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恢复与生.ppt
《森林植被恢复与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植被恢复与生.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原理与方法,安定区林业局2008年7月,一、森林植被恢复基本原理与技术途径,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森林植被而言,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恢复理论.其具体理论包括: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理论、生态演替理论和作为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理论等.从国内大量的生态恢复重建实践来看,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
2、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注重探讨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重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大尺度的森林植被恢复重建问题。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向不同方向演变.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变迁、火、火山活动、地震,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土地覆盖的改变以及大气有害辐射的增加等都可能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下降、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系统功能的退化.近百年来,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大量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等都不同程度的被砍伐、开垦和用于城市发展等.改善环境、恢复和重建受
3、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作为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的恢复生态学的概念、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的主要内容、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些具体理论,以及在森林植被的恢复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有所促进。,一、森林植被恢复基本原理与技术途径,1、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是恢复生态学2、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些具体理论3、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及有利条件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5、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1、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是恢复生态学,生态恢复研究,始于100 年前的山地、草原、森林和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
4、管理研究.20 世纪8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1995 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给出了恢复生态学的定义.1996 年美国生态学年会把恢复生态学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之一。对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往往由于研究地的区域环境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其涵义也各有所侧重.在英文文献中常使用的 等术语,尽管都体现了生态恢复的概念内涵,但分别强调的是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复原、改良、修补、更新与再植.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余作岳、彭少麟等人以及恢复生态学会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恢复生态学会认为,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
5、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这种完整性包括生物多样性临界变化范围、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区域和历史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践.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它主要强调的是对恢复技术及生态恢复过程的研究。,1、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是恢复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主要研究的是: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如引起生态退化的干扰因子类别、关键干扰因子、干扰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干扰的空间格局等.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如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空间范围、类型、退化程度、历史过程、退化速度与退化趋势等.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可行性评价,如生态恢复的自然条件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技术的可
6、行性,恢复区的生态条件、工程与技术等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影响与风险,恢复重建的生态不确定性等.生态恢复技术,如土壤、水体、大气等的恢复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技术等.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如恢复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共生,种群的波动、周期与混沌,群落的演替以及群落对恢复干扰的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恢复生态系统对恢复区的生态改善作用等等.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如乡土种的选育、生物入侵控制等.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等.对于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成因、评价,以及恢复重建技术方面的研究上
7、,而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与恢复生态系统的管理、生态恢复的生物入侵控制等还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而这又恰恰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以及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1、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是恢复生态学,随着生态恢复的大量实践,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在近年有了新进展.即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应基于环境的动态变化之中,重在追求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生态系统对恢复区的生态改善作用。生态恢复总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及较大的时间尺度下进行的,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基于环境的动态变化,以现实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为基础,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的角度,构
8、建与恢复区现实的气候与环境条件相一致的功能生态系统,而不是恢复过去曾经存在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所强调的应是所构建生态系统对恢复区的生态改善作用、所构建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仅仅是所构建生态系统的类型与模式。,2、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些具体理论,A.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B.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又一指导性理论。C.生态演替理论。D.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论。,2、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些具体理论,植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其一,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越多,能量通路就越多,在面临组成该群落的物种之一的密度发生不正常的增大或减少
