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课程理念(总).ppt
《小学国学经典课程理念(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国学经典课程理念(总).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材课程体系介绍,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认识与教学实施,小学教材课程体系介绍,小学国学经典教育,2012年11月,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施,3,春郊游记,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末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游越秀山公园,春节,我随家人来到了越秀公园我们来到五羊像前。传说,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州,把麦穗分给人们,并教给人们怎样种植。后来,仙人回到天上,留下了五只羊,之后就成了石羊
2、,从此这五只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我爱越秀公园。,4,一、国学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构建三、小学国学经典课程教学实施四、课程辅助资源,5,一、国学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二、小学国学经典课程教学实施三、课程辅助资源,6,6,一、国学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7,“国学”意义的嬗变,(一)“国学”意义的嬗变 1、学术意义上的“国学”,国学,古代: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礼周官大司乐)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记学记),近代:指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总体。,当代:被赋予新的更多的时代内涵。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8,“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
3、西方学术对经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义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文化的承继性而言,国学是走向新的时代的起点,建设新型文明的资源。”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9,“国学”意义的嬗变,(一)“国学”意义的嬗变 2、文化普及意义上的“国学”儿童经典诵读活动 中
4、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中华诵 世纪大讲堂、百家讲坛、国学网 众多小学,经典: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元典:经典中的经典。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几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文化著作,最杰出的思想家思考和总结的产物,一种文明的结晶和升华。,传统典籍,10,“国学”意义的嬗变,(一)“国学”意义的嬗变 2、文化普及意义上的“国学”儿童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中华诵 世纪大讲堂、百家讲坛、国学网 众多小学,经典: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传统典籍,11,国学经典特征一:语言美,现 代 文,主体部分,文 言 文,扇 尾,12,“国学”意义的嬗变,(一)“国学”意义的嬗变 2、文化普及意义上的“国学”儿
5、童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中华诵 世纪大讲堂、百家讲坛、国学网 众多小学,元典:经典中的经典。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几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文化著作,最杰出的思想家思考和总结的产物,一种文明的结晶和升华。,传统典籍,13,世上的书,有的是根,有的是树干,有的是树枝,有的是叶子。读书就要读根一样的书。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思想河流的源头。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树大根深,一棵5米的大树,根能扎到10米深,根扩展的范围也比树冠大两倍。思想的根在哪里?,国学经典特征二:思想深邃,元典:经典中的经典。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几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文化著作,最杰出的思想家思考和总结的
6、产物,一种文明的结晶和升华。,三字经:蒙学之冠,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隔句押韵,共1000多字;内容:天文、地理、历史、道德、教育等;目的:劝学;素有“小通鉴”和“袖里通鉴纲目”之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选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15,人为什么要学习呢?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16,古代的孩子学习什么呢?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
7、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元曾 乃九族 而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17,古代的孩子学习什么呢?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8、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彀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18,古代的孩子学习什么呢?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
9、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婵。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迁北京,永乐
10、嗣。迨崇祯,煤山逝。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19,古代的孩子怎样学习?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
11、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半部 论语 治天下”假如一生只读一本书 论语是孔子一辈子智慧的结晶,包含了 中国政治、伦理、道德、学术的精华,其 中有很多内容是中国后世的永恒指导法则。论语当中蕴含了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熟读论语能洞察人性,体悟人生。,论语,论语,道德经上善若水 天长地久 出生入死 金玉满堂 大器晚成 大巧若拙 大智
12、若愚 知足常乐自知之明 以柔克刚 报怨以德 道法自然知白守黑 知足不辱 知雄守雌 根深蒂固与时俱进 内圣外王 相濡以沫 虚怀若谷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23,国学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1、定义 以小学生为对象,以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国学经典为内容,通过诵读、理解和感悟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兴趣,增进素养,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健全人格、开发潜能、奠定文化底蕴的目的,为其成人成材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活动。2、内容:国学经典,24,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构建,(一
13、)、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发展现状(二)、小学国学经典课程总体概览,2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发展现状,无课程阶段,前课程阶段,规范的课程阶段,前课程阶段,26,无课程阶段,无课程阶段,无课程阶段没有纳入学校的课时计划学生基本没有教材老师基本没有教学见缝插针进行诵读,27,前课程阶段,前课程阶段,前课程阶段纳入学校课时计划,每周一节或两节课时教材主要以经典原文为主,表现形式单调教学主要以熟读背诵为主,不深入讲解,28,小学国学经典课程体系的研发阶段,规范的课程阶段,规范的课程阶段 小学国学经典课程 科学 系统 规范,规范的课程阶段,29,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
14、研究院国家985工程项目“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创新研究”子项目“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编著: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0,小学国学经典课程总揽,课程目标课程特色课程框架样课说明,31,课程目标,第一,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第二,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第三,提高学生国学经典的素养。做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32,课程特色,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开放性,33,科学性,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第一学段:蒙学阶段(低年级)第一册:弟子规 第二册:三字经 第三册:千字文 第四册:笠翁对韵(选)第二学段:四书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国学 经典 课程 理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6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