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与治疗性疫苗.ppt
《疫与治疗性疫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与治疗性疫苗.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免疫与治疗性疫苗,2,Content,3,免疫学与疫苗,4,免疫学概述,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5,免疫学发展简史,经验免疫学时期 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18世纪后叶,Jenner发明牛痘,19世纪欧洲推广,6,科学免疫时期,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Pasteur观察到细菌、发明培养基、制备疫苗;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抗体的发现
2、、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 抗体的发现;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抗体是免疫球蛋白;抗体是四肽链结构;超敏反应;免疫耐受的发现;Burnet学说及其对免疫学发展的推动作用,7,现代免疫学时期,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发现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DNA疫苗、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治疗、完全人源抗体及口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8,21世纪的免疫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已进入后基因时代,从基因结构转向功能基因研究。今后仍要以免疫细胞及免疫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研究并开发功能基因及功能蛋白,以防治疾病、提高健康、预防生物恐怖。免疫学必将做出更大
3、贡献。,9,机体的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动物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者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特点是生来就有,非某一个体特有,也不是专对于某一病原起作用,防御机制包括生理屏障、吞噬作用、炎症反应、发热反应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发展而成的免疫能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明显的针对性,只对特异病原有作用,是后天获得的。,10,机体的免疫,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04小时)生理屏障:皮肤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激活补体旁路途径。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496小时)吞噬细胞活化 吞噬功能增强;分泌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免疫效应分子进入感
4、染部位 吸引招募吞噬细胞 激活NK细胞等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96小时之后 吞噬细胞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11,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复制,上皮细胞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12,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参与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T、B细胞。分类 细胞免疫应答: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s.过程:启动;活化;效应及稳态恢复。,13,APC,CTL,Th,Th,细胞免疫应答,14,CD4+/CD8+T细胞,
5、致敏 T细胞,CD4+TH1(炎性T细胞),CD8+致敏T细胞,IL-2IFN-TNF,穿孔素颗粒酶TNF,1、促进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吸引白细胞进入炎症区域2、活化巨噬细胞和NK细胞3、促进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及局部炎症,介导细胞免疫应答,APC/靶细胞,CD4+TH2,细胞免疫应答,IL-4IL-5IL-10,促进抗体产生,介导体液免疫应答,15,Th,B7,MHC-II TCR,CD4,ICAM LFA-1,APC,Th,Th,B,CD40L CD40,分泌细胞因子,Th,Th 细胞活化、增殖,B 细胞扩增,浆细胞,BCR,抗原,Bm,CD28,体液免
6、疫应答,16,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1、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Humoral Response)概念: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的过程。特点:延迟相610天;早期为低亲和力的IgM,后期以IgG为 主;抗体的高 峰浓度低,维持时间短。2、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Humoral Response)概念:曾被某抗原免疫过的宿主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血清中迅速出现特异性抗体的过程。特点:延迟相45天;抗体以IgG为主;亲和力高;高峰浓度高,维持时间长。,17,初次与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初次免疫,再次免疫,天 数,0 7 14 21 28 35 42,
7、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0,抗原特异性血清抗体滴度(Log),IgG,IgM,18,疫苗,疫苗的概念 凡具有抗原性接种于机体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可抵御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的制剂总称为疫苗,近年出现了以免疫方式达到治疗疾病作用的“治疗性疫苗”。疫苗的分类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抗血清,19,灭活疫苗,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的培养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制成,使之完全丧失对原来靶器官的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细菌性病毒疫苗如伤寒疫苗;病毒性灭活疫苗如乙型肝炎灭活疫苗。类毒素,使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外毒素,经脱毒提纯等工艺制成
8、。如白喉类毒素。,20,减毒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促使产生定向变异,使其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持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殖能力。细菌性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鼠疫减毒活疫苗;病毒性减毒活疫苗如麻疹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1,亚单位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制成的疫苗。如流感亚单位疫苗。,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22,23,基因工程疫苗,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有效的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插入易于增殖的载体(细菌或细胞),在载体增值的时候可表达有效特异性抗原,制成疫苗。如我国现有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基因
