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液体治疗进展.ppt
《外科液体治疗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液体治疗进展.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科液体治疗进展,外科教研室 陈天波,1988年Shoemaker等提出外科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GDT)的概念,2001年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EGDT)协作组提出了外科输液应满足的4个目标:中心静脉 压 812mmHg(1mmHg=0.133kPa)、平 均 动 脉 压 65mmHg、每小时尿量0.5mL/kg、混合静脉氧饱和度70%。,液体治疗的目的,多种因素易导致外科病人低血容量,充分而恰当的液体治疗能够有效防止低血容量发生,确保足够的心输出量和氧输送量。研究显示
2、,心输出量和氧输送量等参数是术后无并发症的预测因素,特别是当每分钟DO2(氧输送)600mL/m2时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液体治疗的目的,外科液体治疗的目的就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状态,维持组织细胞充足的氧供,促进组织愈合和器官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液体治疗的目的,由于对体液总量、体液分布、微循环状态和组织灌注等指标缺乏精确的检测手段,液体治疗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临床上仍存在许多争议,涉及晶体与胶体的选择、等渗与高渗晶体的优劣、人工胶体与白蛋白之争,以及限制补液量是否更加有益等等。,晶体和胶体溶液,晶体和胶体溶液的主要区别在于扩容效果不同。等渗晶体液
3、输入后将在细胞外液进行均一分布,约80%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仅有20%的液体留在血管内。输注胶体溶液后主要分布于血管内,因此具有很强的容量扩充效应,可有效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提高组织氧张力并改善微循环灌注。,晶体和胶体溶液,研究显示,在急性失血期使用的人工胶体扩容液体90%都能留在血管内。影响其效果的决定因素包括:胶体分子大小、有效血容量多少等,但是胶体液存在影响凝血功能、损害肾功能、引起过敏等毒副作用。,晶体和胶体溶液,晶体溶液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输液制剂,主要用于补充机体水分不足并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晶体溶液因为分布于血管内外,需要大剂量输注才能达到一定的容量扩充效应。,晶体和胶体溶液
4、,含糖溶液容易加重手术病人高血糖状态,不常使用。生理盐水因钠、氯含量比血清高,大量输注易引起病人高氯、高钠性酸中毒。林格液中电解质水平更接近血清,在液体治疗过程中使用更广泛。,晶体和胶体溶液,高渗晶体溶液7.5%NaCl能快速升高血浆渗透压,促使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有利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复苏。对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高渗氯化钠溶液与右旋糖酐合用可显著提高存活率,且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效果更为明显。,晶体和胶体溶液,但高渗晶体输入体内后,将快速在血管内外再分布,容量扩充效果持续较短,而且高渗氯化钠溶液将导致机体钠、氯水平的升高,不宜大量输注。有学者提出“小容量复苏”概念,即针对急性低血容量休
5、克,快速输注小剂量(4mL/kg)高渗盐溶液,迅速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为后续复苏治疗赢得时间。,晶体和胶体溶液,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人工胶体溶液以来,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常用的人工胶体包括右旋糖酐、明胶和羟乙基淀粉。作为天然胶体,白蛋白来源紧张且价格昂贵,许多研究发现,输注白蛋白进行容量扩充并不能改善病人预后。因此,白蛋白目前主要用于纠正严重的低白蛋白血症,通常不用来扩充血容量。,晶体和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相比,输注胶体溶液能否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尚无结论。因此,有作者甚至提出应停止“晶胶之争”,更多地关注究竟何时给予何种液体,以及给予的液体量,其目的是最小化血管和组织间的液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液体 治疗 进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