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与应用.ppt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技术与应用.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负责人 黄崇本,编委会名单,编委会名单,主任:俞瑞钊副主任:陈庆章 周必水 刘加海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 雷 王筱慧 方 程 方锦明 卢菊洪 代绍庆吕何新 朱 炜 刘向荣 江爱民 江锦祥 孙光第李天真 李永平 李良财 李明钧 李益明 余根墀汪志达 沈凤池 沈安衢 张 元 张学辉 张锦祥 张德发 陈月波 陈晓燕 邵应珍 范剑波 欧阳江林周国民 周建阳 赵小明 胡海影 秦学礼 徐文杰 凌 彦 曹哲新 戚海燕 龚祥国 章剑林 蒋黎红 董方武 鲁俊生 谢 川 谢晓飞 楼 丰 楼程伟 鞠洪尧秘书长:熊盛新,1.本软件用PowerPoint制作而成,播放亦在其状态下进行,为了更好地
2、使用该软件,使用者需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本软件内容丰富、新颖,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时,使用者应注意这一变化,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功效。同时也应注意本软件仍是一教学辅助工具,授课时应与讲授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软件内容完整,自成体系,对于使用者的不同情况,用本软件授课时,可补充所需内容,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如CS ChemDraw等)共同使用,以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良好效果。.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用本软件授课时,应 熟悉播放程序,注意控制播放速度,要使观看者有充足的思 考时间。,注意事项,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
3、展最快的应用之一,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它与网络技术构成计算机应用的两个平台。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主干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着高职高专教学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将课程的相关内容分为基础篇、应用篇和实训篇。课程中既安排了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让学生学会使用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也全面介绍了当前主流大型网络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同时还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前 言,第1章 数据库技术概论,第2章
4、 关系数据库,第3章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第4章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之 基础篇,第一章 数据库技术概论,1.1 数据与数据管理,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好比是存放数据的仓库,里面存放各式各样的相关数据。图书馆可视作一个数据库,书架对应表格,书籍对应原始数据,书名或作者名的目录卡片对应索引,2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区别的信息;信息是关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形态的反映,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知识。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被人们消化的数据,1.1数据与数据管理,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5、广义也讲,数据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存储、传播、检索、分类、加工或计算、打印各类报表或输出各种需要的图形等一系列活动;狭义也讲,数据是指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4数据管理,在数据处理的一系列活动中,数据收集、存储、传播、检索、分类等操作是基本环节,这些基本环节统称为数据管理。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信息=数据+数据处理,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计算机数据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方式阶段文件管理方式阶段数据库 管理方式阶段,1.2.1 人工管理方式阶段,1基本情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方面,外存储器只有卡片、
6、纸带、磁带,没有像磁盘这样的可以随机访问、直接存取的外部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机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数据处理方式基本是批处理。,1.2.1 人工管理方式阶段,2特点,特点1:数据和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这就使得程序依赖于数据,如果数据的类型、格式或者数据量、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改变了,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特点2:数据不能长期保存。由于数据是面向应用程序的,在一个程序中定义的数据,无法被其它程序利用,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特点3:系统中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数据管理任务,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完全由
7、程序设计人员 自负其责,这就给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增加了很大的负担。,1.2.2 文件管理方式阶段,1基本情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数据存储、检索和维护成为紧迫的需求。数据处理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实时处理。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与数据分开存储,有了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区别。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在外存储器上多次存取,如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删除等操作。数据的存取以记录为基本单位,并进行了多种文件组织形式,如顺序文件、索引文件、随机文件等。在文件系统的支持下,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别,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之间的转换由文件系统的趣取方法来实现。数据与
8、程序之间有设备独立性,程序只需用文件名访问数据,不必关心数据的物理位置。这样,程序员可以集中精力在数据处理的算法上,而不必考虑数据存储的具体细节。,1.2.2 文件管理方式阶段,2存在问题,问题1:据冗余大。数据冗余是指不必要的重复存储,同一数据项重复出现在多个文件中。问题2:缺乏数据独立性。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文件是为某一特定的应用而设计的,数据与程序相互依赖,如果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或文件的组织方法,必须修改相应的应用程序,反之也是。问题3:数据无集中管理。数据文件均由相应的应用程序管理和维护,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造成数据文件之间无法进行联系,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1.2.3 数据库