9、工程疫苗。,24,25,血清,此类免疫制剂属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属性,输入人体内使之产生被动免疫,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抗毒素,如用类毒素免疫大动物(马或骡)使之产生高效抗体。这种抗体输入机体后,能对相应细菌在机体内产生的毒素起中和作用,故名“抗毒素”,如白喉和破伤风毒素;抗血清,用脱毒毒素、细菌和病毒等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取动物血浆蛋白提取其抗免疫球蛋白,如抗蛇毒、抗炭疽和抗狂犬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与抗毒素和抗血清不同的是用抗原免疫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取其血浆,提取和抗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因为它们是同种异体的,具有反应小、预防或治疗效果好、注射剂量小和在体内半衰期长
10、等优点,如人血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6,狂犬病,27,我国预防性疫苗研究使用情况简介,正在使用的传统疫苗已更新换代的疫苗正在更新换代的疫苗正在研发的新疫苗代表着我国现时状况和发展趋势!,28,现在使用的传统疫苗,细菌性疫苗:卡介菌、鼠疫、布氏杆菌、炭疽病毒性疫苗: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29,卡介苗(急需有换代产品,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历史 1921开始用于儿童,1928年以后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至今已接种40亿人,现在每年有1亿儿童接种。接种方法早期为口服,二十世纪50年代后改为皮内接种。安全性 40亿人接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但对免疫缺陷者不安全。对感染艾滋
11、病毒者接种卡介菌要慎重。WHO建议可对无症状的感染艾滋病毒者接种卡介苗;而不能给有症状的患者接种。,30,卡介苗(急需有换代产品,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使用效果 用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已超70年,各种临床观察实验有数十次。WHO综合分析免疫保护力在50%,但这只是理论计算数据,根据每年发病人数估计,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的作用十分有限。从人类消灭天花的经验推测,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必须达到80%以上才有可能预防该种传染病,并进一步控制和消灭它。因此卡介苗的效果显然不尽如意,研制和开发新的结核疫苗势在必行。对于防止结核杆菌的播散,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等重症结核病的免疫保护力十分显著。在多次大规模临床试
12、验中平均保护力在75%。数十年来它拯救了数百万儿童的生命。对于预防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来说,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广泛接种卡介苗的计划是有积极意义的。,31,卡介苗(急需有换代产品,但尚未有突破性进展),新疫苗研究 BCG重组疫苗和DNA疫苗 人型结核杆菌基因在BCG中表达,19X103和38X103脂蛋白质已经表达,其他保护性抗原基因也在进行尝试。DNA 疫苗在小鼠实验中有保护效果。营养缺陷型减毒活疫苗 牛型结核菌BCG营养缺陷型减毒活疫苗:甲硫氨酸或亮氨酸生物合成缺陷;人型结核菌BCG营养缺陷型减毒活疫苗:亮氨酸生物合成缺 陷,有效,但毒力恢复频率高。,32,已经更新换代的疫苗,多糖疫苗 伤寒Vi
13、多糖疫苗纯化疫苗 精制狂犬疫苗、流感亚单位疫苗和裂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乙肝疫苗,33,历史 早期使用的伤寒疫苗主要是灭活的全菌体疫苗,经工艺的多次改进发展成为热灭活-酚防腐或丙酮灭活全菌体疫苗,保护率为60-70%,但副反应大。美国和法国联合研究成功纯化伤寒Vi多糖疫苗,商业化产品1989年问世。使用现状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伤寒Vi多糖疫苗研究,1996年开始生产。疫苗经肌肉或皮下深部一次性接种,90%以上个体有4倍以上抗荚膜多糖抗体产生,抗体水平维持3年,但加强免疫没有回忆反应,诱生的抗体与首次接种相近。保护力十分显著,统计的2200万人接种人群,6人发生了伤寒,其中确认免疫接种失败的
14、2人。发展趋势 伤寒Vi多糖疫苗缺点有两个;其一是2岁以下儿童没有保护性免疫反应,其二是没有再次接种的免疫记忆反应,因为多糖是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因此发展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已在研究中。另外在各种伤寒减毒疫苗加以改造,引入Vi多糖基因。,伤寒Vi多糖疫苗,34,狂犬疫苗国内外发展比较,狂犬疫苗,效果和安全评价 我国的地鼠肾细胞苗接种5针后有明显的保护,但与国外的二倍体细胞苗比较,抗体产生较晚,对严重复 咬伤者或潜伏期短者不能保护。按WHO建议,狂犬灭活疫苗的效力必须在2.5 U以上,由此研制了浓缩苗。解决了抗原量不足的问题。浓缩后的细胞杂质增多,使副反应加重,从而有研制了纯化苗。纯化苗的效果好,副
15、反应低,是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发展趋势 当前使用的地鼠肾细胞纯化苗,可能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可能对原代细胞的外源性因子进行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可能要大幅提高,因此用传代细胞生产的疫苗将有可能是下一步的换代产品。法国的基因工程口服疫苗已经应用到野生动物的免疫,我国也有同类产品在前期研究,但离市场化有较大距离。,35,乙肝疫苗,历史 1964年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71年将含有高滴度的HBsAg血浆稀释后加热,接种志原者,证明能产生抗体,有保护力。在此基础上美国NIH作出了纯化血源苗。我国19890年生产血源苗,多年的应用表明,血源苗遥效果是理想的,抗体阳转率在90%左右。但长期使用阳性有血安全性
16、问题,而乙肝病毒无法在体外培养,因此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乙肝疫苗换代产品的必然趋势,国内外相继研制出了真核表达的乙肝疫苗。乙肝基因工程疫苗 乙肝疫苗是目前国内正式使用的唯一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品种。国产的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阮力研究员研制的CHO细胞表达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从国外引进的是酵母细细胞表达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我国目前这两种疫苗用于预防乙肝,血源疫苗已经停止生产。发展趋势 怎么解决5-15%无反应性。,36,正在更新换代的疫苗,百日咳疫苗历史 20世界30年代开始使用灭活百日咳菌体疫苗,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我国百日咳的发病率从1978年到1999年下降了99.6%。HWO估计,每年有
17、7000万儿童接种该疫苗受到保护。但接种全菌体疫苗产生的严重副反应使一些国家接种率下降,随之又出现百日咳流行,重新接种疫苗后百日咳发病率又明显下降。现在状况 日本于1981年首先研究成功含有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并代替了百日咳菌体疫苗。我国于1991年研制成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从临床观察来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与老疫苗相比,免疫效果相当或更高,副反应明显降低。目前全世界有十几个国家推广使用新疫苗,我国目前新老疫苗并存,也在逐步推广。,37,正在研发的新疫苗,“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加大了对疫苗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立项支持了100 多个疫苗品种的研发,资助经费达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 疫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