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二节).ppt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二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二节).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教育学院白玫,白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主讲教师,模块一:教育学基础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第二节 教育概述第三节 学制与义务教育第四节 教育目的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一节 品德第二节 德育内容第三节 德育过程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第五节 其他相关教育,模块二:课程与教学第二章 中学课程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三章 中学教学第一节 教学第二节 教学过程
2、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教学实施第四节 教学改革,1.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为必修科目,期末统一考试。2.考试按照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纲要求,题型与教师资格考试一致。3.课堂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随时巩固和消化知识。,考试要求,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内涵与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内涵即教育思想、教育起源、教育构成要素和基本形态);2.教育的功能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学制与义务教育。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和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是本章重点。,考纲解析,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
3、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有教无类(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二)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说知“有道者劝以教人”
4、,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兼爱”与“非攻”,(三)老庄学派的教育思想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道德经中有充分的反映。道家主张回归自然,“
5、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价值的思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绝仁弃义: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绝圣弃智”与“绝仁弃义”,(四)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全文1229字主要内容: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
6、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五)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朱熹的教育思想:一是关于“小学”和“大学”的论述;二是提出了“朱子读书法”。,(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
7、教育,,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二)黄炎培的教育思想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主义者,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三)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1890-1990)是享誉国内外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家。在乡村教育实践中,他提出了“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他认为,要解决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8、,他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他还提出“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五)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或“产婆术”,这是他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三、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二)柏拉图及理想国,教育的功能:教育和培养公民教育的任务:使灵魂
9、转向(洞穴的比喻),也就是转向永恒不变的理性世界,看到实在、看到真理、认识善的理念。教育最高理想:造就哲学家,由这种哲学家担任国王,即哲学家-国王(哲学王),(三)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每一个公民是不包括奴隶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一)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夸美纽斯(1592-1670年)是受到人文主义精
10、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的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萌芽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四、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1632年)班级授课制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二)卢梭及其爱弥儿卢梭的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卢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
11、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尔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卢梭与爱弥尔,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三)裴斯泰洛齐及其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即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12、。,(四)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注意)-(期待)-(要求)-(行动)传统教育派:“船”与“舵手”(师生关系)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五)洛克及其教育漫话一方面,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另一方面,洛克主张绅士教育。洛克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
13、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绅士教育,洛克与教育漫话,白板论:“我想我可以说在我所遇见的所有人中,他们十分之九的情形:善或恶,有用与否,都是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六)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
14、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并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派:“太阳”与“地球”(师生关系)三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七)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二)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泛指人们
15、在一生中各种教育的总和,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教育。,五、现代教育思想,终身教育,保罗朗格朗与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阻隔。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继续教育已不再能参照生活的一个具体阶段或一种过于局限的目的而下定义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1.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2.世界上
16、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练习,A,C,3.辨析题: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政治学中。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系统阐述的教育思想是()A.绅士教育 B.自然教育 C.和谐教育 D.武士教育,B,5.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卢梭6.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A,C,7.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8.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
17、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斯宾塞 D 卢梭,第二节 教育概述,“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什么?,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
18、校的教育等。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内发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中外对“教育”的理解,(一)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19、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一、教育的涵义,(二)教育的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如何区别“教育者”和“教师”?,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存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
20、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都无法实现。,三者关系,(三)教育的形态1.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程度)前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从前制度化教育中演化出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学校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征)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
21、和专门机构来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社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关于教育的起源,历来存在分歧,也形成了多种观点,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模仿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
22、一般的生物活动。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一)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第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