9、时,其他物种在密度上的反映可能越少;其二,植物的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其三,多样的植物生活型,增大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2、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些具体理论,此外,还有一些来源于种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如生物种群密度制约与分布格局原理、缀块廊道基底理论等。,3、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及有利条件,鉴于上述不同情形,恢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可有四种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任其自我恢复到干扰、开发或破坏前的初始状态;大量引进原有物种,尤其是栽培和种植原有的植物物种,恢复到该地原有的物种组合与结构;复原至少一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一部分原有物种;替换为另一种
10、具有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类型。此外,在实践上,生态恢复计划还必须考虑到恢复速度、所需费用、恢复结果的可靠性与持续性、技术要领以及后期维护上的劳力、物力投入。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这个计划是否既满足当地社会群体的需要,又能满足生境恢复的需要。植物是陆地生物群落的主体,为其它生物类群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地和营养源,因此,植被恢复是陆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举措。,3、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基本原理及有利条件,森林植被的生态恢复,就是综合运用恢复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工程与森林培育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解除干扰因素的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甚至解除干扰压力,保护并扩大森林资源,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其
11、基本内涵包括:充分遵循自然规律,挖掘现实森林植被及潜在森林植被中所蕴藏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充分体现树种与环境、树种与树种之间互利共生原理,灵活运用森林抚育更新技术措施,建立树种间、树种与根状真菌等其它生物组分间、树种与环境间、人与森林间的和谐关系;根据森林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和阶段,将积极而有益的人为干预同充分发挥森林与环境的自然潜力紧密结合,缩短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周期,扩展森林生态系统尺度规模,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能力、植被生产力和生态效能,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及正常的生态过程。,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许多生态恢复重建实践表明,从
12、促进恢复生态学学科发展的角度,我们认为,在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以下一些问题.,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1)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探讨.生物学是一门受历史事件强烈影响的学科.生物群落的发生、发展总被打上时间的记忆;过去的环境与自然选择对种群、群落的作用形成了当前的生物群落结构;而最近的历史又是形成当前生态学过程与景观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它影响群落的结合方式,也可能影响群落被恢复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对群落的发生史,以及正在进行的演替、森林植被退化的历史过程及其驱动力与退化机理等问题有一个较好的理解.,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3、2)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在于维持生态系统恢复后的自我持续状态,我们需要对恢复中的生态系统的一系列生态学过程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以期了解退化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对环境的响应,这也是恢复生态学需要着重解决而目前又重视不够的问题.,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3)重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中的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入侵、全球变化和动植物生境的丧失已成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实例证明,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入侵往往给被恢复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森林植被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尤其是森林植被的重建中,要特别注意评估引入种的生态风险、土著种的可替代性
14、等.,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研究中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4)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大尺度运作问题.目前关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还仅停留在一些小的、局部的区域范围内或单一群落或植被类型上,在空间上还缺乏从大的区域尺度上研究,今后需要加强对大尺度的生态恢复研究,而且只有在大的尺度上的研究取得进展,森林植被的恢复才有更突出的意义.,5、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退化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简化、生产力和抗逆力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基本诊断特征,由于区域背景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差异,生态系统退化具有不同的类型、过程和阶段。退化生态学是生态学近期的研究热点。退化生态系统作为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在实际研究工作中,
15、如何正确地对其进行诊断与定性或定量评价,是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时首先要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5.1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生态系统从一个稳定状态演替到脆弱的不稳定的退化状态,它在系统组成、结构、能量和物质循环总量与效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会发生质的变化。与成熟生态系统相比(表1),退化生态系统表现出如下特征:(1)在系统结构方面,退化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生化物质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低。(2)在能量学方面,退化生态系统的生产量低,系统储存的能量低,食物链多为直线状。(3)在物质循环方面,退化生态系统中总有机质存储少,矿质元素较为开放,无机营养物质多储存在环境库中,而较少地储于生物库中。
16、(4)在稳定性方面,由于退化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单一,生态联系和生态学过程简化,退化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显得较为脆弱和敏感,系统的抗逆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低。,5.1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5.1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生态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其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价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用以诊断生态系统退化的指标很多,但各种指标之间可能相互交叉、重叠和包含。有的可能属于主要指标,有的可能属于次要指标。对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而言,对退化指标的选取和要求也是不相同的。为了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在建立生态退化指标体系时,需遵循下面的
