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碳纳米管和纳米管电路使用的电击穿.docx
《工程碳纳米管和纳米管电路使用的电击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碳纳米管和纳米管电路使用的电击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碳纳米管和纳米管电路使用的电击穿Philip G. Collins, Michael S. Arnold, Phaedon Avouris碳纳米管表现出金属和半导体性质。碳纳米管有两大类,有许多同心碳壳的多壁碳纳米 管(多壁碳纳米管),和由束或“绳结”连接成的单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都是由许 多不同电子结构的弱耦合纳米管构成的复杂复合导体。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可靠 的方法来有选择性的从多壁碳纳米管和单壁碳纳米管移除单个碳壳,由此来定制这些复合碳 纳米管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多壁碳纳米管中逐步的去壳和单独的塑造不同的壳。通过选择其 中的一些壳,我们可以将一个多壁碳纳米管转换成金属导体
2、或半导体,以及直接解决多壳运 输问题。对于单壁碳纳米管的束,类似的选择允许我们仅仅根据部分半导体特性的单壁碳纳 米管生成整个阵列的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碳纳米管显示出几个重要的技术特征。金属(m)纤维纳米管可以承载非常大的电流密 度(1,2);半导体(s)纳米管可以作为场效应晶体管(FETs)的电开关(3,4)。这两种类 型可能有共价键加入(5,6)。不幸的是,没有现存的可靠地方法来生成金属或半导体纳米管 (或纳米管接头),无论通过选择性合成或通过合成后分离。由于缺乏控制,使碳纳米管的 发展趋势束在一起,这被认为是基于纳米电子技术的主要障碍。本文中,我们展示了一种简单可靠地方法来永久性的修改多壁碳
3、纳米管和单壁碳纳米管 绳,以调整这些绑定纳米管的性能(7)。我们的方法是使用电流感生电击穿来消除单个的壳 体,每次一个。碳纳米管可以承受非凡的电流密度,超过109安培每平方厘米,在某种程度 上是由于其强大的碳键。然而,在足够高的电流下,碳纳米管最终失败。在多壁碳纳米管试 验中,这种失败发生在空气中一定的阈值功率时,通过快速氧化最外层的碳壳(8)。因为氧 化没有缺陷的游离石墨只能在极高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故障萌发的主要因素 是电流诱导缺陷的形成,自动加热只是次要因素。我们使用这个过程来打破携带电流纳米管的选择性,这并不影响平行纳米管载有小的或 无电流。例如,多壁碳纳米管的电流分布有利
4、于最外层的壳,因为它是直接接触外部电极。 这种分布离开最深处的带有微量或无电流的壳,从而在电流感应氧化时保护它们。在一捆或 单壁碳纳米管绳上,电流分布更均匀,因为许多单个纳米管可以同时良好的接触外部电极。 一般来说,没有理由来说一些单壁碳纳米管比另外一些更好,但我们可以用一个静电耦合门 电极来选择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和耗尽它们的载流子。一旦耗尽,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就会 像多壁碳纳米管的内部壳一样免于破坏,高电流密度可以用来启动金属纳米管的氧化作用。从这些复合导体中除去的碳壳可以用电学方法或显微镜进行观察。电学方法,单个碳壳 的击穿发生在局部的电导下降,这通常发生在几毫秒内。当压力偏移的足够高时,
5、一个接一 个的碳壳会破碎,多个独立的下降发生。由此产生的阶梯式的电流作为时间的函数在图1A 中显示,图中显示的为8个碳壳从多壁碳纳米管中被连续的移除。原子力或电子显微镜可以 解释多壁碳纳米管和单壁碳纳米管绳逐渐变薄(图2, B和C)。使用前一种方法可以确定多 壁碳纳米管在变薄之前及以后的直径;随着破坏数量的观察,视直径成线性变化。在实践层面上,这种破坏控制可以让我们有效地从单壁碳纳米管混合物中分离出半导体 单壁碳纳米管,从而轻松生成基于纳米管技术的场效应管。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更深入 的了解多壁碳纳米管和单壁碳纳米管绳的复杂电子结构和传输性质。移除压力时会出现个别 电导率的变化,这些复合纳米
