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与健康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环境与健康二.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张 合 喜,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预防医学特征一、大气的特征和预防医学意义1.对流层(10-15km):占空气总量95%,气候变化,气温递减(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5oC)和逆温(山谷、盆地)。2.平流层(15-90km):臭氧层(45-50km)3.电离层和外层二、空气的化学组成1.体积百分比:氮78.1%,氧20.93%,氩0.93%,CO2 0.03%,其它:氖、氦、氪、氙等。2.氧气减少或CO2增加将影响人体呼吸,甚至导致死亡。3.CO2增加也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 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预防医学特征,三、空气的物理性状空气的物理性状包括气温
2、、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以及空气离子等。,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1太阳辐射(solar irradiation)太阳是一堆炽热的熔融物体,是一个巨大热核反应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辐射能,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太阳辐射照射到大气层边缘的辐射强度为1.90cal/cm2min。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的吸收以及灰尘、雾、水蒸汽等的反射,因而平均只有43%的能量到达地面,太阳光谱由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紫色)和紫外线组成。,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1)紫外线(ultraviolet)第二届哥本哈根国际光学
3、会议将紫外线辐射分为三段:UV-A段(波长320400nm)具有色素沉着作用(pigmentation),该段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皮肤细胞中的黑色素原(二氧二苯氨及其同族)通过氧化酶作用,转变成黑色素,使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它是人体对光线刺激的防御反应。,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UV-B段(波长275320nm)具有红斑作用(erythema),该段紫外线照射可破坏表皮细胞释放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类物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皮肤表面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导致皮肤充血、水肿,出现潮红现象,叫红斑。原发性红斑可在紫外线照射后立即发生,继发性红斑是在紫外线照射后68小时
4、后发生。,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抗佝偻病作用(anti-rachitic effect),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麦角固醇和7-脱氢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维生素D2和D3,所以,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UV-C段(波长200275nm)具有杀菌作用(germicidal effect),细胞原浆吸收该段紫外线后,蛋白质发生光化学分解作用,短波紫外线能透过细胞核,破坏DNA,使核蛋白变性,甚至凝固,致使细胞死亡。不同细菌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但紫外线波长愈短,杀菌效果愈好,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5、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长波紫外线可刺激体液及细胞免疫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紫外线还可以促进生物氧化过程,加速创伤愈合。过强的紫外线直射眼睛,可导致雪盲(snow blindness)和电光性眼炎(flash burn)。波长320nm的紫外线,具有强的致癌作用,有许多报道长期暴露于太阳辐射下的人易发生皮肤癌,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2)红外线(infra-red)波长76030000nm之间,其中波长为7601400nm波段具有较强的生物效应,其作用基础是热效应,人体吸收适当的红外线后,局部温度增高,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及细胞增生,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红外线有加强紫外线
6、的杀菌作用。长时间暴露在炽热的阳光下,过强的红外线可导致皮肤烧伤、日射病、红外线白内障和红外线视网膜灼伤等。,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3)可视线(visible light 波长在400760nm)人体受可见光影响的主要器官是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其色感觉也不同,人体视觉对波长550nm的黄绿光最敏感,可视线通过视觉器官改变人体的紧张及觉醒状态,使机体的代谢、脉搏、体温,唾液和觉醒等生理现象发生节律性变化。红色起兴奋作用,蓝、绿色起镇静作用,黄和黄绿色有柔和舒适感。,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适宜的照明度可预防眼睛疲劳和近视,提高情绪和劳动效率
7、。光线微弱可使视觉器官过度紧张易引起疲劳,长时间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可致近视。另外光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玻璃幕墙的反射形成眩光使交通事故增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玻璃幕墙的脱落也会造成伤害事件。,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2 空气离子(air ions)空气离子是指空气中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或原子,在宇宙射线、紫外线作用下,或在雷电、瀑布、海浪的冲击情况下,使气体原子失去外层电子,而形成带有正电荷的正离子,游离的电子与另外的一个中性分子结合,成为带负电荷的负离子,这一使空气形成正负离子的过程,称空气离子化(air ioni
