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ppt
《教学课件:第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经济行为的结果,经济行为的结果取决于它所采取的汇率制度不同的汇制度下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The School of Economic&Management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讲授: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钟霞,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希克斯、汉森提出的ISLM模型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佛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 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汉森和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投资理论 鲍莫尔、托宾的
2、货币交易需求的平方根法则 托宾的货币投机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克莱因的计量经济模型经济学数量化,消费理论,货币需求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从70年代起,“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局面,佛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对凯恩斯理论展开论战。“供给经济学”(佛里德曼)“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和萨金特)博弈理论(放弃短期政策,实施长期不变的政策)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 总供求模型说明的问题及用途 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第三节 总
3、供给曲线第四节 短期经济波动的根源 第五节 总供求模型中的经济政策效应,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在ISLM模型基础上加入价格水平因素,产生总需求曲线。根据劳动市场和生产函数关系,产生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基础上建立总供求模型。利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成本为政府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 理政策提供分析工具。,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7,当AS左移Y;P滞涨,当AD右移Y;P通货膨胀,当总需求总供给失衡时,价格变 动进行调节,使其趋于均衡。,为政府如何治理,治理成本有多 大提供分析工具。,第一节 总供求模型说明的问题 一、总
4、供给总需求模型说明的基本问题,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8,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和总供给 曲线的斜率共同决定着收 入和价格水平的波动幅度。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总需求曲线移动对收入的影 响越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越大;反之则反是。在对总供给曲线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因此,在对运用宏观经济 政策干预经济所产生的后果有不同的看法。,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用途,均衡物价水平,图7-2 总供给曲线的几种情况,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9,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含义,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 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需求(G),净出口需求(NX)四部分
5、构成。总需求函数:函数表示国内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 外部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依存 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AD):在开放经济中的ISLMBP模型 中引进价格水平因素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0,二、总需求函数,在开放经济中IS LMBP方程基础上,把价格水平(P)看作可变量,就可以得到总需求函数:,设=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有简化的总需求函数:Y=(A+X)+M/P,价格水平是总需求函数的内生变量,总需求量是价格水平的 减函数,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量下降。每一个价格水平对应一个总需求量,由此形成一条向右下方
6、 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M是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它们的变动在即定的财政 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作用下,推动着总需求水平的变动。,P,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三、总需求曲线形成向右下倾斜的原因,利用总支出模型推导,图7-3 利用总支出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庇古的财富效应: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 持有货币的价值,使消 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回 鼓励消费者增加支出。消费支出(C)增加意味 着经济中对物品和劳务 需求总量。,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2,蒙代尔佛来明的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引起一 国实际汇率上升,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便宜 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净出口(NX)增加导致总需求 增加。,凯恩
7、斯的利率效应:物价水平降低,减少了家庭持有 的交易货币数量,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 低,使投资支出(I)增加,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劳 务的需求量。由此产生的需求曲线建立在ISLM模 型基础上。,利用总支出模型推导,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3,价格水平(P)下降 实际货币供给量(M/P)增加 LM曲线右移 利率(r)下降 投资(I)增加 Y增加。P作为内生变量,引起 总需求沿着一条AD曲 线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产出增加。,图7-4 利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a),利用ISLM模型推导,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4,r,图7-4 利用ISLMBP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b),利用IS
8、LMBP模型推导,在ISLM模型中过E0点 加入向右上方倾斜的BP曲 线(资本不完全自由流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内 价格实际货币供给量 利率 资本流出 汇率(本币贬值)净出口 IS、BP曲线水平右移,在E1点形成新的均衡,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5,几点说明,1.总需求曲线是不同价格水平下ISLM曲线的交点的 运动轨迹。2.关键点是,P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动进而引 起LM曲线移动。前提是名义货币供给量(M)不变。3.曲线上所体现或包含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均衡的每一个价格水平下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 组合。4.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是在产品市场存货调节机制和 货币市场利率调节机制自发作
