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检测培训教材.docx
《建筑节能与检测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与检测培训教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节能与检测技术基本知识(建筑节能专项检测实验人员培训教材)曹万智 杨永恒 编写2007. 4目 录1名词、术语、符号3第一章传热的基本知识6第一节、传热方式6一、导热6二、对流8三、辐射8第二节、平壁的稳定传热9第二章、建筑节能概述11第一节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措施11一、建筑节能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个重要方面11二、影响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因素12三、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必须抓好的几个方面13第二节建筑节能及建筑节能检测的重要意义13第三节建筑节能基本概念15一、什么是建筑节能15二、我国对于建筑业的建筑气候是怎样分区的15三、采暖居住建筑的基本特点15四、采暖居住建筑的耗能量构
2、成及节能的重点部位16第四节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17一、制定标准和法规17二、推动技术进步18三、加强行政管理19第五节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19一、墙体节能技术19二、门窗节能技术23三、屋顶节能技术23四、供暖系统节能技术23第六节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24第三章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耗煤量指标26第一节采暖能耗与建筑物耗热量26第二节建筑物耗热量与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6第三节耗热量指标的计算方法27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27二、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28三、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28四、采暖耗煤量指标计算28五、耗热量指标和耗煤量指标列表计算
3、方法举例29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30第四章 建筑热工常用计算方法32一、围户结构热阻的计算32二、围户结构传热阻的计算32三、围户结构传热系数的计算33四、围户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的计算34五、围户结构内表面和内部温度的计算34六、围户结构内部冷凝的判别35第五章 建筑节能检测37第一节建筑匀质材料热工性能检测37一、防护热板法37二、热流计法38第二节建筑屋顶、外墙热工性能现场检测39一、热流计法40二、热箱法检测43三、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实验室检测45四、房间气密性检测46五、温度的测量47第六章 建筑节能评估49附录一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52附录二关于面积与体积的计算53附录
4、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e值54附录四温差修正系数n值:56附录五全国主要城镇采暖期有关参数57及建筑物耗热量、采暖耗煤量指标57附录六 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W/(m2k)(第二步节能标准)62名词、术语、符号1、围护结构 space enclosing structure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门窗、楼板和 地面等。按是否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以及建筑物中的位置,又可 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2、热桥 heat bridge围护结构中包含金属、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梁、板、柱、肋等部 位,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形成热流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部位。 这些部位
5、形成传热的桥梁,形象地称为热桥。3、导热系数(入)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稳态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温差为1 K, 1小时内通过1 血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K)。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evlope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温差为1K,1小时内通过1 tf 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 (m2K)。5、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 mean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外墙包括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构造柱
6、、圈梁以及楼板伸入 外墙部分等)部位在内的传热系数平均值。按外墙各部位(不包 括门窗)的传热系数对其面积的加权平均计算求得。单位为W/( m2K)。6、热阻(R) heat transfer resistance表征物体阻抗热传导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m2K/w。7、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 index of energy loss of building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1血建 筑面积,在1小时内,需由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8、窗墙面积比(X) area ratio of window and wall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房间层高与
7、开间定位 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9、门窗气密性(air tightness of doors and windows)门窗在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单位缝长空气 渗透量表示,单位为m3/ (mh),或用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表示, 单位为m3/ (tf*h)o10、房间气密性(空气渗透性) air tightness of room表征空气通过房间缝隙渗透的性能,用换气次数表示。11、 热流计法heat flow meter apparatus指用热流计进行热阻测量并计算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12、热箱法 calibrated and guarded hot box指用标定或防护热箱法对建
8、筑构件进行热阻测量并计算传热 系数的测量方法。13、温控箱一热流计法 temperature controlled boxheat flow meter apparatus指用温控箱配合热流计进行热阻测量并计算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14、热像图 thermogram用红外摄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辐射温度分布的图 片。第一章传热的基本知识第一节、传热方式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凡是一个物体的 各个部分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就必然有热能的传递、转 移现象。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 射三种。一、导热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
