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基础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日本基础教育.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周 倩2012年3月,专题一 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日本的发达与其对教育的重视密切相关,教育兴国是日本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当代日本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进,当代日本基础教育学制受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影响较深。日本基础教育学制系统基本和我国相似,由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三部分组成,一、学校教育制度,日本采取的是“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前九年为义务教育。在学期设置上日本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一般每年4月份入学,3月份毕业。义务的履行受到国家的督促,对不履行义务者将被处以罚款。在日本,国立或公立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收学费。,
2、(一)基本制度,1.义务教育学校 在日本义务教育中,“学习指导要领”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制定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决定着日本各学科的教育目标和各学年的授课内容。20世纪末期形成的学习指导中规定,日本中小学有四个基本办学目标,在这四个基本办学目标的指导下,日本分别有规定了小学和初中的办学目标。在日本义务教育学校中,公立学校是其主体,全日制是其基本形式,所有日本公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方面的相关规定。,日本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 高中学校学制比较多样化,其主要类型有:全日制:修业年限为3年通信制:修业年限为3年以上
3、定时制:修业年限为3年以上,其课程安排形式有日间部和夜间部两种形式,夜间部占多数,2.高中学校,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全日制课程实行学分制。日本的高中教育可分为普通教育和专门学科教育两种类型。其中,普通教育是为适应准备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求学和准备就业但没有确定具体行业的学生的需要而进行的一般教育。,(二)分流制 分流制是日本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内容。在日本,从初中向高中分流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预选制。所谓“预选制”,即日本学生通过升入普通高中,最终进入好大学上学的道路。否则,就只能进入职业高中。其二是竞争制。对日本学生而言,竞争制就是通过让所有学参加最后的高考竞争的方式来升人大学。从初中升人高中
4、,对日本学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学生所升人的高中对其前途影响很大。,二、日本的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日本的行政区域被划分为一都二府一道,外加43个县。日本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央教育行管理体制,一个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央集权型,中央与地方权利合作型的体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地方分权型,(一)日本中央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日本基础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长和行政机关。,(二)日本地方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日本对义务
5、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除私立学校外,义务教育主要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负责建设管理,高中全部由县教委直接管理,高中校长由县教育委员会直接任命。日本对地方基础教育的管理方式是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管理教师是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在日成为中小学教师一般要经过三次审查与考试公立学校教师的任用主要由各部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负责。各都道府县举行的教师任用选拔考试,除了教养与专业方面的笔试之外,还采用面试、技能测验和体力测试等多种方式,在日本基础教育系统中,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对教师和学校的职员实行依法聘用、定期轮岗流动制度。教师和校长由县教育委员会管理,职员由地方政府管理,教师工资
6、由教委直接发放到教师工资专户。职员的工资由地方政府直接发放到职员工咨专户都道府县教育行政管理委教师有直接管理权限。,第二节 当代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一、80年代的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8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1.改革背景,终身教育思潮是日本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支点,这一思潮的形成与保罗格朗密切关联。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三届成人教育委员会保罗格朗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埃德加富尔对终身教育理论的确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72年5月,埃德加富尔主持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年度报告的撰写工作,在该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一系列理念,受终身教
7、育思潮的影响,日本生涯教育学会于1992年编撰了生涯学习事典1979年成立了“日本终身教育学会”1988年,日本政府将社会发展局改名为终身学习局,并发表白皮书日本文教政策:终身子新发展1990年又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2.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致框架,在终身教育思潮的主导下,日本开始了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三次根本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日本在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80年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第一,完整构建面向21世纪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面向国际化开展教育改革 第三,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第四,教育的信息化,日本中学宿舍,二、90年代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一)改革的启动:教育
8、改革文件的出台 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产业结构迟迟不能做出相应调整,经济长期低迷,财政危机不断加深,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日本从其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1.1996年出台的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报告 2.1997年出台的“彩虹计划”3.教育改革委员会形成了17条改革建议,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日本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大量建立新型高中,促使日本教育类型多样化价,推进中等教育机构改革2.修改学习指导要领,体现“宽松”思想,促使学生个性自由成长3.确立“科技立国”、“文化立国”战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4.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体现民主社会要求,
