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ppt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 习),第三单元知识体系总览,【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影响早期的中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雏形。秦朝统一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汉代儒学确立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今天,中华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2、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博大精深,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
3、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称。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民族精神的含义(略),2.民族
4、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机和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团结统一: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考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所以
5、,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必须把爱国主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4、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考点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时代性,2、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经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考点3】
6、: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误区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误区3: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误区4:中华文化
7、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三、【真题剖析】,1、(2011高考安徽卷7)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
8、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B.C.D,D,2、(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 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
9、和发展的精神血脉,D,3、(2011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A,4、(2011高考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
10、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B.C.D.,A,二【易错易混】,误区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误区2: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误区3: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误区4: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误区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
11、精神的主体。注意: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误区7: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三【拓展延伸】,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
12、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2)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当中既有文化精华,又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四【真题剖析】,1、(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
13、,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B.C.D.,C,2、(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B.C.D.,B,3、(2011高考天津卷)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生活 第三 单元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