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理咨询三级教材-社会心理学讲义(知非9-18).ppt
《新版心理咨询三级教材-社会心理学讲义(知非9-1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心理咨询三级教材-社会心理学讲义(知非9-18).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主讲:知非顾问厦门市勋章咨询顾问公司总经理资深企业管理顾问、心理咨询师督导,第一节 概述(p102),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二个主要学科母体:侧重于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社会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外显客观易观察社会心理内隐主观不能直接观察社会刺激社会心理(中介)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即时情境、过去经验、个体人格。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
2、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等。,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心理学发展三阶段论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
3、的描述和分析。达尔文进化论等五个学派为代表。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向应用研究。,详细见书p104-108,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P109,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二)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三)档案法:对过去的和现在的资料的 调查,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联想、强化与模仿三机制。社会交换论: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
4、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符号互动论: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精神分析论: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P115),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概述: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4.培养社会角色。让个体获得并履行社会角色及相应的行为规范。,P119,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13-25年不等),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化的基
5、础。2.人类遗传素质提供社会化可能性。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媒介。4.参照群体。,五、社会化的类型(p121),语言社会化:语言是个体联系他人与社会的纽带;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道德社会化: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有相应的态度和行为。,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 p122,一、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二、社会
6、角色分类,获得方式:先赋角色;成就角色(容貌是父母给;笑容是自己努力的;老师角色)规范程度:规定型角色;开放型角色(心理咨询师、军人;朋友)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企业家实现效率功能;学者、教授)角色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演员;性别角色),三、角色扮演(P123),1、角色期待:他人和社会期待,偏离期待可能招致他人异议或反对。2、角色领悟:对角色的认识、理解、调节、塑造。3、角色实践:实际表现角色的过程。例如:军人,吃苦耐劳,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四、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便产生了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1、角色冲突:受夹板气的男人,
7、丈夫/孩子。2、角色不清: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该角色的行为规范认识不清楚,易出现焦虑、不满足感。3、角色中断:如在业人员突然失业、离婚。4、角色失败:被迫放弃(官员渎职下台)。,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P124),一、自我,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请您做一下自我介绍,(P124),作业:“我是谁”,自我概念的测量:高顿“我是谁”方法请您写出15个我是谁?要求:1、被试者在六分钟内写出十五个“我是谁”的叙述句。2、这些句子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写的;按照思考时的顺序来写,不必考虑其中的重要性和逻
8、辑关系。,见书P126,二、身份,定义: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实际是指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身份与角色身份是由角色构成,角色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学生:身份地位身份。学生:角色与学生相对应的行为。,三、自尊,自尊是自豪的基础。是自我价值感的体验。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自尊涉及三个方面:1、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2、个体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3、个体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P 127,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P129),一、什么是社会
9、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社会知觉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是社会认知过程。,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经验:经验不同,认知结果不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往往成为认知对象与注意的中心。认知者的情绪: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目光”知觉他人;反之则用消极“目光”去知觉他人。,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定义印象是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印象形成是个体按照已往经验,在接触社会情境时,将情境中的人或
10、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明确个体的行为的过程。,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光环效应:以偏概全。刻板印象:个体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就是刻板印象。,P131,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特征越多,印象越大。2、平均模式:总体印象。3、加权平均模式: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和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确定各种特征的权数,再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4、中心品质模式:忽略次要,根据主要的有意义的特征来形成印象。(真诚、热情积极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消极中心品质),P 132,四、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亦称
11、印象整饰。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李云龙田雨,赵政委:不谈诗歌,讲战争,英雄形象)。,P132,第三单元 归因,一、归因的定义:人们根据有关信息、线索推测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态度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二、行为原因分类:1、内因与外因。内因(人格、品质、态度、情绪)归于个人特征,称内归因。将(背景、机会、任务难度)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2、稳定与易变原因。3、可控与不可控。,P 134,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的影响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动机是引起、推动
12、、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P138,动机过程,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目标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需要。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社会动机功能,1.激活功能: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2.指向功能:动机使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目的性。3.维持与调节功能:调节行为。个体在达到目标前,社会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但只要动机依然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比如外显改为内隐。,P138,动机强度与活
13、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率下降。(人静心深),见P 139图,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亲合动机:成就动机:社会赞许动机:,P139,一、亲合动机,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与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亲合动机导致亲合行为。亲合起源于依恋,长子(女)的亲合依赖更强。,影响亲合的因素,1、情境因素:外界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抗日)。2、情绪因素:恐惧(现实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非典、地震);焦虑(非现实情绪)降低
14、亲合动机。高焦虑者亲合倾向较低,这是因为在焦虑状况下,与他人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焦虑,还可能增加)。3、出生顺序:亲合倾向随出生顺序递减。第一个孩子对父母依赖性最强(恐惧症)。,二、成就动机,定义: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p141,三、权力动机,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权力需要,是权力动机的决定因素。温特的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权力动机:谋求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四、侵犯行为,侵犯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侵犯的原因(p143)
15、,1、本能论:侵犯本能侵犯行为(性本能、生本能、死本能);侵犯作为一种心理能量要宣泄才能心理健康。2、挫折:侵犯学说。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3、社会学习理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1、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5、大众传媒的影响,五、利他行为,定义: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利他行为的性质:1、利他是一种亲社会行为。2、利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3、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p146,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一、概念:社交情绪: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满足积极;不满消极
16、情绪。,p147,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一)社交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消极情绪体验。(二)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在某些认为重要的方面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三)羞耻: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缺憾,或思想、行为不一致产生的痛苦情绪体验。(四)内疚:自己对实际的或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不安、羞愧、负罪的情绪体验。,第五节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p149),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向内心理状态向外行为预测。,第一单元 态度概述,一、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一)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内在心理倾向对象性:指向一定目标稳定
17、性:态度形成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二)态度的成分,1、C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判断与评价;2、A情感成分: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反应或情感体验;3、B行为倾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一般地,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往往决定行为倾向。,P149,心理咨询中的运用,ABC法则,(三)态度与行为,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态度决定行为。通过态度可以预测行为。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如吸烟有害但依旧吸烟)。,(四)态度与价值观,态度来源于价值,价值是态度的核心。价值大小决定态度强弱。态度对象的客观价值个体赋予它的价
18、值。价值观的六种类型经济型 理论型 审美型社会型 政治型 宗教型,P 150,二、态度的功能,1.工具性功能:发展给自己礼仪的态度,社会交换的产物2.自我防御功能:被动保护3.价值表现功能:主动表现4.认知功能:通过态度赋予意义,三、态度的维度,1.方向:态度指向。包括是与否、赞同与反对、接纳与拒绝、喜欢与厌恶等。2.强度:态度方向的程度。3.深度:对态度对象的信奉度。4.向中度:所处位置。在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5外显度:外露程度。,四、态度的形成,美国凯尔曼: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1、依从:行为受外因控制,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2、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心理咨询 三级 教材 社会心理学 讲义 18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