9、管理方式阶段,1基本情况,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需要计算机管理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并且对数据共享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解决数据的独立性问题,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出现了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通用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数据本身,而且包括关于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的。目前较为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Oracle、Informix、SQL server及微机上DBMS(dDBASE、FoxBASE、FoxPro等)。数据库已成为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1.2.3 数据库管理方式阶段,2
10、优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数据库中存放通用化的综合数据,某一应用通常仅使用总体数据的子集。数据高度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有结构的,它是用某种数据模型表示出来的,这种结构既反映文件内数据之间的联系,也反映文件之间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系统中,DBMS提供映象功能,确保应用程序对数据结构和存取方法有较高的独立性。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与用户看到的逻辑结构可以有很大的差别。用户只以简单的逻辑结构来操作数据,无需考虑数据在存储器上的物理位置与结构。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作为用户与应用程序的共享资源,对数据的存取往往是并发的,即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
11、提供并发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功能和数据完整性控制功能。,1.3 数据库基本概念,1数据库系统(DBS或DBAS),数据库系统(DBS)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是指具有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由5部分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硬件系统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数据库集合是若干个设计合理、满足应用需求的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关软件是支持软件,如操作系统等。数据库管理员是全面负责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用户是最终系统的使用和操
12、作人员。,1.3 数据库基本概念,2DBA职责,1.安装和升级数据库服务器(如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以及应用程序工具 2 数据库设计系统存储方案,并制定未来的存储需求计划 3 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应用,就需要DBA来创建数据库存储结构4 开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应用,就需要DBA来创建数据库对象 5 根据开发人员的反馈信息,必要的时候,修改数据库的结构 6 登记数据库的用户,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7 保证数据库的使用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法规8 监控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9 控制和监控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访问 10 制定数据库备份计划,灾难出现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恢复 11维护适当
13、介质上的存档或者备份数据12备份和恢复数据库13.联系数据库系统的生产厂商,跟踪技术信息。DBA的认证:IBM ORACLE MICROSOFT,1.3 数据库基本概念,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作为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其主要目标是数据成为方便用户使用的资源,易于为各类用户所共享,并增加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DBMS具有下列功能: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或操作命令,以便对各级数据模式进行精确的描述。,1.3 数据库基本概念,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操纵功能 为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追加、插入、修改、删除、检索等操作命令,称为数据操
14、作语言DML。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DML可以独立交互式使用,不依赖于任何程序设计语言,称为自含或自主型语言。另一类是宿主型DML,嵌入到宿主语言中使用。如嵌入到C程序设计语言中,在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中,需要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时,则要用宿主型DML语句来操纵数据。,1.3 数据库基本概念,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提供给多个用户共享的,用户对数据的存取可能是并发的,即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数据库。DBMS必须提供以下3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并发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字典数据字典DD中存放着对实际数据库各级模式所做的定义,即对数
15、据库结构的描述。这些数据是数据库系统中有关数据的数据,称之为元数据。DD提供了对数据库数据描述的集中管理手段,对数据库的使用和操作都通过查阅数据字典来进行。,1.3 数据库基本概念,4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指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的描述 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有四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每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只能是父子联系。网状数据模型是一种比层次模型更具普遍性的结构,它去掉了层次模型的两个限制,允许多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允许结点有多个双亲结点,此外它还允许两个结点之
16、间有多种联系(称之为复合联系)。在用户看来,一个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1.4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1模式的概论,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仅涉及模式的描述,不涉及具体的值。,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体系结构,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叫做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是一种局部的逻辑数据视图,表示用户所理解的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关系。全局的逻辑数据视图叫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是数据库管理员所看到的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数据的物理存储模式叫做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子模式是模式的子集,可以从模式推导出来。,1.4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1.
