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第六章.ppt
《普通微生物学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微生物学第六章.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及其控制,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常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和方法),各种常见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生长:,繁殖:,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地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参见P132,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
2、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个体微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参见P132,一个微生物细胞,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个体的生长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生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群体内各个个体进一步生长,群体的生长,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微生物生长:,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的增加,(微生物群体生长),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研究大生物时有所不同。,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12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24
3、小时后: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达到:4722吨48小时后:2.2 10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1025 吨,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一头500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0.5kg蛋白质,而同样重量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50000kg优质蛋白质。,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概念及常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微生物生长:,单位时间内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重量测定生理指标测定,参见P151,一、计数法,参见P152,通常用来测定样品中所含细菌、孢子、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1、培养平板计数法,
4、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肉眼可见的菌落,对菌落数目计数推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数,由于无法保证细菌细胞在分离过程中彻底分开,因此,一个菌落可能是多个细胞一起形成,所以在科研中一般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来表示,而不是直接表示为细胞数(个)。,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采用菌落计数时,由于不能绝对保证一个菌落只是由一个活细胞形成,计算出的活细胞数称为CFU。CFU并不完全等同于样品中的活菌数。,采用培养平板计数法要求操作熟练、准确,否则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样品充分混匀;
5、,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液;,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准确计数;,2、膜过滤培养法,如何对菌数低的样品,如水,中的细菌数量进行计数?,参见P153,水中细菌总数:124 cfu/100ml,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参见P152,1)常规方法,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较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2)其它方法,比例计数:,已知浓度的样品(如血液)+待测浓度的样品;显微镜下根据二者之间的比例直接推算待测微生
6、物细胞浓度。,过滤计数:,活菌计数:,采用特定的染色技术对活菌和死菌分别计数,二、生物量测定,1、比浊法,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即O.D.)表示菌量。,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范围内,否则不准确。,参见P153,2、重量法,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的测定间接推算微 生物群体的生物量。,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参见P153,3、生理指标法,参见P154,生理指标:,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
7、线)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和方法),参见P13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除真菌外,我们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已不是单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单个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微生物的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群体繁殖生长,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了解是对其进行研究与利用的基础,参见P134,一、生长的规律,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均指群体生长。,生长曲线(growth curve):,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封闭系统)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 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一般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1、迟缓期,将少
8、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几近于零,也称延迟期、适应期,迟缓期细胞的特点:,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例如巨大芽孢杆菌,在迟缓期末细胞的平均长度比刚接种时长6倍。通常处于迟缓期的细菌细胞最大。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高,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分裂迟缓,代谢活跃,以上特征说明,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只是分裂迟缓。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迟缓期出现的原因:,调整代谢,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新的环境,暂时缺乏能量和必需的生长因子,“种子”老化(即处于非对数生长期)或未充分
9、活化,接种时造成的损伤等。调整代谢需要一段适应期。,迟缓期的长短与菌种的遗传性、菌龄及移种前后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有的只需几分钟,有的需要几小时。,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菌种的遗传特性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适当扩大接种量,2、对数生长期,也称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代时(generation time):在细菌个体生长里,每个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通常以G表示。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在群体生长里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参见P137,t t 0 G=3.
10、322(lg Nt lg N0),影响微生物代时的因素:,1)菌种,不同的微生物及同一微生物的不同菌株代时不同;,2)营养成分,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代时短;,3)营养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生长速率与营养物浓度成正比;,4)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参见P149,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3、稳定生长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此时培养液中活菌数量最高并维持稳定。,(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量),对数期到稳定期的转变是细胞重要的分化调节阶段:1)开始储存糖原等内含物 2)形成芽孢或建立自然感受态(芽孢杆菌)3)发酵
11、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 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也在此期,稳定期的长短与菌种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生产上延长稳定期的方法:补充营养物质(补料)或取走代谢产物 调节pH、调节温度 对好氧菌进行通气、搅拌或振荡,获得更多的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营养物质耗尽或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整个群体呈现出负增长。死亡的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但由于部分细菌产生抗性也会使细菌死亡速率降低,在衰亡期的后期仍会有部分活菌存在。,4、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衰亡期的特点: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如氨基酸、抗生素、外肽酶等;菌体细胞
12、也呈现多种形态,有时出现畸形,细胞大小悬殊。有些革兰阳性菌此时染色呈革兰阴性。,不同的微生物或同一种微生物对不同物质的利用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物质可直接被利用(如葡萄糖或NH4+等);有的需要经过一定的适应期后才能获得利用能力(如乳糖或NO3-等)。前者通常称为速效碳源(或氮源),后者称为迟效碳源(或氮源)。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这两种碳源(或氮源)时,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会形成二次生长现象。,二、同步培养,理想的实验材料:,群体细胞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同时进行分裂的生长。,同步生长,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使群体中的细胞进行同步生长的培养技术,通过同步培养的方法获得的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微生物学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