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28.docx
《2023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28.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名词说明1 .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 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供应道德 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学问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 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 有。2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J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困难,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 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 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凉爽山派、东和寺派; 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
2、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 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 关系3 .宗教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 干个部分组成的困难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 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 两岸的文化沟通中,宗教沟通因其特殊缘由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 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4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 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 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
3、文化, 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宝、文学艺术等内 容向向台湾地区延长,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 民族流淌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像的心理特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5 .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 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 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 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二、论述题1 .分析闽台地缘上的亲密关系,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
4、缘上的亲密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 就存在着特别亲密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白台湾和福州 与大陆有“不行分别,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 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原来就是和福建相 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 不行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 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 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
5、示台湾是福建省漂移在海上的部分。“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 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 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 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 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年前,由于气候渐渐变暖,“东山陆桥”渐渐被海水 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 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行分割的地缘关系。2 .概括闽台自然条件优势,比较其差异,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或提示:
6、福建一、山岭众多。“东南山国”海拔200米以上山地丘陵地约占85%,主要有两列 山脉:武夷山脉,戴云山脉。拦住北方寒流,无寒冷,霜雪少。二、海岸绵长,闽海雄风工海岸线三千多公里,全国其次,“弯”125个天良港湾。 三、江河纵横。“闽水泱泱”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9个水系,663条 河流,河网密度大,“粗大”,流量大。对比:黄河流域面积十二倍闽江,流量仅闽江的五分之四。台湾:面积:本岛约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 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4个岛屿。台湾岛北通东海,南接南海,亚太地区海、空运交通要道。地形地貌丰富: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纵谷与海岸,热带、亚
7、热 带、温带。山高坡陡,东西狭而南北长,全岛三分之二的高山林地,丘陵、平台高地、海岸 平原及盆地,山脉纵贯南北。河道源短流急,快速流入海洋;3 .结合实际,请你对闽台区域文化做个简洁的评价。(建议可以从文化、经 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参考答案或提示: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 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是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建 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洁相加,而 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 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闽台文化联系古今,既承袭了传统的性格,又在两岸社
8、会 的不断演进中发展、变迁着。闽台文化在漫长的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有很多共同文化特征,又有若干 差异的地域性文化,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特征,闽台文化特殊富有开拓进取精神。闽 台文化不断地汲取其他文化的特长,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因此显得特殊活跃和 朝气蓬勃。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重节气操守、开放意识较强的地域文化, 成为了中华绚丽文化的一个优秀的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头,闽台文化沟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闽台区域文化也进入 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成为激活闽台区域经济发展,闽台文化产业合作理应成为将 来闽台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加强文化产业沟通与合作,促进闽台文化产业的发 展,并提高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9、争实力是闽台区域现实发展的须要和必定选择。 源远流长的闽台关系和文化传统,从纵向讲,积淀丰厚,是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 的一支特别重要的缔造力气,隐藏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4 .为什么说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或提示: 北宋时期福建路行政区划,设一府、五州、二军,皆为同 一级行政机构,共八个,故福建号称“八闽”。由于长期北方汉人入闽,福建在隋 唐及五代闽国时未受大的灾祸,再于由宋室南渡,政治中心转向东南,故宋代福 建经济飞跃、文化发达,福建进士北宋时期2 5 O 3人,南宋时期3 4 8 2人, 居于全国之首。北宋元丰时,福建户数居全国第八位;南宋嘉定时,福建的户数
10、仅次于江西和两浙,居第三位。福建人位居宰辅之职的有1 8人,名列全国第三;宋史:“道学”、“儒林”列传的福建人有1 7人,位居全国之首。在闽文化史 上,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其主要特点如以下几个方面:闽学的产生和发展。北宋仁宗时期为闽学发展的萌芽,一批闽地学者注意对 儒家经典探讨,不重训诂重义理,提倡儒家道德,宣扬儒家“尽天知性”之说,强 调儒家伦理常纲,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热衷于授徒讲学。北宋末与南宋初是 闽学的创始阶段,二程洛学入闽,在福建得以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淳 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时期。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理学 思潮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
11、主义思想体系。闽学的产生和发 展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佛教极为兴盛。宋代福建佛教加兴盛,其寺院之多为全国之冠。寺院经济发 达,占据很多良田,很多达官文人都喜在寺院中设立自己读书处,以便攻读之余 和高僧谈古论今,吟诵作诗。当时出现不少出家的女性,僧尼在闽南一带也发展 速迅,仅泉州市区,就有“僧侣六千”,朱熹称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 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 O 2 1年),全国“僧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尼 六万一千二百三十九人,”福建僧尼为“七万一千八十人。”占全国的1 5.4%。 刻书业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宋代福建刻书的特点有四,一是地域广泛,其分布 地点不但有各州
12、府、军所在地,也有偏僻小县,几乎无处不刻书;福州地区和建 阳地区刻书最盛,成为全国刻书中心。二是量大,如北宋时期福州雕版印刷的两 部大藏经和一部道藏,总数达1.8万余卷,超越两个刻书中心浙江和四川。三 是所刻内容广泛,有较流行的经史百家名著和诗文集,史书节本和诗文选本,时 文科举应试之书、字书、韵书、类书、农医杂书等民间日常参考好用之书等。四 是编篡形式时有创新,如字体多样,最早运用黑口与书耳、经注合刊等。5 .了解大陆洋务运动对近代台湾的发展的促进。参考答案或提示: 近代台湾的发展并迈向近代化之路,与大陆的洋务运动有 着亲密的联系。19世纪70年头中期至90年头初的近20年内,经过当时主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电大 区域 文化 第一次 网上 作业 答案 2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