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渤海湾盆地.ppt
《石油地质学-渤海湾盆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学-渤海湾盆地.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渤海湾盆地地质分析,小组成员:杨弼鼎 郭 伟张应鑫 陈 凯周天宇 张 舵,西安石油大学,(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二)盆地类型的划分(三)区域地质构造(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六)油气田形成特点,(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1、盆地的地理位置2、区域构造位置3、盆地基本特征,(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1、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近20104km2。行政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的一部分以及渤海海域。,(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2、区域构造位置3、盆地基本特征 盆地基本特征:华北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
2、在印支、燕山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区域构造:东临胶辽隆起;西以山西台向斜为邻;南靠东濮凹陷南缘;北接燕山褶皱带。,(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三)区域地质构造(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六)油气田形成特点,(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1、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2、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地球动力学3、渤海湾盆地的类型,(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1、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力学机制一种观点认为:盆地形成的主要力学机制是地壳或岩石圈的拉张,即盆地属于伸展或张性盆地性质。一种观点认为:盆地形成的主要力学机制是地壳或岩石圈的
3、扭动剪切作用或扭张作用,即盆地属于扭动盆地或大型拉分盆地性质,其中特别强调郯庐深断裂等大型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其一,认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属于弧后(裂谷)盆地类型,盆地形成原因是新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沉降作用。其二,认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大陆板块内部的主动裂谷盆地(或裂陷盆地)类型。其三,认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动力学原因是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碰撞引起的“中国板块分体东移”,也就是说盆地属于被动裂谷盆地类型,与特提斯构造体系演化过程中引起的区域应力场作用有关。其四,认为断陷盆地中的正断层是“水平挤压力和地壳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平面
4、上和垂向上同时呈“X”型的压剪性断裂与拉张作用无关。,2、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地球动力学,(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3、渤海湾盆地的类型,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右行滑移拉分盆地,(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1)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以构造层(亚层)的划分为突破口,对渤海湾盆地各构造单元的中生界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进而对中生界各构造亚层的发育及横向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1、渤海湾地区是一个在古生代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2、中生界在不同的地区保存条件差别较大,地层出露、揭示不完整,以往对中生界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划分不清晰、对比不系统等问题3、渤海湾盆地是多种力源相互作用、相互耦合
5、的结果,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合的结果。4、中生代挤压、左行走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5、新生代伸展、右行走滑和反转应力场改造并复杂化,从而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2)右行滑移拉分盆地,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郯庐断裂和太行山断裂右行滑移而形成的拉分盆地,(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三)区域地质构造(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六)油气田形成特点,(三)区域地质构造,1、构造分布2、地质构造运动3、二级构造划分,(三)区域地质构造,渤海湾盆地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Mz
6、 和Kz裂陷活动特别明显,形成多断、多阶,垒、堑相间的面貌。坳陷是大面积接受较厚的E沉积的地区。,1、构造分布,(三)区域地质构造,根据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的纵向和横向分布,通常把渤海湾盆地划分为冀中、黄骅、临清、济阳、渤中、昌潍和下辽河)辽东湾7个坳陷,沧县、邢(台-)衡(水)、埕宁和内黄4个隆起,共11个次级构造单元。,北东向的有三个带,即:下辽河辽东湾潍坊走滑断裂带;黄骅德州东濮走滑断裂带;霸县束鹿邯郸汤阴走滑断裂带。北西西向的有两个带,即:(张家口)北京塘沽蓬莱走滑断裂带;盆地南缘的济源黄口走滑断裂带。,2、地质构造运动,(三)区域地质构造,3、二级构造划分在一级构造内根据构造特征的不同做
7、进一步划分:1)多为正断层活动带,方向性强,面积在100-500km2之间。2)常具有2个以上的成因相似的局部构造。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3)盆地内共有170多个二级构造。依据基底起伏、断裂形态、发育特征、构造带成因、区域构造位置等分为7类:,(三)区域地质构造,1)凸起潜山构造:顶部Pz或AnPz隆起高,部分缺失E。形成披覆构造,E各组段超覆于翼部。与断裂活动和差异压实有关。港西、石臼坨、孤岛等凸起潜山构造带。,(三)区域地质构造,2)潜山背斜构造带:潜山背景上继承性发展的E背斜构造带,顶厚翼薄,翼部为超覆-不整合关系。,(三)区域地质构造,3)背斜带:成因很多。E沉积后形成,生储盖组合完整。
8、A 构造的垂直差异活动、膏泥岩塑性流动等引起地层变形。在E沉积期或后产生,生储盖组合发育完整。,辽河双台子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图,(三)区域地质构造,4)逆牵引背斜带:渤海湾广泛发育,与同生断层相伴生。断层受张力作用拉开,下盘地层因重力塌落,形成逆牵引背斜。如:胜利、杨二庄和海四井等。,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和同生断层底劈隆起油气藏类型,(三)区域地质构造,5)断鼻带:构造向盆地内倾末,沉积盖层向构造顶部减薄,以致超覆、尖灭。如:纯化镇、塘沽等。,(三)区域地质构造,6)断阶带:发育在主断层的伴生断裂内,主断层与基底断裂有关。断层逐级下掉,形成台阶。落差大,水活动,容易造成油气的差异分布。,(三
9、)区域地质构造,7)斜坡带:发育于坳陷周边斜坡上,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超覆或推覆现象频繁。如:曙光、大王庄等斜坡构造带。,曙光油田(辽河油气区-地层、断层),(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三)区域地质构造(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六)油气田形成特点,(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1、地层2、演化3、沉积特征4、烃源岩类型,(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1、地层,基底:太古界中下元古界;沉积盖层:Pt3-Pz准地槽和地台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Mz-Kz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累积沉积厚度33000米。,渤海湾地层综合表,(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华北
10、地台基础上经多期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一系列下第三系箕状凹陷组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基底由At、Pt1、Pt2等三套变质岩组成;Pt2-Pz(印支运动前):为华北地台一部分,发育Pt2-3和Pz1碳酸盐岩建造,Pz2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J:海区全部退出,全区成为大陆。从J3 起,断块活动为特征阶段;E始:区域性沉降为主。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2.演化,(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3、沉积特征,(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如渤中坳陷长期发育,具东营组、沙河街组一段
11、、二段、三段4套烃源岩,油气演化程度较高,油源充沛,是本区上第三系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3、沉积特征,(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渤海湾盆地沉积层序与生储盖组合划分综合图(赵文智,2000年),3、沉积特征,(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4、烃源岩类型盆地中前第三系的烃源岩主要包括五套:1)中上元古界页岩和碳酸盐岩2)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泥岩3)上古生界煤系源岩4)下中侏罗统煤系源岩5)上侏罗下白垩统暗色泥页岩,(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1)中上元古界主要有五套烃源岩层:长城系高于庄组碳酸盐岩、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洪水庄组页岩、铁岭组页岩、铁岭组碳酸盐岩、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主要分布在保定以北的冀中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 地质学 渤海湾 盆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