9、在热运动中 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产生导热现象,但 其机理却并不相同。固体导热是由于相邻分子发生的碰撞和自由电子 迁移引起的热能传递;在液体中的导热是通过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的 分子震动引起的;在气体中则是通过分子无规则运动时的互相碰撞而 导热。单纯的导热仅能在密实的固体中发生。在建筑工程中,通常将 固体材料组成的壁体内部的传热也看成导热。此时,导热系数入的值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影响材料或物质导热系数的因素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1、材质的影响不同材料的组成成分或者结构不同,其导热性能也就不同,甚至 相差悬殊,导热系数值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就
10、常用的非金属建筑材 料而言,其导热系数的差异是明显的,如矿棉、泡沫塑料等材料的入 值比较小,而砖砌体、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入值就比较大。至于金属 建筑材料如钢材、铝合金等的导热系数就更大了。一般将密度小于 350kg/m2,导热系数小于0.2w/(mk)的材料,称为绝热保温材料。按化学性质分为无机、有机、金属三类;按状态分为纤维状、微孔状、气泡状、层状四大类。目前建筑上首选的品种是聚苯乙烯泡沫板,聚苯乙烯挤塑板、硬 质聚氨酯、憎水珍珠岩保温板、复合节能保温浆料、岩棉、矿渣棉及 制品、泡沫玻璃、膨胀蛭石及制品、硅酸钙制品、金属箔,以及其它 最新开发的各类复合制品等。2、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的干密度
11、反映材料密实的程度,材料愈密实干密度愈大,材 料内部的孔隙愈少,其导热性能也就愈强。因此,在同一类材料中, 干密度是影响其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材料中,一般来说,干 密度大的材料导热系数也大,尤其是像泡沫多孔材料,表现的很明显; 但是也有某些材料例外,当干密度降低到某一程度后,如再继续降低, 其导热系数不仅不随之变小,反而会增大。显然,这类材料存在一个 最佳干密度,即处于最佳干密度时,其导热系数最小。3、材料含湿量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非金属建筑材料常常并非绝对干燥,而是在 不同程度上含有水分,表明在材料中水分占据了一定体积的孔隙。含 湿量愈大,水分所占的体积愈多。水的导热性能约比空气高
12、20倍,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必然使导热系数值增大。因此,在工程中,材料的 生产、运输、堆放、保管及施工过程对湿度的影响都必须予以重视。 如表1所示为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表1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物理参数容重与含水率418.4/m500.5/m612.0/m690/m06%12%18%06%12%18%06%12%18%06%12%18%导热 系数 (w/m K)0.0950.140.180.230.1130.1510.200.260.130.170.220.280.140.180.240.31二、对流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和 而传递
13、热能。因此,对流换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或者固体表面与其紧 邻的运动流体之间。结合建筑围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只考虑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 受迫对流,换热方式可分为自然对流换热和受迫对流换热。1、自然对流换热:本来温度相同的流体或与流体紧邻的固体表 面,因其中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温度发生了变化,使流体各部分之 间或者流体与紧邻的固体表面产生了温度差形成了对流运动而传递 热能。这种因温差而引起的对流换热称为自然对流换热。2、受迫对流换热:当流体各部分之间或者流体与紧邻的固体表 面存在着温度差,但同时流体又受到外部因素如气流、泵等的扰动而 产生传热的现象,称为受迫对流换热。在受迫对流换热之中必然包含 着自
14、然对流换热的因素。建筑物处于大气层内,建筑物与空气紧邻, 风成为主要扰动因素。这样一来,受迫对流换热主要取决于温差的大 小、风速的大小和固体表面的粗糙度。三、辐射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K)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 动或激动,就会从表面向外界辐射出电磁波。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落到 物体上可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人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效应将电磁波分 成许多波段。其中波长在0.8600mm之间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照 射物体能产生热效应。通常把波长在0.440 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 括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短波部分)称为热射线,因为它照射到物体上的 热效应特别显著。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
15、 能就称为辐射传热。第二节、平壁的稳定传热在建筑热工学中,“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墙体,还包括地板、 平屋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稳定传热是指所研究的物体 或者体系,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保持与时间无关的恒定温度状态, 或者说在传热过程中,各点的温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在建筑中,当室内、外的温度不等时,在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 中就会有传热现象发生,热量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侧传向较低的一 侧。如果室内、外的气温都不随时间而变,围护结构的传热就属于稳 定传热过程。假设有一由匀质材料组成的平壁,其长和宽的尺度都远大于壁体 的厚度d,并假定室内空气温度t.高于室外气温t,即t.t。那么, 1e1 e其传
16、热过程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整个传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壁体内表面吸热由于t.t,室内的热量经过壁体向室外传递,必然形成t.e ei ei iete的温度状态。壁体内表面在向外侧传热的同时必然从室内空气中 得到相等的热量,否则就不可能保持温度。|的稳定。因此,内表面 从室内空气获得的热量的过程称为吸热过程。2、平壁材料层导热温度梯度的存在促使热量在平壁内部的传输。3、壁体外表面散热由于平壁外表面温度ee高于室外空气温度te,即eete,平壁外 表面向室外空气和环境散热。总之,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气温时,围护结构经过上述三个阶段 向外传热。由于温度只延着围护结构厚度方向变化,也就是通常所说