17、原则:(1)整体性原则;(2)指标概括性原则;(3)指标的动态性原则;(4)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5)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原则。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的生物环境统一体,而且其尺度和范围可大可小,因此,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往往由于评价的对象、目的和涉及的区域范围和层次的不同,生态退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将有所不同。,5.2土壤退化指标体系,土壤是生态系统的载体,是陆上动植物生长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地下生物的容器,而且它也是环境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土壤具有支撑功能、肥力功能、环境功能三大基本功能。土壤退化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或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土壤基本结构及其三大功
18、能的劣化或丧失。由于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因此土壤退化指标也必然表征这几个方面的特性(图1),在这些退化诊断指标中,土壤厚度、质地、水分、养分及其有效性是最基本的诊断指标。,5.2土壤退化指标体系,5.3植被退化指标体系,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绿色植物是食物链营养级的基盘。植物作为生产者,具有能量固定、转化和贮存和调节区域环境的功能,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杠杆。相对无机环境而言,它是有生命物质,而对于动物和人类而言,它又作为一个环境要素。可见,植被具有双重作用。植被退化势必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瓦解和崩溃,它是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标志。植被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数量
19、、组成与结构、生产力与功能、品质等几个方面。表征植被数量的指标有植被覆盖率、裸地化面积等,表征植被组成与结构的指标包括植物种类、丰度、优势度、密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表征植被生产力与功能的指标有:净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光合产物量;表征植物品质的指标有:植物中养分含量、污染物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图2)。,5.3植被退化指标体系,5.4大气退化或异常的指标体系,大气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携带者,它自身成分的变化及其运动都会给生物和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大气退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大气质量的恶化。主要指标有大气污染、能见度、降尘、温室效应气体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及其对人或动物的舒
20、适效应等。(2)气象灾害的增多和频发:其度量指标包括干旱、大风、洪涝等发生的多度、频度和强度等(图3)。,5.4大气退化或异常的指标体系,5.5水体退化指标体系,水是生态系统的“血液”,它本身不仅是生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同时,它也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运移的载体,绝大多数养分物质只有溶于水后才能被动植物吸收。水资源的减少一则可使动植物数量减少,且向旱生群落的方向发展,二则也可使土壤层的抗蚀能力降低,土壤结构和肥力有效性下降。水分的枯竭和缺乏是生态系统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重要诱发因素,它可导致生态系统的整体变化。水资源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水分退化主要是指水资源数量减少及其质量的下
21、降(图4)。,5.5水体退化指标体系,二、生物多样性研究原理与方法,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范畴2、生物多样性价值3、生物多样性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后果及其根源4、物种与物种多样性测度5、遗传多样性起源与检测 6、生态系统多样性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与对策,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范畴,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1.2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性,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综合
22、体;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所有形态、水平和组合中的生命的变异性。而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表示特定的有形的实体,如生物资源、特定的生态系统。具体来讲,生物多样性是指自然界有生命的部分及其所具有的多种多样的变化。,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两层含意其一,描述一个生命系统复杂、变化的特性或属性特定系统中含有多少个(品)种、多少个群落生态系统类型、多少种基因型;其二,指代一个系统内全部实体的集合特定系统中所有基因、种群(居群)的生命实体及由其构成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1.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性,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其等级特征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性。基因 细胞 组织
23、 器官 种群 物种 群落 生态系统 景观 生物圈,1.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主要层次: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广义概念:是指蕴藏在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麦克尼利等,1990)。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施立明等,1993)。狭义概念: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一种类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1992)。,物种多样性,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分类学家(即:对生命有机体进行比较、分类和命名的科
24、学家)为描述地球上的生命形式等级而设置和使用的一种分类单位。物种的定义 居群中所有个体都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学特性;与近缘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同种个体间能进行交配繁殖,而与其它种的个体杂交不易成功。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历史产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物种的意义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4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2物种是生物进化链条中的基本环节。3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的主要表现形式。5物种多样性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6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主要对象。物种多样性具体是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
25、、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密度、特有物种数及功能群多样性等测度参数。,物种多样性,多样性首先涉及的是物种。经过长期的进化,物种与物种之间存在很大的内在生理和外在形态的差别,它们对资源的利用、生长的季节性以及生活史对策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研究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时,不能把多样性的增加简单看成物种数目的增加。系统内添加物种的不同,导致了系统内物种关系的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功能发生了变化。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取样效应,研究者已开始注重物种的特性和功能团在多样性中的作用。功能群多样性:这是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对物种多样性概念的拓展。一般认为,功能群是与系统的某种功能直接相关的物种群。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 植被 恢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8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