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ppt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四大板块(横向),旅游规划理论,经济,人文,规划,环境,第一节,经济板块理论:研究旅游资源分配、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的生产过程。环境板块理论: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人文板块理论:研究旅游价值取向和吸引力品味的塑造。规划板块理论:从旅游系统角
2、度对上述三大理论板块进行整合。,四大层面(纵向),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第一节,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增长极理论的发展与启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启示旅游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启示,区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区位(location)“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现代区位理论中把区位定义为:区位就是指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和空间的扩展必然导致区位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对于区位的理解与把握也必须从动态和发展
3、的角度入手。,区位理论产生的背景 早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低下,不存在生产布局问题和研究区位理论的需求;农业经济时代中,人类如何选择作为其主要经济活动的农业活动的场所是社会面临着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在工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小,运费作为一个影响空间成本的重要因子,受到格外关注,因此出现了以成本最小的韦伯工业区位理论;随着工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更多地受到市场的直接制约,市场因子倍受关注,因此就有了,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一步多样化,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已不能全面地反映工厂区位选择的目标,从
4、而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以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理论,如,中心地理论、企业区位理论。,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 区位理论有两层内涵: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前者是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选择最佳区位;后者恰好相反,大的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从18世纪下半叶早期区位理论思想的产生到现在,区位理论已经有了近30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可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一般而言,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
5、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大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2、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3、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4、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区位理论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中,还没有一个学者将区位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仅仅是把它当作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在研究中加以关注。代表人物有两人:1、英国的斯秋阿特(J Steuart)1767年在他著的政治经济因素一书中探讨地域分工问题时,就涉及了区位论的一些问题。2、英国的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 Smith)1776年,也只是谈到了地租和水陆的运
6、费对区位影响。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古典经济学家对区位条件的关注,才使得人们日益认识到他的重要性,才有19世纪对区位理论的专门研究。,古典区位理论时期 本阶段正好处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得工业和农业生产不仅仅要考虑资源的因素,更要强调获取这些生产性资源所需的成本。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此时其产生了很多研究生产布局的著名学者,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杜能(Von Thunen)在他的第一部研究区位理论的著作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中对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他的农业生产圈层模型。,杜能
7、农业区位论,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理论前提:提出六个假想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船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形成机制:一般地租收入公式:R=PQ-CQ-KtQ=(P-C-Kt)Q;R为地租收,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8、:杜能把“孤立国”划分为六个同心圈带,即杜能环,从内向外依次是: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圈,以蔬菜、牛奶、鲜花等农产品为主;第二圈为林业圈,以生产木材为主;,第三圈为轮作农业圈,是一个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轮作圈;采用六年轮作制,即黑麦大麦燕麦牧草牧草牧草休耕。第四圈为谷草轮作圈,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圈层;采用七年轮作制,即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蓿豌豆。第五圈为三圃式农作圈,三圃式的特点是:谷物牧草休耕。主要向城市供应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少量谷物;第六圈为畜牧圈,生产牧草,经营畜牧业。,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杜能农业区位论尽管是在众多的理论前提下演绎出的一般性理论,但由于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可以用此理论来解
9、释许多现实的土地利用,主要研究实例涉及宏观尺度(国家和大洲范围)、中观尺度(城市范围)以及微观尺度(农村聚落范围)。1、宏观尺度的研究案例有乔森纳的研究: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真正意义上的杜能圈结构是以市场(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的圈层形态。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但类似杜能环的研究成果事例却有一些,如80年代初,上海市郊区的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域。另外,纳瓦佛等人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有以农村聚落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上的杜能圈模式。,理论与现实 孤立国的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在现实中很少存在,要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图
10、,受河流和其它小城市影响的杜能圈模式。,如图,谷价与土质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另外,还受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的影响,而且现在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也更复杂,出现“逆杜能圈”。,近代区位论时期,著名的学者有: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Christaller)德国经济学家廖什(Losch)瑞典的帕兰特、美国的费特、胡佛、德国的地理学家高兹、和瑞典的经 济学家俄林等。其中克里斯特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都是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此时的研究与古典区位论相比更加宏观,考虑的因子更加复杂,分析时引入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他提出
11、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如,某个农户开始生产啤酒。当他生产的啤酒超出了自己的需要之后,其剩余部分将用来销售。如图316所示,,现代区位理论时期 二战后,各个国家加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工作,在经历了短暂的复苏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与此同时,在学术界也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并且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开始渗透和交叉。特别是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人类行为学的发展以及空间遥感技术的使用等,都为现代区位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时期区位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对多种成本因素的综合分析。代表性的学者由美国经济学家艾萨德(W Isader)、斯哥勒(W Schoolder
12、)等;大量使用计量学的方法,是用数学模型对区位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以指导预定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空间结构理论源于区位论,它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主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形态。,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如何使得社会经济主体保持最佳的相互关系和形态的理论,是促进区域合理发展的理论依据。,第二节,区位和空间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传统区位理论在指导旅游开发规划时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失灵”的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1、旅游业的资源是分散的,而且是不可移动的,除少数主题公园、游乐园外;2、旅游业的资源是不同质的,景随心起;3、旅游业产品旅游景点不能分割为单位
13、产品,同时是不可移动的,因此,生产成本和运费失去意义,现与空间失去联系;4、旅游业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直接用于参观、和游览的支出在整个旅游产品中所占比重一般不高,因此不能运用立足于企业利润的区位理论。,旅游业区位模型 旅游是旅游者的一种消费,旅游景点就是旅游业的商品,旅游者选择某一点去游玩就是选择了这件商品。因此,旅游业的区位可以用消费者行为加以解释。把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边际效用,引入旅游业区位中,以建立旅游业区位模型:F=Tx/Ty。Tx为游客从暂住地到某一旅游地来回路途所需时间,Ty为游客在旅游地可以游玩的时间。判别一个旅游点是否具有商业意义上的旅游价值,关键在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规划 开发 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