9、用下形成的。,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6,5.总需求曲线上的组合点是国内外同时实现均衡的价 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的组合点。但是,对外贸易 不一定是平衡的,贸易的差额由资本的流动抵消,使国际收支平衡。6.在总需求曲线上,价格水平作为内生变量,引起总 需求量沿着一条AD曲线移动。价格水平货币 供给量利率投资,消费需求,几点说明,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7,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变化:如人们更关心退休后的生活,会增加 储蓄,减少消费。AD左移。收入分配变动:收入提高,AD右移;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增加的收入中总 消费增加速度下降,AD右移幅度下降。技术进步引起投资需求增加:电脑
10、行业推出新一代电脑,许多企业决定投 资安装新电脑。AD右移。政府财政政策变动:政府决定投资兴建公共项目。AD右移。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M)。AD右移。政府采取鼓励出口的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AD右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下降,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增加。除价格水平之外的其它影响总需求因素(AD方程中的A,M变动)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Y=(A+X)+M/P,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8,(一)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M、P不变),增加政府购买,总需 求曲线右移。AD水平移动距离取决 于财政政策乘数大小,已经考虑了挤出效应。问题:IS、AD曲线水 平移动距离如何计算?,YK G,Y A
11、,Y=A+M/P,图7-5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9,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 AD右移。水平移动距离:Y=M/P AD曲线垂直移动距离=LM曲线水平移动距离=E0F,(二)货币政策影响(A、P不变),图7-6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注意两种政策对r的影响!,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0,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总供给是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所提供的产品和劳 务的总量,是经济社会的产出(或总产量),描述了基本资源 用于生产时的可能产量。总供给函数与曲线(AS):函数表示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依 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为总供给曲线。总
12、供给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生产函数描述了总产出与劳动、资本与技术之间关系,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总供给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而且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对宏 观经济活动影响。企业愿意提供产品数量取决于他们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成本取决于它们支付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1,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总产出(Y)随着总就业量(N)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 减比例增加。,二、几个说明总供给曲线形成的
13、工具(一)宏观生产函数,图7-7 宏观生产函数,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2,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以技术 水平不变为前提,技术水平是外 生变量,短期不变;资本存量K是以前各年的投资,所以 资本存量(K)作为外生 变量,短期不变。,续:宏观生产函数,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3,(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和均衡 劳动需求,企业根据“实际工资=劳动的 边际产值”(W/P=VMPL)来确定劳动的需求量(N)。劳动的边际产品随劳动的投入的 增加而降低,所以,劳动的需求 量(Nd)是实际工资(W/P)的减 函数,劳动的需求曲线具有负斜率。Nd=Nd(W/P),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4,劳动供给,劳动供
14、给(NS)随着 实际工资上升而上升,以补偿劳动带来的闲 暇损失(劳动的负效应)。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 的增函数。Ns=Ns(W/P),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5,劳动市场均衡,在劳动市场上,在价格和工资 具有完全伸缩性的经济中,自发的市场机制工资调节机 制发挥作用,使劳动市场实现 均衡:Nd(W/P)=Ns(W/P)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就是充分就业的状态。,图7-8 劳动力市场的 供给、需求和均衡,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6,劳动市场均衡实现机制,假设价格(P)上升 由P0升至P1 实际工资下降 Nd Ns 实际工资上升 Nd=Ns(实现充分就业)。,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7,三、长期总供
15、给曲线古典模型,长期中,宏观经济的总供给取决于资本、充分就业的劳动力 数量和技术水平。长期中,价格水平变动不会影响资本、劳动和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不受价格水平影响。长期中,价格水平、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当劳动供求失衡 时,工资调节机制可以使劳动市场实现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8,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任何改变潜在产出水平的因素 都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人均资本Y 技术进步Y 自然资源Y 劳动供给和需求水平Y 经济增长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不断向右移动的过程,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
16、9,短期中,为什么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量增加?1工资粘性。名义工资变动具有粘性 信息不完全。(弗里德曼和卢卡斯)价格,名义工资,在工人不能认识到这是 价格水平上升所致而实 际工资并没有上升之前 工人愿意多工作,对实 际工资的调整缓慢,劳动投入量和产出。,四、短期总供给曲线(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各种理论解释,均衡物价水平,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0,合同与长期关系。工人和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名义工资短期 内是粘性的,不能够对价格水平的变动迅速进行调整。价格 下降,工资不降,成本上升,企业减少产品生产。协调问题。总需求下降,企业之间不能协调一致降低工资,(某一个企业降低工资,引工人不满和辞
17、职,企业利润减少)工资下降缓慢,工资成本上升,企业减少产品生产。内部人外部人模型。解雇成本、雇佣成本和培训成本,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优势。企业更愿意与内部人达成较高 工资的协议,而不用较低工资雇佣外部人。价格下降,工 资难于在短期下降,导致企业工资成本上升,企业减少产 品生产。,短期中,为什么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量增加?,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1,2价格粘性(曼昆)企业根据经济状况宣布其价格。当经济紧缩价格下降,企业考 虑降价的菜单成本(印刷、分发价格目录、改变价格标签)而 不调价。价格相对高销售量减少削减生产和就业。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广泛认同 总供给模型:短期内总供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总需求 总供给 模型 AD A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