6、线可能重新修复每种成分导体的损失。例如,多个互补运输的 测量可以探测的的越来越深,已经深入到了多壁碳纳米管的内部壳,从而可以比较它不同壳 的运输。在这里,我们首先描述代表实验结果,其中包含一个多壁碳纳米管,然后解决单壁 碳纳米管设备。一个多壁碳纳米管的不同壳被假定随机在金属态和半导体态之间选择(9)。我们通过控 制低偏压和低温条件下的击穿来直接测试假设,这被认为这能探测多壁碳纳米管的最外侧壳 (10,11)。在以前的单壁碳纳米管测量中(3,4),我们通过测量电导率G作为函数的栅电压 Vg来区分半导体和金属壳,用一个相对小的,10毫伏的有源偏置。一个金属壳的的特征是 一个基本是独立Vg的G,而一
7、个半导体壳被门电压耗尽静电载流子。图2显示的是在室温下特定多壁碳纳米管不同层的G(Vg)。最初,这个9.5纳米直径的 金属多壁碳纳米管有n个壳。图2A显示了再去除三个最外层壳后强大的调制在G(Vg)的观 察。去除第四层导致了一个金属G(Vg)和移除另一个产生的又一个半导体G(Vg)。我们解 释这种变化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碳壳被移除时的交替特性。G在一个特定的半导体壳没有下降到零仅仅是因为金属壳层仍在继续传到的作用。注意 到n-3的G(Vg)最小损耗曲线与n-4壳层下的电导率变化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外层即 半导体壳(n-3)会被门完全耗尽,但可以测量电导率,包括从m壳泄露的。更多的测量结 果
8、表明,这种泄露在低温和低偏置下会被尽量冻结(先前的建议同意了这个结论(12),这 表明内部壳的耦合是热激活。通过对MWNT进一步的击穿,我们可以达到很少且很小直径的壳的极限。在去除第十层 壳后,MWNT开始表现的像一个完美的内在场效应晶体管,在室温下,由于在载流子的耗尽 而在一定区域内表现出零电导(图2B)。在单独的半导体SWNT有相似的特性(3,4),因为 SWNT用的是强的P型材料和没有对称的G(Vg)特性。MWNT完全的损耗表明没有M壳层存 在,且这种特性一直保持到14层碳壳被去除,此时MWNT电路最终被打开。根据已知内层壳 间隔接近0.34nm,由一个MWNT的直径可以得知紧挨的壳数为
9、14个。图2B 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最后s壳层的去除零电导的区域逐步增加。这个区域的宽度 与半导体的带隙成正比,由载流子分别为电子和空穴,电导对应于带隙的上面和下面(15)。 半导体碳纳米管一个显著地特点是其带隙能量与直径成反比(16,17),所以越小的的碳壳实 际表现出较大的带隙。如果我们只考虑最初的MWNT的直径和内部壳间距,我们可以估算每 个碳壳的直径和计算最里面壳带隙距离的预期比例。如表1所示,计算的比例同实验结果相 一致,定义的电导峰值是电导带隙的一边。接下来,我们讨论9.5nm的MWNT在相反的高偏置条件下的电导特性。图3A所示的一系 列高偏执电压电流特性(I-Vs)有效地表征了 M
10、WNT在n-1,n-2 一直到最后一个壳的特性(18)。 每一个电流-电压曲线在偏执稳定增长时都显示了明显的电流饱和,类似于在单个SWNT在高 电流时的观察(19)。从MWNT中移除每一个壳时会出现饱和电平以一个定值20mA递减,同 图1A相一致。这种渐进的减少表明在高偏执下,MWNT的所有课都导致运输。此外,一系列 的电流-电压曲线显示了偏置有必要把每一个壳团带到饱和电流。除了电流饱和值的降低,图3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也显示了当去除壳时非线性的增加。 一种半对数曲线I-Vs的选择显示了线性的电流电压朝着指数特性发展的趋势I=A exp(V/V0),其中V0=0.50V(图2B)。显然,一个隧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纳米 电路 使用 电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8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