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ppt
《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 Epidemic Typhus,Endemic Typhus,西安交通大学 赵英仁,一、流行性斑疹伤寒,概述,虱传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以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原学】普氏立克次体,(一)形态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呈多形性球杆状,大约(0.31)m(0.30.4)m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细胞内寄生,【病原学】普氏立克次体,【病原学】,(二)抵抗力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不耐热,56、30分钟或37、57小时均可灭活。耐低温和干燥,
2、20以下可长期保存,在干燥的虱粪中能存活数月。,【病原学】,(三)培养体外只能在活细胞培养基上生长。在鸡胚卵黄囊及组织中繁殖。,【病原学】,(四)两种抗原可溶性耐热型特异性抗原:群特异性 可用来区分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地方性斑疹伤寒。可溶性不耐热型颗粒性抗原:种特异性 可与斑疹伤寒以外的立克次体病相鉴别。,【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后第1周传染性最强,一般不超过3周。(二)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人虱,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人虱适宜生活于29左右,当患者发热或死亡,人虱移至新宿主而引发新的感染与传播。,【流行病学】,人虱 人 人人虱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流行病学】,(三)人
3、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相当持久的免疫力少数因免疫力不足偶尔可再次感染或体内潜伏的立克次体再度增殖引起复发,【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小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普氏立克次体,细胞破裂,立克次体血症,直接损伤内皮细胞,释放内毒素样物质,微循环障碍,相应组织器官损伤,基本病变:小血管炎,皮肤心脑及脑膜骨骼肌肺肾肾上腺睾丸,【临床表现】,(一)典型斑疹伤寒1.发热 起病急骤体温在12天内迅速上升至39以上高热持续23周后,于34天内降至正常伴全身毒血症状,潜伏期为1014天(523天),【临床表现】,(一)典型斑疹伤寒2.皮疹第45病日始出疹;初见于胸背部,12天内遍及全身,但面部通常无疹;开始为鲜红
4、色充血性斑丘疹,压之退色,继而变为暗红色或瘀点,不融合;1周左右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至2周;常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但无焦痂。,【临床表现】,(一)典型斑疹伤寒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伴头晕、耳鸣及听力减退。4.肝脾大 5.心血管系统症状6.其他 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二)轻型其特点为:热程短(89天),热度较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皮疹,或可见稀少的充血性皮疹肝脾大者少见,【临床表现】,(三)复发型斑疹伤寒Brill-Zinsser病 临床特点:呈轻型经过;弛张热,热程711日;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性 地方性 斑疹伤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8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