17、4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3数据库的两级映象,子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象:定义了各子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当整个系统要求改模式时,可以改变映射关系而保持子模式不变。这种用户数据独立于全局的逻辑数据的特性即为逻辑数据独立性;模式与物理模式之间映象:定义了模式与物理模式的映射关系。当为了某种需要改变物理模式时,可以同时改变两者之间的映射而保持模式与子模式不变,这种全局的逻辑数据独立于物理数据的特性即为物理数据独立性。,1.5 数据库保护,1安全性保护,防止未被授权者非法存取数据。可采用方法:鉴定用户身份、口令、用密码记载数据、控制用户权限。,2完整性保护:,指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完整性保护可以通过
18、对数据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施加约束条件来实现,约束条件有:值约束、结构约束、动态约束。,1.5 数据库保护,3故障恢复保护,备份与恢复。,4并发控制保护:,多用户共享数据时,而造成数据不一致性。用加锁的方法进行保护。,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2.1 关系的数学定义,1二维表与关系,学生信息表,2.1 关系的数学定义,上述二维表(或简称表)表示了学生类型的一些实体,每个二维表又称为关系。学生信息表是表名,在关系数据库中,表名对应于数据库名(或关系名)。表头由一些反映实体属性的属性名组成,它对应于数据库结构描述,定义了实体的型,在表上属性名必须是唯一,不允许重名。表体是由一些行(元组或称记录)组成,它
19、是数据库的内容及数据库操作对象。一个元组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一个记录,一个记录含有若干个域用以存储属性值。一个元组对应于一个学生实体。表体中的列反映实体的属性。,2.1 关系的数学定义,2关系的数据定义,域(Domain)是值(Value)的集合如:整数、实数、0,1,2,3、真、假、(杭州,0571)、(宁波,0574)域,若是一个有限集,其元数的个数叫做域的基数。如1,2,3,4,5的基数为5。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有些域可以是相同的。D1,D2,Dn的笛卡尔乘积为D1D2Dn=d1,d2,dndiDi,i=1,2,n,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或简称元
20、组。D1D2Dn的子集叫作域D1,D2,Dn上的关系,用R(D1,D2,Dn)表示,这里的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度(或叫元数)。,2.1 关系的数学定义,3关系的相关概念,关系是笛卡积的子集,所以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n目关系必有n个属性。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主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不
21、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侯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侯选码,称为全码(All-key),2.1 关系的数学定义,4关系的三种类型,基本关系(通常又称为基本表或基表)、查询表和视图表。基本表是实际存在的表,它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查询表是查询结果对应的表。视图表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2.1 关系的数学定义,5关系的性质,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关系中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应具有以下性质: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
22、分量均是同类型的数据,即均来自同一个域。不同的列可以出自同一个域,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列不同的属性名。列的顺序是无所谓的,即列的次序可以变换。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行的顺序是无所谓的,即行的次序可以变换。每一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2.2 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由三部分组成:数据结构(即关系)、关系操作、关系完整性。在关系模型中,无论是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均由单一的类型结构-关系来表示。关系模式是指关系的描述,即对关系名、组成关系的各属性名、属性到域的映射、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等等。关系模式通常简记为R(A1,A2,An)关系数据库是指数据库结构的描述,它包
23、括关系数据库名,若干属性的定义,以及这些属性上的若干关系模式。,2.2 关系数据库,2关系操作,关系模型规定了关系操作的功能和特点,但不对DBMS语言的语法做出具体的规定。关系数据库语言的主要优点是其高度的非过程化,用户只须知道语句做什么,而不须知道怎么做。关系操作主要有: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等,其中选择、投影及连接是最基本的关系操作。这些操作均对关系的内容或表体实施操作的,得到的结果仍为关系。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即操作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2.2 关系数据库,3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及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任何关系模型
24、都有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应该由关系数据库DBMS自动支持。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的支持是由DBMS提供完整性定义设施,可以随DBMS商品软件不同而有所变化。,2.2 关系数据库,4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一个基本关系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例如学生关系对应于学生的集合。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唯一性标识。相应地,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所谓空值就是“不知道”或“无意义”的值。如果主属性取空值,就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这与现实世界的应用环境相矛盾,因此这个实体一定不是一个完整的实体
25、。规则: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2.2 关系数据库,4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定义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 key),并称基本关系R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基本关系S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参照完整性规则就是定义外码与主码之间的引用规则。规则2.2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库技术 应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7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