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ppt
《教育心理学重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主讲人:程彦鸿,欢迎报考我校自考,测量世界18世纪末,两位年轻的德国人开始测量世界。一位是亚历山大封洪堡,同原始森林和搏斗。乘船考察奥里诺科河,亲口尝箭毒,数土著人的头虱,钻洞窟,登火山,邂逅海怪和食人族。另一位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他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却在新婚之夜跳下床记录公式他也在故乡哥廷根证明空间是弯曲的。1828年,他俩相遇在柏林,他们都已是老人,出名了,有点古怪了。丹尼尔克尔曼以意味深长的幽默描写了两个天才的生活,他们的向往和弱点,他们在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尴尬处境。测量世界是一种用事实和虚构精心设计的游戏,是一部具有罕见想象力和精彩人生哲学的冒
2、险小说。,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一、短暂的历史1、教育心理学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二、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1903-20世纪50年代)2、过渡时期(20世纪30-50年代)3、发展时期(20世纪50-80年代)1)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教育目标分类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教育过程3)
3、加涅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学习的条件4)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5)安德森坚持行为主义观点,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三、现状和趋势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的过程,重视较复杂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与个别指导问题。4、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第三节,一、教育心理学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 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2、调查法: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
4、理活动。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有目的地整理分析教学经验,从中提炼 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4、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 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是最常用和最适用的方法5、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研究。6、临床个案法:是对学与教的个案作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 的研究法。,第二章,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人是教育的着眼点,也是心理学的主题。心理学必然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应教育研究人员的核心。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1、从心理学讲,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经验组 织或认知结构。2、学校教
5、育实质:就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 形成自己具有独立地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三、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基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过程。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四、教学与课1、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2、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 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五、弊端及改革1、学校教育与学生心理、社会现实脱节。2、不利于学生修改健康正常发展。3、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热情和动机。4、学校气氛沉闷,学
6、生心理压抑,第二节,一、学生与群体心理特征1、学生群体的分类1)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 种学生群体组织。最为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有团结、散聚、离散的班集体。2)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 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影响因素: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特点: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了解非正式群体的方法社会测量法(美,莫雷若)、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正确的态度: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 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
7、出现破坏性的不良 后果。,二、教师心理、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 关系人员、学者与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物、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将自己的期望传达给学生,这种期望对学生产 生激励效应,从而使学生具有积极反应和良好的成果回报。(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 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由于他热诚地渴求,竟使他亲手雕刻的一个美丽少女的雕像变 成了活人。)三、教师管理学生的误区、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过高
8、做人奖励和惩罚的作用、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四、课堂上的“讲台效应”指教师站在讲台上,如果用目光扫视全课堂,他自己并不觉得在刻意盯着特定的听讲者,而每一个听讲者却可能感受到讲课的老师在专门乍着自己。这咱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使学生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主要的、基本的心理特征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六、合格老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它是教师的基本功。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
9、的心理品质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3)要有耐心和信心4)乐观、活泼的性格5)公正不自私,七、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这是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2、理解学生品质包括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教师要理解学生,虚心是前提。虚心:是在人际关系中,坦率和包容地对别人的言行持一种善于公开接受的态度,不抵制,也不 因先人之见而评判它们。3、与学生的有效交际4、理解自己自知是优秀教师的一种必要品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一切真正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八、学生心目中的教师 理想的/最欢迎的九、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十、课堂师生交
10、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1、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正式性、代际性、一对多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3、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4、课堂上促进师生交流的技巧5、课堂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角色地位障碍、交往技能障碍、课堂结构障碍,第三章,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旨在实现“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这种发展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教育是发展的生命力,也是确保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1、学习的四个
11、层面:1)自尊 2)生活技能培训 3)学习怎样学习 4)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与艺术能力2、学习的三重目的:1)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2)培养综合概念技能3)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包含三个基本支柱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生存,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1、学校教育的目标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2)应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是把信心、活力、诚实与技术结合起来,第二节,一、教师的责任 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 除了具备各科知识、能
12、力外,中小学教师职业最重要的 专业特征就是要“懂孩子、爱孩子”,“会教书”,“会育人”。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1、专业化要求教师能够知道怎样了解、关心和教育学生,怎样利用和协调主客观条件,创设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 的有利环境。2、专业化要求在思想与行为上作学生的典范,为人师表。3、人性化要求教师爱护学生,第三节,一、有关概念与研究背景1、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 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2、学习目标(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 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3、(美)泰勒是学习目标之父。主要致力于测试题设计研
