实或证伪,都可以去进一步增进科学知识促进理论的发展。理论建设经由假设假说定律发展的。,例1:“对外开放可能导致犯罪率的增高”可以推论出:“沿海地区比内地的犯罪率更高”例2:通过对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的读写能 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观察,可以推论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智能也无限发展”的假设。,第三节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社会学家华莱士,在1971年提出了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也称为“科学环”。华莱士通过“科学环”告诉我们: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
18、过程。在这一模型中,华莱士用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分:理论,假设,经验观察,经验概括,被检验过的假设。用椭圆形表示研究个阶段中使用的六套方法:1、逻辑演绎法;2、操作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调查方法等);3、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指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分析方法;4、检验假设的方法,如统计检验;5、逻辑推理方法;6、建立概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续),图右侧表示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演绎法,属于理论检验过程。图左侧是从观察和对现象的理解中进行归纳并进行理论构建的过程,它首先运用归纳法
19、由经验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对结论进行抽象,最后上升到概念和理论的层次。在横剖线的上方代表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方法的理论化过程,属于理论研究,它们处于抽象层次。横剖线的下方代表着运用研究方法所从事的经验研究过程,属于经验研究。,二、两种推理方式,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二、两种推理方式(续),归纳的局限性:(1)由一些个别事物概括出的一般性结论并非可靠的,他有可能被其他为观察的事例推翻。(2)由归纳不可能逻辑地推论出一般原理。演绎逻辑的局限性:演绎的大前提是要有一个一般原理或公理
20、,但是公理或原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那么由此推演的命题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样的命题就不能有效的解释具体的现象。,二、两种推理方式(续),“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3)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理论被证实,可认为我们获得了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知识;反之,我就要修改原始理论,并进行新的检验。前两个步骤是归纳,后两个步骤是演绎。,三、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21、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四、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通过对经验研究成果的抽象我们可以得到理论,通过对所得到理论的检验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发展理论,所以经验研究对于理论的功能有四个方面:(1)开创理论(2)重整理论(3)扭转理论(4)廓清理论,第四节 理论构建与理论检验,一、理论构建的过程,1、从观察到经验概括。在确定一个研究课题之后,研究者可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对社会现象作出更准确的说明和解释,而不是闭门造车。,2、从经验概括到理论。由经验概括到理论是运用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的抽象。它包括四个步骤:(1)建立解释项的概念,这一抽象概念包括经验概括中各种变量的共同属性或特征
22、。(2)建立被解释项的概念,它在更抽象、更普遍的层次上表面所研究的具体现象。(3)建立解释项与被解释项相联系的命题,它以原有的经验概括为基础。(4)建立多个命题。,【案例】迪尔凯姆自杀论,建立解释项的抽象概念。迪尔凯姆在经验概括中陈述了一些变量(宗教信仰、居住地、社会阶层、性别)与自杀率的关系。思考共同特征,经验结论:自杀率低的类别:新教徒、农村居民、穷人、女人。自杀率高的类别:天主教徒、城市居民、富人、男人。低自杀率类别的共同点:内部团结、个人关系紧密、人际关系融洽。抽象出解释项概念:社会整合(社会一体化)。建立被解释项的概念。自杀这个现象表示何种更为普遍的现象呢?经过主观思维运作,他把自杀
23、和犯罪、反叛、抗议等归为同一类现象,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都是不正常的、非正规的、偏离社会规范的现象,由此他建立被解释项的概念:越轨行为。,建立理论命题。将解释项与被解释项联系起来就形成一个理论命题:社会整合度影响越轨行为。建立命题体系。社会整合度的测量维度包括: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心理层次,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理论命题:(1)越轨行为的比率与个人主义程度成正比。(2)越轨行为的比率与集体主义程度成反比。(3)越轨行为的比率与心理反常程度成正比。(4)越轨行为的比率与心理正常程度成反比。,三、理论检验的过程,1、扎根理论: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2、理论检验的步骤:理论假设经验观察经验概括
24、接受或拒绝假设理论。,三、理论检验的过程(续),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核心家庭的比重大大增加”。2、由理论推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理论到假设,需要我们对原有理论进行推演。上例中理论假设:(1)工业社会比农业社会的核心家庭比重更高。(2)在工业社会的各个阶段,核心家庭比重逐渐增高。(3)城市比农村的核心家庭比重更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将命题“操作化”为假设。(1)工业社会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的社会。(2)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3)城市总人口超过5万,人口密度超过100人/平方公里,且具有各种公共设施的地区4
25、、收集有关资料,根据操作化的命题,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访问的方法,收集所需资料。5、分析资料。看有多少证据支持可检验的命题,有多少证据支持概念化的命题,又有多少证据支持原来的理论。6、评价理论。理论在某些方面得到支持,在某些方法发生冲突。这些含糊和冲突的地方时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发展的。,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概念,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两者关系:一般来说,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研究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