9、三、新世纪初期面向未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遗余地开展了各方面的改革,日本将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渗透到了其中小学改革的方面之中,为日本实现经济的复苏与腾飞夯实了基础,站稳了脚跟:(一)加强教育质量检测,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二)注重发挥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增强基础教育的活力,四、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一)大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力学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二)强化实践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四)严格教师遴选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质量,第三节 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的课程
10、与教学问题,而日本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特点是比较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非常重视发展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日本小学校车,一、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别活动等1998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日本课程体系中又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一个板块。在该课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及外语会话、信息、环境、福利等内容的综合教学。这一课程的开设,强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吸引力日本中小课程还有选修课与必修课之分,以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目前,日本中小学课程还有选修课与必修课之分,以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化学需要,(一
11、)当代日本小学的课程设置,日本小学每周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上课,共五天半。上午四节课,下午二节课,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日本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其课程设置的前提。当代日本小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对儿童实施初等普通教育,其具体内容体现在八个方面,本现行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学科有6科,即中年级开设的学科有7科,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8科小学低年级一般由教师实行包班制,高年级的理科2、理科3、音乐2、音乐3、体育2、体育3、家庭2、社会2、社会3等课程由专门的教师承担,(二)当代日本初中的课程设置,和中国一样,日本中学也分两个阶段,即初中和高中,其中初中修业年限为3年
12、,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修业年限也为3年。初中时日本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其课程设置与小学有所差异。,日本初中段课程设置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初中生实施普通教育,它具体包括三项教育目标日本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也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等组成,各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当前,日本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有8个学科,(三)当代日本高中的课程设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一般按照“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日本高中一般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每节课为50分钟,学生上满35课时可得1个生上满35课时可得1个分;一个科目如每周上4课时,一年上35周,这个科目就有4学
13、分基于上述目标,日本高中的课程有学科和科目两个层次课,一个学科往往包含几个科目所有科目分成必修、选择必修、选修三种,其中“选择必修”课的意思是在一组科目中必须选择学习一至二科,日本高中的类型:选科型、分科型、少数不分科也不选科的高中日本普通高中开设的课程有:各种学科和课外教育活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贯穿道德教育普通高中或普通科与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职业科在课程上的区别不是主要体现在必修科目上,而是体现选修科目上,二、当代日本的课程改革,(一)80年代日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日本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和国力竞争。,日本政府提出并有效地实施
14、了“科技立国”战略强调执行“技术立国”的国策中小学课改革成为其所有教育改革的支撑点,“临教审”四次发出“咨询报告”,日本开始对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进行订的工作,并于1994年开始实施。改革内容:1调整小学课程体系2调整初中的课程设置3调整高中课程体系框架,(二)90年代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5年,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应有状态199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政府提交了第一次咨询报告1997年,提交了第二次咨询报告1997年11月和1998年6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分别发表了关于教育课程标准改善的中间报告、最终审议报告1998年底公布新修订的幼儿园及小学、初中课程标准方案,1998年,关于从幼儿期
15、开始的心灵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培养开拓新时代的心灵丧失培养后代心灵的危机),要求学校教育成为一种充实“心灵的教育,培养“丰富的人性”的教育等等。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如下:1强调培养日本中小学生的“生存能力”2明确了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基本思想 3开展了课程体系方面的多项改革 4开展了教育体制环节的配套改革 5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6开展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三)21世纪初期的课程改革,当前,日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改造、全球与国际竞争、生态环境问题,精神的危机等问题,教育改革成为针对这些新问题的一剂良药。在新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日本形成了新的改革理念和思路:1.建立国民信赖
16、的学校教育 2.提高家庭的教育力及推进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合 3.确立了日本国民共同认可的道德理念 4终身学习社会的实现 5出台教育振兴基本计划,2002年4月,中小学新学年刚开始,日本中小学就开始实施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它标志着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在新的学习指导纲要中,日本提出了课程改革内容:1严格精选教学内容 2充实道德教育 3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4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5.创设“综合学习”课 6.高中阶段减少毕业所需学分 7扩大选修学习的范围,1.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上述改革基础上,日本政府形成了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明确了不同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基本功能和
