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大纲课件(新版教师资格证学生).ppt
《教育学考试大纲课件(新版教师资格证学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大纲课件(新版教师资格证学生).ppt(1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考试,江西师大教育学院主讲:黄友泉,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途径),(2)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普及教育的程度,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3)教育能够形成政
2、治舆论,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仅受制于政治,而且服务于政治。“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于止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P25,反对教育万能论,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重点),(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物质基础、劳动力的需求,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背影)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非同步),(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两途径: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技(空),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准劳动者。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的新的劳动者。把
3、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成为多维度的劳动者。,()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具有继承性,而科技的积累和继承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精简、高效)能够发展、产生新的科学。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和发明新的科技发挥其扩大科技再生产的功能。(人、学科、信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2、人力资本理论(重点),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的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性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是现
4、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填),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选),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保健信息搜索,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投资的收益率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率;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的总量必须不断追加;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主要观点有:,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资本储藏量:,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返回上页,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5、,(1)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主要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主要指指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总体:科学技术能为教育提供动力,和指明方向。具体:,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继承与创新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空),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术研究的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技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三、信息技术(IT)与
6、教育(重点),信息技术正推动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着深刻的革命。对教育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的机遇。也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有观念。,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数量-载体、差距和质量,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信息技术智能化;(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3)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网络教育: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网络学校,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文化一词是使用十分频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则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从广义上讲教育也是文一种文化现象,从
7、狭义是讲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工具。严格意义上来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文化与教育之间存在着更为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双重属性),教育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传承、改造和创新;文化影响着学校教育,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教育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特色的形成,(4)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5)教育文化改造功能 选择文化形式。整理文化形式:(6)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界说,是指学校全体员或部分
8、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学校全体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守的观念和行为;(2)既可有积极也可有阻碍作用;(3)核心是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2、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环境、构成、历史传统(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文化(整体性、整合作用);(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教材、储存地及教师,(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物质文化: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空)制度文化:组织体系;规章制度;角色规范精神文化:认知成份-目的、过
9、程、规律;情感成份;价值成份-有教无类,尊师重道,忠于职守规,理想成份。(校园文化的核心空),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三)学生文化(略),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身心特征(年龄段);(2)同伴群体的影响(形成共同的价值观);(3)师生的交互作用(主动、被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自主、独立和认同)(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交往形成共同价值观)(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性别、经济、地位、种族等)(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对学校文化的补充),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
10、因素,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加强实践教学,(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重点),1、内发论:发展力量源于自身内在需求,身心发展顺序也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代表人物:孟子空、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
11、尔空)2、外烁论:外在力量(关注教育的价值):环境、他人及学校教育等,荀子,洛克,华生选、名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者选):内在因素(遗传、机体成熟机制)和外部环境(教育、社会发展水平)及作为内因的个体主观能力性等多因素结合空,(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2)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故教育上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选,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
12、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男女性别的差异;(2)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选,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如身高体重(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3)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教育上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名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空(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13、,1、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2、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其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年龄而发展。,甚至有些早期运动机能和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空,由此提出成熟决定论,中夸大成
14、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重要,1、成熟的概念: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状态。,2、成熟的意义,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的概念: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范围:大环境、小环境。,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文化系统,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一)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了解)1、主体的特殊性;2、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1)学
15、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课程及讲授的系统性 计划性 组织性 协调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对教育培养对象的选择 对教育内容的选择,(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社会部门: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教育具有比较系统和完整专门课程;学校教育具有专门的师资队伍。(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个体活动具有特殊性,(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重点论),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专人指导、集体教育。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
16、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区。,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普通学校内容的多样性、学生间才能差异性、教师和校领导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发现个性价值。,学校教育具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特殊功能,但不是万能的,是有条件的,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1)教育发挥作用的条件:一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二取决于教育过程是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17、观能动性。,(2)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协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影响及学校教育关系。,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性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逆境和顺境,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重点)04论,教育使得人离动物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使得人的个体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1、人的价值的含义: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1、人的潜能的意义:是人区别于
18、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06名。,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1、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2、教育怎样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培养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并使二者和谐发展,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2、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00名。,2、教育怎样挖掘人的潜能.人有潜能但不自动表现必通过教育和学习,认识并发展它:激励;表扬-自信;诱导学生提出问题;班级校园竞争文化.,
19、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1215岁身心变化剧烈期,被称为“危机期”、“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特征不愿做被动的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执行者,而力求成为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初中教育具有重要性和艰巨性,帮助少年起飞(总),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 在身体上: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认识上: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情意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方面: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
20、意识和理想自我,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空16、17到25、30岁。人的社会化基本完成;对自己的未来(事业、友谊、爱情、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可以说青年期是人生中作出重大抉择最多的时期,故可以称之为“定向阶段”。(1)青年人身体的发展已达到成熟状态,其发展速度又进入到相对平缓阶段。(2)青年心理的成熟在多方面显现。(3)青年的自我意识到青年晚期时已十分成熟。,综上所述,青年人的内心世界中已经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对自己两方面的认识,并在这两方面建立了联系。,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
21、力(2)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3)青年期的教育应致力于树立事业心,提高青年从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素养以及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略),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不管你具体目标是什么,必须服从它。,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2.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
22、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它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共同目标-受教育者及教育工作者方向。质量及规格就是一种方向,规定内容形式和方法及教育制度等(政治和人的方向)激励功能:目标反映人的目标和动机。激励人努力实现目标。评价功能:是评价、检验教育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依据-方向、思想及路线。,教育目的实质是从整体上指引着教育工作的方向,
23、因此它具有以下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的人才的特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3)教师的教学目标。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任务不同)社会领域、特定社会层次及受教育者身心特点,(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A、普遍:所有人、抽象;特殊:特定对象、具体;B、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教育目的通过培养目标来落实,3.教师的教学目标:,(1)什么是教
24、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所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一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相关但不能取代;可测与不可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培养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均应遵循的总的目标。培养目标则是依据教育目的的共同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养任务出发,针对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因此,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不
25、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4、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5、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目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反映的是理想的新人的形象。,(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的教育理想,教育理想,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理想人格:儒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考试 大纲 课件 新版 教师 资格证 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