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逻辑及其设计.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逻辑及其设计,上海师范大学 吴俊明,一、为什么要重视教学逻辑及其设计,当前不重视教学逻辑、教学不合逻辑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的。,二、什么是教学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常用于指称:(1)思维的规律性;(2)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3)客观规律性,如“事物的逻辑”,“中国革命的逻辑”;(4)特殊的观点、主张等。,内涵,所谓“教学逻辑”通常是在“思维规律性”“客观规律性”和“特殊的观点、主张”意义上使用“逻辑”这个词的,意指包括思维在内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和有关主张。,属性,教学逻辑是一种应用性逻辑,反映着主体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客观
2、规律性的认识及形式化结果。教学逻辑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依据。,层次,课程的教学逻辑 学段的教学逻辑 单元的教学逻辑 课堂的教学逻辑,宏观逻辑,微观逻辑,结构,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子逻辑,逻辑主线,逻辑副线,形式,强概括的逻辑中概括的逻辑弱概括的逻辑,作为理念的组成部分,具体的教学思路,总之,教学逻辑是基本逻辑、辅助逻辑及其具体子逻辑的总和。,三、怎样做好教学逻辑的设计,首先要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和其他教学条件基础上,做好教学的整体设计;然后在整体教学逻辑指导下设计好教学的逻辑主线和逻辑副线;再后就是设计好各逻辑环节及子逻辑以及具体的教学逻辑(教
3、学思路)。,1、以学的逻辑作为教学逻辑的基础,教学逻辑的设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逻辑过程,坚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设计学的逻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设置适当的平台,使“困多生”与“困少生”都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在进行学的逻辑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特点,才能使学科学习逻辑设计更加有效。,2、处理好与课程逻辑、教材逻辑的关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逻辑,进行教学逻辑设计时,要全面地考虑并统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逻辑,知、情、行各领域的发展逻辑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学识发展的逻辑,使基础教育的核心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教育部引发的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了基础教育阶段总的课程逻辑,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各自的课程逻辑。它们对教学逻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进行教学逻辑设计时,不但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要明确教学的起点,还要从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出发构思教学过程,对课程、教材逻辑作创造性的适当调整,以形成符合学校和班级实际的教学逻辑,决不应该简单地把课程逻辑或教材逻辑照搬过来作为教学逻辑使用。,由于教材逻辑不同,知识点的编排体系、顺序会有很大不同,各知识点,乃至教材单元的地位、作用等等也各不相同。不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其变化和特点,教学逻辑的设计就会带有盲目性,就难取得好的效果。,目前的新教材广泛采用了跟生活和社会问题联
5、系的逻辑结构,将知识点散落在各单元中,知识点间的“梯度”较大。如果依照老习惯、采用老教案对知识点相近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不但难以融入教材整体安排,教师还要为大量补充相关的“配套”知识而疲累,学生也容易为“超纲”学习而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也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把握(包括改进)新教材的整体逻辑设计,对于引领教学逻辑设计,恰当地处理好章节间关系、知识点安排、情境设置、拓展实际应用知识等是很重要的。为此,有必要对新、旧课程标准和教材做逻辑结构的比较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考虑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起点、学习兴趣和差异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逻辑,才能取
6、得令人满意的结果。,3、设计好逻辑主线、副线和子逻辑,设计教学逻辑时,首先要设计好逻辑主线。一般说来,教学的逻辑主线可以在(1)学科的知识逻辑或过程、方法逻辑;(2)学科的实际问题解决逻辑;(3)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中选择。,逻辑主线难以全面地包含德、智、体、美,知、情、行,以及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学识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弥补其缺陷,还要设计好教学的逻辑副线。,显性的知识是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的载体,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安排、调整的灵活性与可变动性远不及方法、情感和行为内容。所以,知识线索常被作为逻辑主线。,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的教学需要反复进行,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7、因此,过程、方法以及情感、行为活动常常设计为教学的逻辑副线,并且多次出现以强化学生的体验。,情感教育线索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与逻辑主线配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价值观教育、培养正确的态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是做好课堂教学逻辑设计的灵魂,新颖、有价值的教学逻辑设计是一节课创新点的重要体现。,教学中的“子逻辑”设计一般针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如教学重点难点、实验探究活动、思维探究环节等。例如在氯气的性质研究中对“氯气与水的实验探究”进行细化设计,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然后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初步得出“氯气溶于水,并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再后由探
8、究实验中的正常现象到异常现象进一步探究,即形成相应的子逻辑。,在初步确定教学的逻辑主线、逻辑副线和子逻辑后,要反思教学逻辑是否完整,推敲各个逻辑步骤具体化、方式方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环节的转换等问题,广泛搜集材料、设计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由少到多”的飞跃,形成较为具体、详细的规划初案;然后要思考教学逻辑是否简明扼要、是否突出重点,对主线、副线、子逻辑进行加工、提炼、修订,实现“由多到少”的第二次飞跃,理清逻辑线索。,四、怎样做好课堂教学逻辑的设计,在完成上位的教学逻辑设计之后,大量的教学逻辑设计工作就是课堂教学逻辑的设计。要做好教学逻辑设计还必须做好课堂教学逻辑设计。课堂教学逻辑
9、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整体教学逻辑、单元教学逻辑的子逻辑。进行课堂教学逻辑设计时,除了上一部分所述各点之外,还要注意下列问题:,1、揭示恰当的逻辑起点,恰当的逻辑起点不但引发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有关的思维活动,使思维过程合理、有效,而且能使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丰富有关的认识。精心设计情境,通过对情境的讨论揭示有关的背景知识,是寻找恰当的逻辑起点的有效手段。,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指出新世纪的教育必须重视背景知识。而背景知识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揭示逻辑起点和扩大视野来激发思维活动、推动认识进步。知识的背景性要素包括它的自然或社会环境背景,领域层次属性、总体和逻辑背景以及价值背景等,对情境的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逻辑 及其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