17、使命 其二,认清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起点 其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其四,重视培养学生灵活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2.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一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改革基础教育课程;其二是调整课程结构体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整体化;其三是推进课程编制组织和实施强调课程的弹性化。,三、当代日本中小学的教学,日本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其教学方法也是独特,1.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教育大纲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有明确的解释,即“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国际化的生存意识”2.设置家政课就是一种务实的体现。从小学到高中,家政课始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3.日本的中小学校体育
18、和美育內容分丰富多彩,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內心世界和强烈的造欲望,4.日本每个学校通常都有二三十项社团活动,不仅学生感兴趣,就连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也会认真考虑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孩子个性趣味的接轨5.保有与拿来的科学融合。日本的基础教育非常注重对本民族文化基因的保护和繁衍,第四节 当代日本的公民与道德教育,一、日本对中小学德育的定义及其确定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目标,日本给德育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与内涵,与我国对德育的理解有所区别(一)道德教育的内涵 日本学者指出:“所谓道德教育,就是根据基本教育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本精卒精神,培养能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具体生活中贯彻尊重人性的精神与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19、拥有丰富的心灵,能够为创造个性丰富文化与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而努力,能够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贡献,能够开拓未来,具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l的道德性”这个定义规定了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心、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实践道德精神。,(二)道德教育目标,在学习指导纲要中,日本提出了其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德育目标,在此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日本政府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赋予学校德育工作以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以充分体现中小学生的身心及年龄特征。1小学德育目标 日本对小学阶段德育目标的规定比较具体。在学习指导纲要中,日本政府为其小学各个阶段规定了不同的德育目标。,2中学德育目标中学生心理年龄与小
20、学生不大相同,其德育目标也不应该相同。日本为中学规定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有规一律地生活,考虑自己的未来,培养作为生活在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自觉性。,二、日本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从总体来看,其基础育阶段的德育目标一般包括四个方面78个主题。其中,在78主题中低年级(小学l、2年级)15项、中年级(小学3、4年级)18项、高年级(小学5、6年级)22项,中学阶段有23项,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德育内容:(一)自我锤炼(二)待人接物(三)自然观和价值观(四)社会性和团队精神,总而言之,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自己的内容;第二,
21、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第三,有关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第四,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这个方面在每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三、日本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实施,日本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从课时保证方面来看都对学生道德教育比较重视。在日本,道德教育的实施方式是多样化的,如通过学校全部的教育活动来渗透进行,除开设了专门的道德教育时间外,在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中还体现为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生活指导等。,(一)开设专门德育学习时间 公民与道德课在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是日本学校对学生有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道德理论识传授和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如:小学低年级的德育课程
22、生活科 小学高年级的德育课程社会科 初中一二年级的德育课程道德科和社会科 初中三年级的德育课公民科 在课堂上,通过开展道德对话、讲听道德故事、开展道德讨论、现场演剧等形式来进行,(二)进行生活指导教育 在日本,学校还对中小学生开展形形色色的生活指导教育,班集体生活指导、学生健康人格指导、确定目标与激励实现目标的指导、学会在校内和在社会中过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指导等等。这些指导教育是学生理解生活、认识活的重要形式。,在不同阶段,日本学校都给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指导主题,如:小学低年级的指导主题一般为:注意健康;安全地游戏和生活;大家一起友好地玩,遵守和小朋友的约定;敬爱父母和老师;等等在小学高年
23、级和中学的指导主题为:互相谦让,听别人的意见;分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爱护公物,等等,(三)开展形形色色的德育渗透,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不仅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常识,培养道德意识,还设置了“特别活动”时间,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同时,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还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道德教育体系网络,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首先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德育。日本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如若能够将之渗透进各科教学中,使之成为“融在汤里的盐”的话,学校德育的效果一定会大大长进。其次是特别活动,它是日本学校独特的道德教育渗透方式,(四)争取家庭、社区的配合,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非常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配合,尤其注重通过二者的配合来促进道德教育的效果,增进道德教育合力,“谋求与家庭和社区的密切配合”,是日本取得理想德育效果的基本策略。,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