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3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ppt
《学习情境3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情境3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路面施工技术,目 录,学习情境3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分类,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2)沥青贯入碎石可设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与粒料基层之间,做上基层。,(3)乳化沥青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调平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分类,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1)级配型。常用的级配型有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级配碎石。将不同规格的碎石和石屑进行配合比设计,使配成的混合料满足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
2、该混合料称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分为骨架密实型和连续级配型。级配砾石。粗细砾石、砂进行配合比设计,使配成的混合料满足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称为级配砾石。(2)嵌锁型。嵌锁型的碎石结构层包括填隙碎石、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等。其中,泥结碎石和泥灰结碎石目前已很少使用。用单一尺寸的粗碎石做主集料,形成嵌锁作用,用石屑填满碎石间的空隙,增加其密实度和稳定性,称为填隙碎石。粒料类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适用范围见表3-1。,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概念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
3、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分类按无机结合料的种类,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可分为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适用范围见表3-2。,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1)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容易产生严重的收缩裂缝,并影响沥青面层,使沥青路面增加不少裂缝。(2)当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的强度没有充分形成时,如表面水由沥青面层渗入,水泥土
4、、石灰土、二灰土基层的表层会发生软化,即使是几毫米厚的软化层也会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3)水泥土、石灰土、二灰土的抗冲刷能力明显小于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稳定粒料、二灰稳定粒料。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适用范围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抗冻性、板体性,但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级配碎石等)和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之间,因此,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铺筑的基层(底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
5、及材料要求,1)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因素,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4)材料的标准试验(1)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在施工过程中,性能是否符合要求。(2)应进行的原材料的试验项目有: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3)对初步确定使用的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抗压强度、延迟时间。,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5)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
6、000)表规定的频率对水泥稳定土的级配、集料压碎值、水泥剂量、含水量、拌和均匀性、抗压强度、延迟时间进行检查。,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1)影响强度的因素(1)土质。塑性指数为1520的黏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黏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均适宜用石灰稳定。(2)石灰的质量。石灰的质量应符合级以上的技术指标,并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3)石灰剂量。石灰剂量以石灰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率表示。,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4)含水量。水是石灰稳定土的重要组成部分。(5)密实度。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6)石灰稳定土的龄期。石灰稳定土的强度随龄
7、期的增长而增长。(7)养生条件。养生条件主要指温度与湿度。,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2)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的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2)集料。集料的压碎值、级配应符合要求。(3)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时,细粒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的要求。3)材料标准试验(1)原材料试验。原材料试验项目包括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压碎值,(2)混合料标准试验。混合料试验项目包括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抗压强度和延迟时间。4)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按公路路面基层施
8、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表规定的频率对石灰稳定土的级配、集料压碎值、石灰剂量、含水量、拌和均匀性、抗压强度进行检查。,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任务3.1 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分类及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1)天气要求水泥稳定土结构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 以上,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5-3)到来之前的0.51个月完成。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路拌法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下承层表面的
9、水,勿使运到路上的集料过分潮湿。,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2)压实要求(1)压实度。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要求见表3-4。,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2)含水量。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含水量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可大1%2%)时进行碾压。只有当实际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压实度才能得到保证。(3)压实机具与碾压层厚度。水泥稳定土结构层应用12 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用1215 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 cm;用1820 t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 cm;对于水泥
10、稳定细粒土,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或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振动羊足碾与三轮压路机配合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加。,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4)延迟时间延迟时间越长则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和压实度越低。压实度是关键项目,不合格必须返工。因此,应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确定作业段的合理长度。(1)由于受水泥延迟时间的限制,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时间。(2)受水泥延迟时间的限制,必要时应添加缓凝剂,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3)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
