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學原理,10级应心二班 刘雷,为学而做,全书概览,一、绪论二、教育概说三、教育功能四、学校教育(上),五、学校教育(下)六、家庭教育七、社会教育八、自我教育,一、绪论,(一)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P2)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二)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P4)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人类早期就有教育 教育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教育学的雏形阶段 学记世界最早教育著作 雄辩术原理国外最早教育著作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我国 封建统治导致教育发展缓慢 教育研究见于各类著作 韩愈 师说 朱熹 语录 颜元 存学篇 西方 法国 卢梭 爱弥尔 裴斯泰洛奇 瑞士 林哈德与葛笃德 洛克 英国
2、教育的漫画 爱尔维修 法国 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福禄贝尔 德国 人的教育 赫尔巴特 德国 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教育学(1806)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美国 1956年 布鲁姆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1963年 布鲁纳 教育过程直接指导美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影响他国教学改革,苏联 1957年 赞科夫 致力于小学教学研究,出版教学与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 巴班斯基 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提供实 验 材料,1972年出版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后 又出版教育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原理的意义、原则和方法(P7
3、)1、意义(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2)有助于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3)有助于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4)有助于其他教育学学科的学习 2、原则(1)正确方法论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 3、方法(1)教育文献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个案研究法(4)教育行动研究二、教育概说(一)对教育的认识(P15)(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P21)(三)教育的发展趋势(P27),1、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词源 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教育的定义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
4、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一)对教育的认识,2、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2)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与学的主体(3)教育中介:教育活动所依赖的环境,(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绝不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就有的,也绝不是天生的本能行为。(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4)交往起源说2、教育的发展(1)以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主要依据(2)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依据 1)原始教育 2)古代教育 3)现代教育,(三)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的全民化与民主化
5、2、教育的信息化与全球化3、教育的市场化与民营化4、教育的终身化与终身学习,三、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概述(P46)(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P50)(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P60),(一)教育的功能概述,1、教育功能的含义2、教育功能的历史演进(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2)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3)现代教育的改造社会功能观3、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1)从作用的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功能(1)个体发
6、展及其动因、规律 1)个体发展含义 2)个体发展动因“内发论”与“外铄论”、马克思事物发展动因说 3)个体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 4)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2、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社会化 2)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3)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3、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个体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
7、的实现(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与科技对教育的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的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文化功能,四、学校教育(上),(一)教育目的(P74)(二)教育制度(P88),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内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教育方针 主要是指主要
8、是指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区别:1)层次不同 2)具体内涵不同 3)具体针对性不同(3)教育目的的类型 1)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来看,可分为国家教育目的、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2)从教育目的的实现上看,可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与实际的教育目的 3)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看,可分为外显教育目的和内隐教育目的 4)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上看,可分为学生教育目的、教师教
9、育目的(4)教育目的的特点 1)理想性;2)层次性;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5)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2 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2)社会本位论(3)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论,3 我国的教育目的(1)1949年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4 教育目的与育素质教育(二)教育制度 1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为学制,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10、,它具体的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休学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制建立的制约因素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受教育者的特征、本国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特点2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1)欧美现代学制的形成(2)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3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体制改革,五、学校教育(下),(一)教师(二)学生(三)师生关系 教师(P100)1 教师职业(1)教师的概念 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凡是对受教育者能产生影响作用的的人都是教育者;狭义上,教师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2)教师职业的沿革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
11、3)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2 教师专业发展(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自我教育(3)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策略 1)确定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指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生活为资源,实现专业的发展与完善3 教师的角色与素质 1)教师的角色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素质 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二)学生(P116)1 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一个鲜活的能动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4)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 学生的地位(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2)学生的社会
12、地位3 学生的发展(1)学生发展的含义,一般说来,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2)当代学生的特点 身体素质改善,生理成熟期提前 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 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元化 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大众传媒对学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三)师生关系(P123)1 师生关系的概念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2 师生关系的类型(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2)师生之间的心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完整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