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方案.docx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一*年)“十四五”新型城镇化 实施方案*省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和*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年重点任务,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 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我县 “十四五”时期住建领域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制定本实施 意见。一、发展基础(一)主要进展。“十三五以来,全县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城镇 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截止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平 方公里,城市市政道路*余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虬共实施棚户 区改造项目*个改造棚户区*套、改
2、造老旧小区*个*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 造*万户,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座,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 运体系覆盖率娥,顺利通过*省宜居县城试点县验收,成功申报省级城市更 新示范县,*镇成功命名“省级百强中心镇”,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县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 遇共存。一方面,随着老旧住宅增多、地下管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限 增长,城市基础设施老化更新任务加重,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同时, 乡镇人口流失,部分偏远场镇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城镇综合治理能力亟待 加强,特色小镇建设滞后。另一方面,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 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3、,以及*市“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 域发展战略、绵遂内铁路的动工建设,为全县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大 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历次全会、 党的*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和对*工作系列重要 指示精神,结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全县城镇发展基础条件,坚持以 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 全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四)主要目标。到*年,初步形成“一核两副中心四组团”的城镇发 展总体格局,城区和中心镇综合承载
4、能力持续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强,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 进,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娥,城市治理科学 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三、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五)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聚焦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平方公里、* 万人口”的“山水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因地 制宜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试点和城市体检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完善城市交 通路网,完成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和南北干道道路建设项目,循序渐进推进 老化管网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巩固刘家壕整治成效
5、,启动并加强县 级城市建成区河流监管排查,杜绝新增轻度污染水体及黑臭水体。到*年县 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达*%,推进城 镇燃气、供水以及垃圾收运等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整体公共服 务均等化功能,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六)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以行政区划调整和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大力推动中心镇、村建设,打破区划界限和行政壁 垒,按照“绿色发展、因地制宜、优化提升、城乡融合、扩权赋能、共同 缔造”的原则,将地缘相邻、主业相近、优势互补的乡镇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聚合效应,打造“县城-中心镇-重点镇(特色小镇)-集镇-中心村” 的多层次城乡融合
6、发展体系,全面重构县域经济发展版图。按照*个片区规 划的中心镇(*)和*个副中心镇(*),结合县域副中心、省级百强中心镇 入库乡镇的各自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 化、产业及区位、环境等特点,进一步明确投资重点和发展方向,实现镇、 村资源要素流动,实现人力资源集聚效应,为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建设 完善落实县级中心镇政策。对有发展潜力、集聚效应明显的县级中心镇分 年度给与不少于*万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健全场镇配套设施,带动周边 乡镇发展。(七)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立足*县城镇发展的基础条件,依 托主要交通干线,走“组团布局,多点支撑”的城镇化道路,形成“一核 两副
7、中心四组团”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加快由*镇、北坝镇、灵兴镇、新 德镇、乐安镇的部分区域组成的中心城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 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加快人口城镇化,推动区域内各乡镇的 融合发展,引领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A)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基本 公共服务覆盖面,破除显性壁垒和隐性门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提升市民化质量。落实省市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有关政策文件,全面放开 放宽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全面落实购房落户、租赁房屋落户、投靠落户、 引进人才落户等政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我县城镇落户零门槛。(九)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
8、务供给机制。深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模式和管理机制,丰富服务供给和群众选择,扩大个性化、品质化基本公 共服务供给。创新供给方式,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 技术新模式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运用,不断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服务和产 品供给。(十)强化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学校 布局,支持建设与人口集中度相匹配的“片区学校”“中心学校”。推进随 迁子女入学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十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 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征缴扩面,对农民工等群体实施养老 保险精准扩面,推动应保尽保。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 调
9、整机制,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十二)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平台建设,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网络,推进就业服务网络向乡镇、 农村延伸。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完善就业、创业、 教育培训等方面公共服务政策和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平、有效 的政策和服务支持。打破城乡、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规范招人用 人制度,营造平等就业的政策环境。五、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十三)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创新活园, 着力培育和做强五大县域农业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 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材料等以数字经济
10、和智能产业为 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企 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优化现代服务业资 源配置,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服务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 务业做大做强,实现“*产品”向“*品牌”转型。(十四)提升城市产业园区能级。紧紧围绕*县“*+*”农业产业化体 系,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现代农业重点园区建设,力争将*县*-* 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挤进国家*年创建*个示范园区工程项目库内。加大纺 织、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力争到*年,工业园区项目 建设净用地规模力争从现有的*亩地增至*亩,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
11、到*亿元以上,工业用地亩均产值力争达到*万元,亩均税收力争达到*万元 以上。(十五)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统筹搞好县城和乡镇居民集聚区的综合 性、专业性、特色农贸市场布局、建设和管理工程,保障生产服务消费供 给。深入挖掘丰富文旅资源、人口红利优势和消费市场潜力,加快布局生 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品质提升。六、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十六)促进公共服务普惠便捷。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强城市 公共设施和居住小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提升小区生活环境。(十七)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结合“口袋公园”“美丽街角”建设项目, 会同县园林中心完善公园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按照城市规划在 老城区
12、推进建设公共停车场,并合理施划路边停车位,结合老城区已搬离 的政府机构通过收费机制,实施车位错时共享机制,缓减停车难问题。要 求新建居住小区合理规划一定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健全城市住房体系。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或通过整合 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逐步提升开发楼盘品质,大力支 持企业开发房产综合体,引导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动态调整中、长期 经营策略,满足市民不同阶段的刚需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十四五”期 间,计划新建公租房*套,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年均*套。建立公租房有 序退出机制,加强公租房信息管理,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探索推行政府购 买公租房营运管理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新型 城镇 实施 意见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