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11.ppt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11.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南宋瑞安曹村人。早年家道贫穷,少从乐清钱文子学。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景象是暮春还是初夏,当然无关紧要。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
2、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见与陈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本文和后面的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见原书卷一“记游”类。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断,流露心境情怀,真率亲切,如见其人。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响。游沙湖这篇着重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样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行文无拘无束,生动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3、。,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
4、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注释】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北兵:元军。笏:片。仍:还希望。题云:墓碑上刻写。瘗:埋葬。祝:告。旦日:初一。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5、。,有一个游历到墨子门下的人,身体很好,思虑敏捷,(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先生墨子对他说:“姑且学学吧,我将让你当官。”(墨子)拿好言好意勉励他后他答应学习。(他)学满一年,就向墨子求官职。先生墨子说:“我其实不能让你当官。你也听说过一个鲁国的传说吗?鲁国有兄弟五人之家,他们的父亲死了,那个长子嗜好喝酒而不肯出资安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出资替我们安葬父亲,我们会为你买酒的。用好话劝勉之后长子安葬了父亲。葬后长子就向他四个弟弟要酒。四个弟弟说:我们不能给你酒。你安葬你的父亲,和我们安葬我们的父亲是一样的,你安葬的哪里仅仅是我们的父亲?你不安葬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因此我们劝勉你安葬。现在你
6、为了行道义,我也为了行道义,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讲道义吗?你不学习那么人家将会嘲笑你,所以劝勉你学习。”,“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1、解释:镌 窍 系 怜 既而 2、翻译:只伺北军临城 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仍见祀(上文);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
7、”,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答案:2.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指代“我”同“现”拜见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南宋末年,湖州有个副州官,名叫蹇材望。某年,元兵进犯,湖州危在旦夕。他面向临安,慷慨发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并预先制作了一块锡牌子,上刻“大宋忠臣蹇材望”七字。另在两锭大银上镌上几行小字:“仁人君子,如果得到我的尸首,望代为掩埋。”然后他就把锡牌和银锭挂在胸前穿街走巷,痛哭流涕地遍告城中亲友百姓,表明他誓死报国的决心,人们见此悲壮举动,无不心酸。几日后城陷。人们不见蹇材望,都以为已捐躯,只可怜一代忠臣死后连尸骨都找不到!可没过
8、两日,见一位新州官身穿蒙古装,骑在高头大马上,被随从前呼后拥开进城来。眼尖人一见就辨出他来,原来早在城陷前,他就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了。,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2.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3.栖:休息。4.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 的思绪。,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
9、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著壁成绘”,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这一评语也可移之于评一切有意境的唐诗。正因为如此,所以历代画家喜作唐人诗意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它的背景为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两人望月而语。,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
10、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描绘山川美景,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情。,【山水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内容特点:大多以自然风光、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达对现实的不满;4、表达对宁静平和及隐逸生活的向往。,注意:与写景诗的区别,【边塞诗】,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从军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雁门太守行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对山河沦丧的痛苦,对战争罪恶的厌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望的哀痛。,【送
11、别诗】,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如: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离别时的伤感、凄切悲苦;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羁旅在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春山行旅图旅望,【闺怨诗】,内容特点:表现妇女与丈夫的分离的痛苦,忧愁,伤感。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表现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叹年华早逝,美人迟暮。,内容特点:1、多写因直谏或受小人排挤而被皇帝疏远、流放的痛苦经历,2、对尔虞我诈的官场丑恶现
12、象的不满,3、对君主亲贤臣远小人重振朝邦的厚望,4、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5、对最终能一展抱负为国尽忠的希冀,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迁谪诗,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
13、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如李煜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着一“寒”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炼出了情、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4、关注意象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
14、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王令送春)中“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如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时,骤观题目即知本诗写的是离别之思,但细看诗文却又似云遮雾盖,难明其意。于是命题者在诗后题前附加两点注释: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取次:任意,随便。注释直言“取次”之意,使原本隐
15、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则如萤般轻掠过全诗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明出情意,我们终于因注而释了: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
16、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7、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典故归纳,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古
17、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的诗句归纳如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
18、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典故: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
19、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跃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如何读懂一首古诗?1、总体上: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感情。如: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形象:深山古寺环境景色意象: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苍苍松柏上的凄冷月色、空寂曲折的
20、潭岸。,意境:萧瑟暗淡、幽冷阒寂。感情:是作者本身禅寂心境的写照。,2、具体步骤:看题目和作者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作总体思考。,3、理清诗歌中纪事、写景、写人的句子,(1)弄清记得什么事,写了几方面的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写了什么样的人,身份,衣着,神情,动作,语言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什么性格、思想。(3)理清哪几句是抒情点睛的句子。,怎样做到“会答”?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得分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一方面是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其意蕴;
21、另一方面是很多考生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但不知道如何表述或表述不规范,不符合答题的基本要求。因此,“回答”成为检验鉴赏能力和得分的关键一环,切不可小视。怎样做到“会答”呢?认真读提干,一般情况下问什么,答什么。但有时问的较概括,如:鉴赏本诗中的形象、这首诗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谈谈本诗的语言风格、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等,答题时就要全面考虑。,一般用“三步定位法”。例如(1)鉴赏诗歌形象的表述思路是:形象特征分析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意境的表述思路是:画面描述意境特点表达的思想感情(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表述思路: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思想感情和篇章结构)(4)评价
22、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述思路:思想内容诗句例证再次强调思想内容,(5)鉴赏语言风格的表述思路是: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如果是两首诗对照阅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比较:A所写内容的同与异;B所抒感情的同与异;C所用手法的同与异;D语言风格的同与异。,鉴赏形象题,提问方式:“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例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画线的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古诗词 鉴赏 复习 1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