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ppt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杨 萍 2013-03-22,姑息治疗,根治性治疗,肿瘤,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化疗),热点,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近期毒性 共有的毒性反应 特点:发生较早,多见于增殖迅速的组织,产生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等 特有的毒性反应 特点:发生较晚,常见于长期大量用药后,可累及心、肾、肝、肺等重要器官 远期毒性 特点:主要见于长期生存患者,包括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不育和致畸,1、药物外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预防措施,静脉炎:防胜于治,一定比例稀释药物,调节滴速;选择好静脉(中心静脉)及深静脉置管;局部热敷 渗漏:局部应用相关解毒剂(如:0.25
2、%普鲁卡因溶液局部封闭),避免溃疡形成,促进损伤恢复,2、过敏反应,局部表现:沿静脉出现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全身表现:型型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死亡。常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内出现症状或体征。可表现为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患者可诉有瘙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寒战、腹痛、便意及焦虑等,紫杉醇、多西他赛、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博莱霉素、多柔比星、左旋门冬酰胺酶、顺铂、奥沙利铂等。分子靶向药物中带有非全人源成分的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等都可导致过敏反应,较易发生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原则,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程度较严重的化疗药物需要预防
3、性抗过敏治疗,如:紫杉类、博莱霉素、L门冬酰胺酶局部荨麻疹并非停药指征,但需要严密观察或治疗好转后继续用药如有全身过敏表现,应立即停药,联合应用H1,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升压药等对症治疗,常规预防过敏反应方案,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扑尔敏、雷尼替丁常规剂量,用药前1天开始预防性治疗,3、发热,易引起发热的药物有 博来霉素、更生霉素、多柔比星、吉西他滨、氮芥、光辉霉素、甲氨喋呤、氮烯咪胺、左旋门冬酰胺酶、阿糖胞苷及大多数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 发热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如淋巴瘤患者在使用博莱霉素过程中发热的现象,可在用药前以低剂量(1mg)作皮肤试验,严密观察体温、血压等,4、造血系统反应,细胞毒
4、药物中,除博莱霉素、门冬酰胺酶和长春新碱等少数药物骨髓抑制作用轻微外,几乎所有细胞毒药物都有骨髓抑制反应。干扰素和三苯氧胺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但多不严重。皮质激素在某种程度上有骨髓保护作用。少数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也有轻中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化疗的最大障碍),骨髓抑制的救治措施,血小板低于20109/L,输注单采血小板,皮下注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或血小板生长因子(TPO),5、消化系统反应,黏膜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性腹泻。食欲不振为化疗最初反应,出现于化疗后12天,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孕酮类药物有助于改善食欲,最常见反应,口腔炎特征,发生率约为40%早期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药物 毒性 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