11、个工序紧密衔接。(4)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时,应做水泥稳定土的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以指导施工,确保不合格混合料不用于工程。,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5)保湿养生必须保湿养生,避免稳定土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6)封闭交通当水泥稳定土基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30 km/h)通行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7)路拌法与厂拌法的选择(1)二级以下公路的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2)二级公路应采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或使用集中拌和法制备混合料。8)基层分两层施工时的层间结合基层分两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
12、净浆,如图3-1所示。,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1 铺筑上基层前撒水泥浆,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2 水泥稳定土路拌法施工的工艺流程,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2)施工放样(1)在底基层或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时,直线段每1520 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 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图3-3 每车土卸料方格网(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3)备料、摊铺土(1)备料。土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根据各路段
13、水泥稳定土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燥土的数量。根据料场土的含水量和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以每车土摊铺的面积作为一个方格,在路上划定方格网,将每车土卸在已划定的网格中,如图3-3所示。,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3 每车土卸料方格网,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4)洒水闷料(1)如已整平的土(含粉碎的老路面)的含水量过小,则应在土层上洒水闷料。(2)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掉头。(3)细粒土应闷料一夜;中粒土和粗粒土,视其中细土含量的多少,可缩短闷料
14、时间。(4)如为综合稳定土,应先将石灰和土拌和后一起进行闷料。5)整平和轻压对人工摊铺的土层整平后,用68 t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压实度。6)摆放和摊铺水泥(1)根据水泥稳定土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密度及水泥剂量,计算每1 m2水泥稳定土需要的水泥用量,并计算出每袋水泥(通常重50 kg)的纵横间距,做好安放标记,制成摆放水泥方格网,如图3-4所示。,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4 摆放水泥方格网,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例3-1】某二级公路水泥土底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已知水泥土底基层的设计宽度为9.9 m,设计厚度
15、为20 cm,压实度为93%,水泥剂量为6%,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为1.892 g/cm3,计算摊铺每1 m2水泥土需要的水泥用量,并计算出每袋水泥(重50 kg)的纵横间距。,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解】计算过程见表3-5。摊铺每1 m2水泥土需要水泥19.925 kg;一袋水泥的摊铺面积为2.475 m1.014 m,即沿底基层的中线及宽度的1/4点画纵线,每1 m长画横线,形成每一袋水泥摆放的方格网。,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7)拌和(干拌)(1)对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应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并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
16、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2)对于三、四级公路,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可用农用旋转耕作机与多铧犁或平地机配合进行拌和,但应注意拌和效果,拌和时间不能过长。用平地机或多铧犁(四铧犁或五铧犁)将铺好水泥的土翻拌两遍,使水泥分布到土中,但不应翻犁到底,防止水泥落到底部。用旋转耕作机拌和两遍。用多铧犁或平地机将底部料翻起。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9)整形(1)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应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
17、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2)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3)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对高处料直接刮出路外,以避免出现薄层贴补现象,遵循“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4)每次整形都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应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5)当用人工整形时,应用锹和耙先将混合料摊平,用路拱板进行初步整形。(6)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保持无明显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10)碾压(1)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定碾压方案,应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
18、多压23遍。碾压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向高、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2)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2 t以上的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4)碾压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5)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 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 km/h。,任务3.2
1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6)采用人工摊铺和整形的稳定土层,宜先用拖拉机或68 t两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7)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8)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见图3-5)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9)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且没有明显的轮迹。(10)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任务3.2 无机结
20、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5 碾压起皮现象,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6 水泥稳定土路拌法横向接缝处理,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图3-7 水泥稳定土集中厂拌法施工的工艺流程,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集中厂拌法的施工要点如下。1)准备下承层准备下承层的要求与路拌法相同。2)测量放样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恢复中
21、线,中线的间距为10 m(平曲线及竖曲线的间距为5 m),并在对应断面边线外0.30.5 m处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标出水泥稳定土层顶面的设计高程(含松铺系数),供架设高程控制传感器的基准线(钢丝线)使用。3)混合料拌和(1)土块应粉碎,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 mm。(2)不同粒级的碎石或砾石以及细集料(如石屑和砂)应隔离,分别堆放。(3)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4)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拌和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
22、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开始拌和前,试验人员应现场检查各料堆的级配、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开机后,操作手应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拌和混合料,并进行拌合料的外观检测,确保无灰条、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拌和时,严防水泥下料口堵塞不流动,造成缺少水泥现象,应勤检查,观看拌合料是否均匀、色泽一致。装载机上料时应注意不应上得太满,以免发生窜料现象,否则料斗间应用隔板分离。,任务3.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底基层)施工,设专人对各料仓进行监控,避免因缺料或下料口堵塞发生断料现象,影响混合料的级配。试验人员应对混合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情境3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 学习 情境 路面 基层 施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