8、zation)。,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空气形成正负离子是成对出现的,一部分离子相互中和,又形成中性分子;一部分离子把周围1015个中性分子吸附到一起,形成质量较轻,直径较大的离子,称轻离子(n+、n-);一部分轻离子与空气中的灰尘、烟雾等相结合,形成重离子(N+、N-)。空气离子的浓度和轻重离子的比例,可以衡量空气清洁程度的指标,常用空气离子数(n)作指标见表2-2:,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表2-2空气环境状况与负离子数关系空气环境 空气负离子浓度(个/ml)空气环境 空气阴离子浓度(个/ml)城市居民居室 4050 清洁空气 100015
9、00市办公室 100 乡村 5000街道绿化地带 100200 疗养地区 10000公园 400600 海滨森林瀑布 20000旷野郊区 7001000 细菌不生长 50000,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从表2-2可见负离子数愈多,空气清洁度愈大。重轻离子的比值(N/n):重离子与轻离子要有一定比例,重离子不得过多,若比值大于50,则说明空气污浊。一般情况下,大气中轻离子总数为1000个/ml,重离子数1000个/ml。,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空气离子的单极系数(q)即正离子(n+N+)与负离子(n-N-)之比值q=n+/n-或N+/N-,一般大
10、气中正离子比负离子多,在低层大气中q=1.2,高山上q=0.53,无森林的秃山上q=5.3,清洁地区空气离子单极系数较污染区低,较污染区低。空气中负离子对人体的作用有益,而正离子亦有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生物学作用是相反的,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一般认为,在一定浓度下,负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镇咳、止痒、利尿、降低血压、增进食欲,改善注意力,增强工作能力的良好作用。正离子则有对机体造成失眠、头痛、疲倦、血压升高、精神萎靡,注意力减退,工作能力降低等不良作用。临床上曾应用空气负离子吸入治疗高血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
11、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3 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指大气状态。天气是指几小时到几天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期天气变化情况的概括,即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特征,称为气候。人类通过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功能而对各种气候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依年龄而有所不同,婴幼儿及老年人适应性较差,从10岁以后适应性逐渐增强,2040岁适应性最强,40岁以后适应性逐渐下降,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在通常状态下,适应性可以通过锻炼而得以增强。人类对气候的调节适应,涉及到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总的调整和动员,首先,是新陈代谢率发生适应于特定气候条件的变化,如以年平均气温10的条件下热量需要量作
12、为比较基础,低于此温度10,热能需要量增加3%,高于此温度,每10热能需要量减少5%,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也有一定限度,短时间内过分强烈的气象变动,超过了人类所具有的适应能力,即可导致对机体健康的损害,诱发某些疾病或引起某些疾病的病情加重,如大风、寒流冷刺激使周围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心肌需氧量增加、血管脆性、血液粘滞度增高,所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多发在寒冷季节和气象多变的季节,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雪雨、台风、冷暖气团交替,温差较大时,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明
13、显,气压降低,暴风雨反复发生时,炎症组织肿胀,术后瘢痕组织及断肢疼痛,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病的病情加重。,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四、空气中微生物空气中缺乏微生物直接可利用的养料,且由于日照、气流等条件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故微生物不能独立的在空气中生长繁殖,但在拥挤、通风不良、阴暗龌龊的空气中,可能有较多的微生物在短时间存在,并造成疾病的传播。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其卫生学评价可参考表2-4,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表2-3 空气微生物与空气清洁度的评价 空气清洁程度 菌落数(个/米3)最清洁 12清 洁 30普 通
14、 3175临界限 76150轻度污染 300严重污染 300,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 第一节 空气环境的卫生学特征,第二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指人为因素使固有的空气组分和性质发生改变,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了空气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和寿命产生直接地或间接地危害现象。,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气,交通运输工具燃料废气,以及生活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其次是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战争硝烟、核爆炸以及生活垃圾和其他有机物腐败后产生的恶臭气体,都是空气污染的来源,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
15、可分一次性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和二次性污染(secondary pollutant),前者是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物理、化学性污染物,或称原发性污染物,后者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性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性污染物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次性污染物二氧化硫在环境中氧化成硫酸盐气溶胶;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在日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甲醛和酮类等。二次性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情况下比一次
