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ppt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郑巍,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算法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就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统网络:人 人 无线传感器网络:人 自然界,与现有网络的区别 无线自组网(mobile ad-hoc network)1.几十到上百个节点2.无线通信,各个节点的关系是对等的3.首要目标是保证高质量的传输服务和高带宽利用 无线传感
2、器网络(WSN)1.节点更为庞大,成千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2.环境影响和干扰很大,本身能量不足,因此节点很容易出现故障,影响网络拓扑结构3.首要目标是能源的高效使用。,传感器节点的限制1.电源能量有限 因此多采用睡眠机制2.通信能力有限 能耗和通信距离的关系 因此宜采用多跳而尽量少用单跳 无线通信受干扰很大,甚至可能出现频繁的通信中断 因此如何设计网络通信机制以满足传感器网络的通信需求成为传感器网络的关键问题。3.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合理的利用资源成为重要目标,传感器网络的特点1.大规模网络2.自组织网络3.动态性网络 4.可靠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要
3、求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5.应用相关的网络 不同的传感器网络有不同的设计目标,和Internet不一样他们互相之间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开发时更关心之间的差异。6.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传感器网络关心的只是整个网络获得的信息,而并不关心某一个节点获得了什么信息,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所以说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军事应用 通过飞机或炮弹直接将传感器节点撒播到指定区域,从而能非常隐蔽和近距离准确的收集战场信息。为火控和制导系统提供精确制导,利用生物和化学传感器探测生化武器的成分。除了探测之外还可以鉴别身份和追踪目标。,环境和生态监测这是中科院对雪豹进行监测拍摄的照片。,医疗护理 包括
4、监测人体的各种生理数据,跟踪和监控医院内医生和患者的行动,医院的药物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应用在人工视网膜中,替代视网膜的芯片有100个微型的传感器组成并置入人眼,可以使得失明者或视力极差者能够恢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视力水平。,建筑物状态监测 这是利用传感器网络来监控建筑物的安全状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1.网络拓扑控制2.网络协议3.网络安全4.时间同步5.定位技术6.数据融合7.数据管理8.无线通信技术9.嵌入式操作系统10.应用层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 网络的拓扑结构控制与优化有重要的意义:1.影响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2.减少节点间通信干扰 也就是节点传输半径控制,即功率控制3.为路
5、由协议提供基础,功率控制 1.基于节点度的算法(1)本地平均算法 事先知道每个节点所需邻居节点的上限和下限。调整节点的发射半径,当在发射半径内的节点数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则停止。(2)本地邻居平均算法,2.基于邻近图的算法(1)邻近图 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用图G=(V,E)表示,再根据一个给定的邻居的判别规则,来确定其邻居节点。如RNG等(2)DRNG算法和DLMST算法,层次型拓扑结构控制 也就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割为一些子网络,也叫分簇,在这些子网络中选取一个簇头,他的作用是与其他簇头和sink节点通信,而子网内的其他节点就只与网内节点通信不与网外节点通信。(1)LEACH算法:将相邻的节点动态地
6、形成簇,并随机产生簇头。(2)GAF(geographical adaptive fidelity)算法:以节点的地理位置为依据的分簇算法。主要思想是将监测区域分成虚拟单元格。,(3)TopDisc(Topology discovery)算法 源于图论的思想,利用颜色区分节点状态,解决骨干网络拓扑结构的形成问题(骨干网络节点也就是簇节点)三色算法 四色算法,路由协议,能量感知路由协议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可靠的路由协议分簇路由协议,能量感知路由协议,能力感知路由协议的几种策略,1.最大PA路由:从数据源到汇聚节点的所有路径中选取PA之和最大的路径。如图中的CBA,但此路径包含了路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