17、 的一维温度场,而且各等温界面的温度都处于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状 态,因此各等温界面的传热量必然相等。第二章、建筑节能概述第一节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一、建筑节能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个重要方面近二十年,是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筑物开发量在 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就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每年开发总量比发达国 家建筑开发量的总和还要多。建筑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也是土地、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最主要行业之一。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 社会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了 30%,而我国目前既有城乡建筑400 多亿平方米,其中99%不节能,新建
18、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条件相同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左右。 建筑物消耗了中国50%左右的能源和40%左右的原材料。预计到 2020年全国致冷电力高峰负荷达到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能 力。2005年6月30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 理将“推动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首次列为 国家近期建设节能型社会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建筑物的高能耗已经 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折合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9.5%,低于9.9%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43吨标准煤, 与上年
19、持平。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以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持了经 济翻两番。但在这一轮以投资为主要拉力的经济增长期中,中国的能 源消耗强度明显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大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 快速增长的矛盾,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为此, 在2006年召开的人大两会上就提出了“中国今后五年要将节能目标 与经济增长指标并列”,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 用资源,推进节能降耗重点课题建设,鼓励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 省地型建筑,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二、影响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因素影响建筑节能工作的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支持方面:主要包括墙体材料,外窗与
20、户门,屋面地面 材料等。二是政策因素:首先,我国节能法对建筑节能无具体规定, 难以实际操作,法律约束乏力,缺乏政策激励。其次:城镇供热体制 改革长期滞后,目前我国长期延用的福利型“大锅板”式的供热体制 严重背离市场经济规律,导致能源极大的浪费,建筑节能长期缺乏内 在经济动力。目前建筑节能设计达标率100%,实际工程达标率不到10%,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墙体材料使用未按设计施工。阴阳图,偷梁换柱现 象普遍存在。客观讲,好的墙体材料少;主观讲,追求利润最大化,未按要求用材,尤其是墙体材料。而即使用现有传统材料按设计要求去施工,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 筑的造价增幅超不过7%。三、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必须抓好的
21、几个方面1、节能建筑的科学评价是必然选择。没有结果的科学评价,就没有过程的严肃认真。非节能建筑的开 发商频频受益,货真价实的节能建筑则没有生存的动力。2、尽快修改节能法,制订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和墙体 材料革新管理条例,尽快实施用热商品化,货币化改革,明确各级 政府和市场各方主体的法律职责,使建筑节能法制化,这是根本出路。3、墙体材料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是新型墙材健康发展的唯一 选择,不可逾越。4、条件许可,尽快真正实现第三步建筑节能目标,一次到位比 分次改造,长期成本最低,资源代价最小,有利于子孙后代。第二节建筑节能及建筑节能检测的重要意义我国于1996年7月1日起实施节能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
22、计 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对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指 标、建筑热工设计和采暖设计等作出了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在保证 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 水平。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扩建和改 建的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 等)的节能设计。非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宜按该标准执行。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简称三北地 区),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C, 一般都在90天以上,最长的 满洲里达211天。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地区,其面积约占我国国 土面积的70%。长期以来,
23、因片面强调降低建筑造价,导致建筑围 护结构过于单薄,门窗缝隙过大,采暖能耗过高。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节约 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的高度重视,法制逐步健全,相应制定了 一批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的颁布实施,对改善环境、 节约能源、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正在快速地发展,现在全国每年有近一亿血 的新建节能建筑竣工,并将逐年大幅度增长。这些节能建筑,一般是 按照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建设的。但是,这些建筑是 不是认真执行了节能标准,达到了节能标准的要求,是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和广大住户十分关注的问题。人们的关注是有缘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节能 检测 培训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8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