16、性污染物更为严重,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较强的气体,易溶于水,在潮湿或有雾的空气中,与水结合形成H2SO3,继而氧化成H2SO4后,其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则变得更强。SO2被吸入后几乎全部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粘膜上的含水粘液吸收,故其作用主要在上呼吸道,刺激上呼吸道平滑肌上的末梢神经感受器,而产生反射性收缩,使呼吸道管腔变窄,通气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多,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坏死,SO2与苯并()芘(benzene()pyrene,B(a)P)联合作用时,有致癌作用。SO2进入大气中遇水溶解形成H2SO3、H2SO4,随雨水降
17、落而成酸雨(acid rain),可使水质酸化,导致湖泊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繁殖,酸雨还危害森林,植被,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产量,并能毁坏城市建筑,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氮氧化物(NOX)NOX是NO、NO2、N2O5的总称,煤油、重油燃烧时产生NO,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O2,在大气中多以NO2的形式存在,NOx不具有刺激性,NO2浓度在0.120.22ppm时可以嗅到,5ppm吸入10分钟可引起呼吸道阻力增高,60100ppm时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导致咳嗽,咽喉部烧灼感,经数小时可发生胸部紧迫,呼吸迫促,导致肺水肿、出现昏迷紫绀等严重
18、症状;,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吸入超过100ppm的浓度时,出现严重后果,甚至迅速死亡。我国居住区大气中NO2一次最高容许浓度0.15mg/m3。NOX还与CH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如O3、甲醛、丙烯醛、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光化学氧化剂,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刺激眼结膜、呼吸道粘膜,皮肤,对机体造成急慢性损伤,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飘尘(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空气中直径小于10m且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细尘粒称为飘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称
19、为可吸入尘,可吸入尘随其直径大小而滞留在呼吸道不同部位,大于5m的尘粒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对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可致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径小于5m的尘粒多滞留在毛细支气管和肺泡,可与NO2协同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炎和肺部炎症,如长期持续作用,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甚至发生继发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可吸入尘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成为气体污染物的“载体”吸附有害气体或蒸汽,进入肺部,引起急慢性损害,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飘尘的成分复杂,可含有石棉苯并芘等致癌性较强的化合物,还可含有金属氧化物,后者具有催化作用
20、,能促进尘粒吸附的SO2、NOx等氧化成为硫酸雾或硝酸雾,对机体产生更严重的损害;飘尘还可吸附病原体,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第二章 空气与健康第二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在室内的活动时间更长。据调查室内空气污染高于室外,故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人的活动 人呼吸过程随时向空气中排放CO2、水蒸气,使空气中含氧量减少,人们在谈话、咳嗽、喷涕时,随飞沫排出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人的皮肤、衣物和卫生用品,可散发出
21、各种不良气体与碎屑;人在室内活动可使地面、墙壁上的灰尘、微生物等播散到空气中,燃料燃烧及吸烟的空气中散发的CO、丙烯醛、尼古丁、煤焦油和多环芳烃等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建筑材料与家俱 随着工业特别是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建筑材料和家俱材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各种树脂、合成橡胶、塑料、胶合板、刨花板、胶粘制品、绝缘、保暖材料等广泛应用,也可释放出甲醛等有害物质,第二章空气与健康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基本建设材料矿渣砖、瓦、水泥等可释放出有害的放射核素,氡是镭、钍等的衰变产物,有些建筑材料由于含镭量高,使一些居室氡的浓度超过卫生标准,一般地下室氡的浓度高于地面上居室的浓度。
22、,第二章空气与健康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室外大气污染 室外大气污染源排放废气,对室内空气也有很大影响,特别夏季开窗季节,飘尘、有害气体以及其他有毒污染物均可进入室内。,第二章空气与健康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空气致癌物污染,吸烟排放的烟雾,建筑材料释放的氡气以及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苯并芘和烹调产生的油烟等都与呼吸道癌症的发病有关。室内CO的污染,其水平与身体血液中HbCO含量呈正相关,HbCO可促使心肌缺氧,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心绞痛有密切关系,甲醛污染,甲醛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1ppm时,刺激呼吸道粘膜,并致粘膜损伤。
