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实录.doc
《《弹力》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力》教学实录.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弹力教学实录 弹力教学实录1【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实现物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对人类知识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弹簧秤制作原理、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等多种方式,顺利得出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制作方案采用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相互提出建议,教师引导、点播,给难点层层铺设台阶
2、,使难点问题在探究中顺利解决。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分析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弹性、塑性的引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亮点。采用实验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竞争的方式举例,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3. 探究弹簧秤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过程与方法1. 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2.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
3、力3.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支将化应用于初中、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1.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 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性教学法教具和媒体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学生实验用:学生3人一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导线、测力计、铜块各一个、钩码一组。【教学过程实录】一、复习提问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生:改变物
4、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刻度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好,开始实验。(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还处于好动的年龄,有强烈的动手欲望,一听到要做实验,立刻就会兴趣倍增,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生:实验操作并观察现象。三、新授师:下面请同学展示你的实验操作。生:(学生上讲台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1.用力
5、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2.粗导线用力弯,变形。失去力不恢复原状。3.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师:请各小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弹性的引出采取学生亲自实验、演示的办法完成。学生能有机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这需要勇气和能力。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动手能力的锻炼,在同学们眼中这是才能的体现,都想有这样的机会、都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但勇气和能力的组合往往会导致很多同学退却。所以,能完成此任务的所有同学都应得到最大的鼓励,都获得了莫大的进步。这种机会老师一定要多多创造。)生:共同点:这几种实验器材受力后都发生了形变。不同点:有的
6、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有的失去力后则不能恢复原状。师:不受力能恢复原状的是哪些?生:弹簧、直尺、橡皮筋。师:失去力不能恢复原状的是哪些?生:橡皮泥、粗导线。师: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你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好吗?生:弹性。师:像橡皮泥、粗导线,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副板书:弹性、塑性)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举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弹性和塑性的实例。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全班分成两组,来一个小比赛,各小组赶快准备,看哪一组同学举例多,而且恰当,多的、好的教师要给予奖励。(说明:采用竞争的方式、奖励的办法、
7、鼓励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广泛的实例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生:(非常踊跃地举例弹性应用:蹦极、汽车减震、跳水跳板塑性应用:揉面团、用橡皮泥做小动物、把纸片揉成团小实验:老师拿出拉力器,找一个同学上来拉,并让全班同学观察这位同学的表情怎样。生:很费力地拉开拉力器。师:(边演示边问)拉开小弹簧为什么这么轻松?是不是不需要力?生:需要的力小。师:(边演示过问)压氢气球需不需要力?生:需要力。师:拉开弹簧、氢气球压扁都需要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有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产生一个力,同学们说我们把这种特殊性质的力叫什么力比较合适?生:弹力。师:(
8、板书课题:2、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出你知道的所有的例子。生:弓箭、弹弓、拉力器、跳跳床、蹦极、弹簧秤(测力计)师:弹簧就是利用弹性来工作的器械。根据你对弹簧的了解,而且你现在也可以进一步用弹簧做实验,根据你对弹簧的认识,请说出你的科学猜想与假设。(教师点拨:弹簧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生:拉力越大,弹簧越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以上内容学生说,教师板书)师:要知道同学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应怎么办?生:实验检验。师:(演示实验)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个、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并将结果填表:
9、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生:拉力越大,弹簧越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生:对。师: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原理,能否制成一种有用的工具为我们服务?生:弹簧秤。师:弹簧秤就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板书:弹簧秤及制成原理)这一原理制成的。关于弹簧秤的制作,你认为用哪些材料可以做成弹簧秤?桌上老师给同学准备了很多器材供大家选择,你想选用哪些器材制成弹簧秤呢?请你马上做出选择。生:木板、弹簧;木板、橡皮筋。师:材料已选好,就等着制作了。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你制出的弹簧秤很可能是没用的。你想怎样制作弹
10、簧秤呢?请各小组马上讨论你们的制作方案,即具体制作步骤。(说明: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生:(讨论后回答)1.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指针所对位置即为零刻线。2.挂钩码,画刻线。3.再挂钩码,再画刻线。师:有无其他办法?生:1.定零刻线。2.定终刻线。3.平均分,画刻线。师:分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它的最小刻度?下面让我统一要求:制出弹簧秤的量程为2n,最小刻度0.1n。生:学生制作弹簧秤。(教师巡回指导)师:有很多小组已经做完,如何知道他们制成的弹簧秤好不好?生:测一测,用标准弹簧秤对比、对比。师:
11、用实物投影演示新制弹簧秤的准确性。弹簧秤我们已经做好,关于弹簧秤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生:量程、最小刻度、制作原理、用途、使用注意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所提出的以上问题)师:谁能帮助同学解决以上问题?(说明:量程、最小刻度、制作原理、用途这四方面的问题同学自己会解决得很好。弹簧秤使用应注意的问题需同学讨论、教师启发才能达成目标)弹簧秤使用时注意:1.使用前观察量程、最小刻度;2.不超量程;3.测量力时,弹簧秤的弹簧、挂钩、指针都不与外界摩擦。四、小结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生: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知道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学会了弹簧秤的制
12、作方法及其使用方法,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思考与实验】1.试一试:用手将弹簧秤的示数拉至1n、2n、5n,并体验它们的大小。2.猜一猜铜块或橡皮泥等物品的重力,并用弹簧秤测一测,看一看你的估测能力怎样?五、作业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设计】十三、2.弹力注:本节课是2002年10月11日在胶州市振华中学进行的青岛市级公开课。弹力教学实录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过程与方法1、从
13、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难点】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新课教学
14、一.弹力的产生动画模拟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拉橡皮筋:(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2)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按压桌面挤压玻璃瓶。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4)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猜
15、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什么呢?感受分析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两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橡皮筋,使其发生形变。在操作的同时,用心体会一下手与弹簧或橡皮筋之间的相互作用。师:根据力的定义,我们知道弹簧与左右手之间有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弹簧对左手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对右手的力又是向哪个方向的?生:对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对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师: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呢?生:我想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而把两手向中间扯。综上:橡皮筋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弹力。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
16、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回顾开始时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3、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力)(2)、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二.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1)、平面与平面接触例题1:分析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2)、点与面接触例2:分析物体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3)、曲面与曲面接触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弹力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三.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
17、跳高、跳水);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板书板书设计弹力1、形变(1)概念:物体的形状或体积改变(2)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教学实录3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
18、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教学重难点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_显示微小形变。(一)观察实验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小车:由静止运动弹簧:被拉长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竹片:发生弯曲砝码:处于静止状态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
19、在桌面上的物体钢片:发生弯曲物体:被推开(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的概念:(三)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_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
20、,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五)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
21、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六)形变的种类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七)例题分析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练习1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例题2按下列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弹力 教学 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