13、究。二、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1、启动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聚合功能激励作用=效价期望激励:指积极性、努力程度。效价:指目标对满足需要的价值。期望:是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判断、估量。,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1、价值性标准1)客观价值:指目标在客观上的实际意义或作用2)主观价值:指目标对于心理满足或其他主观意愿的意义。2、可能性标准3、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四、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说明具体的行为2、说明行为的条件3、评定行为的标准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1、对象与行为的表述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部分2、条件的表述 条件:指学习者表现为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包括环境
14、、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因素3、标准的表述表述方式:1)按正确次序 2)至少80%正确 3)精确度2MM4)在5分钟内 5)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分为认知理论、情感理论、心因动作教学目的1、认知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的教学目标: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3、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1)整个身体的运动2)协调细致的动作3)非语言交流4)言语行为,第四章,一、发展的概念 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 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成熟:是指由于受遗传制约的强烈的内部过程的变化而产生的机能构造
15、上的变化。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1、头尾梯度:是指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 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个进展方 向称为头尾梯度。2、近末梢梯度:是指发展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三、发展的一般趋势1、综合的分化(发展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2、平衡化3、概念化4、社会化(认生现象:婴儿在六个月前后表现出一种畏惧陌生人而哭泣的现象)5、个性化,四、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1)卡迈克尔做的蝾螈游泳行为实验,是表示成熟在发展中的优势的经典性例子。2)希尔加德认为:在发展中,成熟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学习
16、是无效的。典型例子:印刻:洛伦茨的实验表明,使鸟类发生尾随行为的经验,那只是在孵化后极短时期内才有可能。如果在这个极短时期内,人或狗等不是真正双亲的对象一旦被“印刻”,以后即使面对母鸟,也不会发生尾随行为。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獐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2)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5、主观能动因素,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
17、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部有不同程度的相同/相似。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4、稳定性与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第二节,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原则1、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即是组织。2、调节环境的倾向,即是适应。同化:是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图式-体化的过 程。即是把新事物嵌入原来图式的认知过程中。顺化:当遇见的刺激不能与儿童原有的图
18、式配合时,儿童就会求助于顺化。顺 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儿童改造原来的某种图式,使新遇见的事物或事件 得以在某种方式上适合于这个。二是他创造或选取某种新图式,使新事 物或事件能嵌入其中。同化说明成长,是量的变化;顺化说明发展,是质的变化。,二、认知发展的分期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能用语词处理象征性表象2、思想准备阶段2-7岁 开始以语言或符号代表他们交经验的事物。3、思维阶段7-11岁 从具体经验或事物中获得印象作合乎逻辑的思考。4、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 青少年在认知上开始进入成人的的抽象思维期。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基本万分是天生的,不必通过学习来获得。但它要经过学生与环境
19、的交互作用而加以构造。杰罗姆布鲁纳的观点(与皮亚杰的观点一致):1)动作性的(通过运动来表现的)事件;2)映象性(通过感知方面的心理映象来表现)的事件;3)象征性(通过表现出远隔和任意的设计特性来表现)的事件。,三、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教育意义1、意义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他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根据他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依据他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与父母最大启示1)智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简陋的学习环境或 越缺乏活动的个体,越产生迟滞的心智能力。2)认知活动经历四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其特殊
20、的智能活 动,教学者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安排最适当的环境并作最 充分的教学活动。,第三节,一、艾里克森论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1、艾里克森的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研究的原理为基础。他强调心理社会性的 发展阶段。2、他认为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一个由一些要素所组成的基本进程表。二、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1、信任与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2、自主对羞怯、怀疑,2-3岁。3、主动观内疚,4-5岁。4、勤奋对自卑,6-11岁。5、同恶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三、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1、社会与教育对个
21、人人格的影响是终身的事。2、“好的开始为成功的一半”正好说明培养信赖等健全人格的重要性。,第四节,一、道德发展的由来1、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二、道德发展的分期 柯尔柏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 去关心他人的福利而进行的。1、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六个时期1)水平A:前习俗阶段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操作与关系货币,儿童依然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体会到别人也有正当的需要。)水平:习俗阶段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地权力控制的定向)水平:后习俗阶段第五期:社会契约方
22、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三、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他的观察与研究:)儿童的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便拴已度过的某一阶段、其道德发展论的启示:)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发展的特征而实施)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第五章,一、什么是学习、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 广义: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 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
23、、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 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共同点)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学习变化主要源于内隐变化。)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货币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 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二、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简要分析流程模式:(刺激)(中间结构)(反应)观察的事件内部变化观察的行为变化、学习者():是指通过感受器接受信息,由中枢
24、神经系统加工处理信 息,最后由效应器作出反应的主体。、刺激情境():是指向学习者提供刺激的环境模式。、反应():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反应,观察得到和观察不到的反应,进步、和倒退、消极的反应。,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狭义):是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 践,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个体经验。、人类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第二信号系统)学习的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自觉、积极主动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学生学习的特点)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组织计划性)有效性)年龄差异性)学生学习的面向
25、未来特性,四、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学习与生命并存,生活就是学习、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学习影响成熟 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它受生物规律支配。)激发智力潜能,促进个人心理发展五、学习的分类、内容与结果知识、技能、能力和道德的学习、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意、心因动作领域、加涅的分类六、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只有给予奖惩,学习才发生。、学习就是获得和吸收事实材料,获得越多,学得越多。、凡是认真教过和学过的东西都能永久保持。、掌握最好的就是练习最多的。、教等于讲述,学等于接受讲述、学习活动必定是乏味的,是一个苦差事。、一切学习都应该是有趣的。,第二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