23、浓度达到0.3ppm时,使人感到明显不适,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达到10ppm时,眼睛即可出现流泪,疼痛等严重的刺激症状。甲醛还是一种致敏物质,长期反复接触,可产生皮肤、呼吸器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内空气污染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猩红热以及结核病等均可通过空气传播。,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室内空气中CO2主要来自呼吸及燃料的燃烧。人的活动使室内CO2的蓄积量逐渐增高,同时氧的含量逐渐下降,当CO2含量达0.07%时,有少数人则有不适感觉,含量达0.1%时,空气性状也开始恶化,人体普遍有不舒适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
24、控制室内人口数量,禁止室内吸烟,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CO的含量,居室中空气CO2含量应在0.07%以下,最高不应超过0.1%。,室内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在室内的活动,使微生物随飞沫和灰尘飞扬于空气中,许多病原微生物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附着于灰尘、痰液、唾液飞沫上,在室内空气中可存活一定时间,所以,增加居住面积,合理通风,充分利用光线是减轻污染的重要措施,第三章 水与健康 第一节 水与人类的关系,第一节 水与人类的关系一、概述问题:淡水资源紧张、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我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颁布)。二、水源种类及其卫生特征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水源的卫生
25、防护1.集中式给水的卫生防护2.分散式给水的卫生防护3.地面水的卫生防护,第三章 水与健康 第二节 水污染与健康,第二节 水污染与健康一、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介水传染病的种类: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多呈暴发型、患者有饮用同一水源水史、对污染水源采取净化消毒措施后流行即可平息。二、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源: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化肥等;常见:汞(甲基汞水俣病)、铬、酚类、氰化物、镉、砷、铅、农药等。三、物理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第三章 水与健康 第三节 饮用水卫生,第三节 饮用水卫生一、水源选择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技术经济上合理,群众
26、取用方便。二、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及水质评价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要求:(一)感官性状良好:无色、无臭、无异味、透明、不含肉眼可见物。(二)化学性状良好: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三)流行病学上安全:不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L。(四)水量充足、取用方便。,三、水的净化与消毒(一)水的净化(purification)沉淀(precipitation):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过滤(filtration):机械阻留、吸附。(二)水的消毒(disinfection)1.氯化消毒(1)原理:次氯酸(HOCl)的氧化作用。
27、(2)消毒方法:常量法和过量法。(3)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加氯量、接触时间、pH值、水温、浑浊度、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4)优缺点:杀菌谱广、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有效氯不稳定、消毒效果易受影响、对金属管道有腐蚀作用。2.其它:煮沸、紫外线、臭氧、碘等。,第一节 地方病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一、地方病分类(一)自然疫源性疾病(natural focal infectious disease)(二)地球化学性疾病(geochemical disease)二、地方病病(疫)区的判断标准1.在地方病病(疫)区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区,或在非地方病病(疫)区无该病发生;2.在该地存在
28、导致疾病发生的自然疫源性或地球化学性因素;3.迁入该地者发病率增高,迁出该地者发病率下降,或原有疾病减轻或有自愈倾向;4.当地某些易感动物也可发生相同或类似疾病。,第四章 土壤与健康 第一节 地方病分类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 地球化学性疾病一、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一)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病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化物、亚硝酸盐、硫脲类、饮水中钙过高等)、高碘(碘摄入过多)。临床表现:甲状腺增大,粗脖,严重者有压迫症状;防治:补碘(碘盐或碘油)(二)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病因:胚胎期
29、和婴儿期严重缺碘。临床表现: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低下。防治:碘盐、多吃海产品、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第四章 土壤与健康 第二节 地球化学性疾病,第四章 土壤与健康 第二节 地球化学性疾病,二、地方性氟病(endemic fluorosis)病因:长期摄入过量氟(水型、煤烟污染型);发病机制:破坏钙磷代谢,抑制成骨作用的酶、促进骨质疏松或软化,抑制需钙磷参加的酶活性等;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防治:更换水源、饮水除氟、促进氟排泄、补钙、对症治疗等。三、克山病(Keshan disease)病因:未明。地球化学病因说(缺硒),生物病因说(自然疫源性或中毒性心肌炎);流行特征:明显地方性、季节性,妇女儿童、农村人口多发,有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潜在型、急型、亚急型、慢型。防治:补硒(口服亚硒酸钠片),改善膳食,对症治疗。,第四章 土壤与健康,第三节土壤卫生一、土壤污染及其危害(一)土壤污染及其来源.土壤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大气污染物,其它(农药、化肥、人畜粪便等)。.土壤污染的特点:影响的综合性,危害的长期性,污染物变化的复杂性。(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生物污染的危害.化学性污染的危害:铬、铅、汞、多环芳烃。二、土壤的卫生防护.工业废渣治理;.粪便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治理;.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白昼?黑夜?,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