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第二节 土壤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第一破土壤污染与坏概述节,第三节 土壤影响识别与现状评价,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第五节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第六节 案例分析某焦化厂扩建工程土壤环 境影响评价,概念:,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以及水分、空气等组成。在环境系统中,土壤和水空气、岩石和生物之间,以及土壤子系统内部,都能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土壤特征:,1、土壤是人类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2、土壤具有自净功 能,划分类型:,按影响结果划分:土壤污染型 土
2、壤退化、破坏型,按影响时段划分;建设阶段影响 运行阶段影响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按影响性质划分:可逆影响 不可逆影响 积累影响 协同影响,一、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建设项目影响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包括:(1)建设项目类型(2)污染物性质(3)污染源特点(4)污染源排放强度(5)污染途径(6)土壤所在区域的环境条件(7)土壤类型和特性等方面,二、影响土壤退化、破坏的因素,自然因素:在干旱、洪涝、狂风、暴雨、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变爆发的情况下发生,人为因素:中主要是限于人类认识土壤自然体及其环境条件的水平,在利用土壤及其环境条件时,存在盲目性。,三、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及其判别,1、土壤污染型影 2
3、、土壤退化型影响 3、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三、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及其判别,1、土壤污染型影响:指由外界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酸沉降、酸性废水等指2、土壤退化型影响:由于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中各组分之间,或土壤与其它环境要素(大、水、生物)之间的正常的自然质、能量循环过程遭到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和承载力的下降的影响。,三、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及其判别,3、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或由其引起的自然活动(如泥石流、洪水),导致土壤被占用、淹没和破坏,还包括由于土壤过渡侵蚀,或重金属严重污染而使土壤完全失原有功能被废弃的情况。,第二节 土壤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一、评
4、价等级划分二、评价内容三、评价范围与程序,一、评价等级划分时宜遵循以下判据,1、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破坏的植物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2、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3、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现有的环境容量;4、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等专题评价的资料。2、监测调查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包括土壤类型、性态,土壤中污染物的背景和基线值
5、;植物的产量、生长情况及体内污染物的基线值;土壤中有关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和卫生标准以及土壤利用现况。3、监测调查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包括现有的土壤侵蚀和污染状况,可采用环境指数法加以归纳,并作图表示。5、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种类、数量、方式、区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6、运用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和沉积。,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确地收集
6、到评价区土壤的背景和基线值以及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比调查;必要时就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值。,三、评价范围与程序,项目建设期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的范围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废水渠道经过的土地)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围的土地,第三节 土壤影响识别与现状评价,一、开发行动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二、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三、土壤退化现状评价,1、对土壤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行
7、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工改变局地小气候改变植被和生物分布状况改变地形改变成土母质改变土壤自然演化的时间,2、各种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地下水过量开采,油或天然气资源开采或者是露天或地下采掘等活动,都会造成当地的地面沉降。2)在工程施工区域一般会引发或提高当地土壤侵蚀程度。为了防止或减少侵蚀,需要采取建泥沙沉淀池、种植速生的树种和植被等措施。沉淀池内的淤泥应返回原来的土地上。3)大型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供应这些材料的地区由于砂、石开采会引起地表水的水力条件和土壤的侵蚀样式的改变。,2、各种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4)那些把选址地土壤和地地貌作为选址条件的项目,如城市废物和污泥填埋
8、场,河、港的疏浚淤泥堆放场等项目,会造成场地及周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5)沿海岸区域开发的项目可能增加海岸线侵蚀,也可能因海岸线侵蚀影响项目本身6)单一蓄洪或多目标拦蓄水资源(蓄洪、供水、发电等)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期,对土壤和地质环境会造成两大影响:泥沙沉积,蓄水后库区地下的地下水层、土壤和地貌等将发生变化。,2、各种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7)在一些地貌特别的地区,土方过量或不适当开挖,会引起滑坡、塌方。例如有人在陡坡的台地上建造厂房极易造成滑坡。8)露天开采时,表土被剥离并移至别处,在矿山服务期满后应恢复原来的地形,否则会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和风蚀。9)在地震不稳定性和地震频发地区建核电厂、
9、化工厂、废物处理实施和大型的油品与溶剂贮槽,可能会在地震时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灾害。在这些项目选址、建设和运行阶段,必须考虑其影响大小。,2、各种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0)那些把选址地土壤和地地貌作为选址条件的项目,如城市废物和污泥填埋场,河、港的疏浚淤泥堆放场等项目,会造成场地及周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11)沿海岸区域开发的项目可能增加海岸线侵蚀,也可能因海岸线侵蚀影响项目本身。12)单一蓄洪或多目标拦蓄水资源(蓄洪、供水、发电等)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期,对土壤和地质环境会造成两大影响:泥沙沉积,蓄水后库区地下的地下水层、土壤和地貌等将发生变化。13)在合同承包或租用的土地上种植庄稼或放牧
10、,往往缺少对土壤的保养,造成土壤化学性质和侵蚀程度加大。,(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3、评价因子的选择4、评价标准的确定,1、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1)土壤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自然污染源(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土壤样品的收集土壤样品的制备土壤样品的分析,(1)土壤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属点源污染,通过“三废”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对土壤污染往往是直接的,如废气先排入大气,在通过降雨,雪等作用进入土壤,使土壤遭受二次污染农业污染源主要与农业生产过程有关,污染物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向土壤中施入的化肥,农药,农用地膜,污泥和垃圾肥料等
11、自然资源的调查主要是酸性水,碱性水,铁锈水,矿泉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以及岩石,矿带出现背景值异常的元素含量,(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布点:布点是监测工作是关键步骤,因为所选取的样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布点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具体要求。要考虑调查区内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及地质地貌条件,污染类型等,并且在操作时,要使样点的空间分布均匀具有一定的密度,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精度。采样:取样地点应代表所在的整个田块的土壤,不要取田边、路边或肥堆旁土壤。表层取样时,应多点取样均匀混合,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土壤剖面取样时,只单点分层取样即可。表层取样,要根据田块具体情
12、况选择取样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对角线取样、梅花型取样、棋盘式取样、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扇型采样布点法等。,(2)土壤环境污染监测,样品分析:按照以选定分析项目和方法,对制备好的土样进行分析,注意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的统一性。样品制备:土样运回实验室,摊在塑料薄膜或搪瓷盘内,风干后,去除杂物,用木棍在木板上碾细,过10目尼龙筛。将过筛样品用四分法去100克左右,用玻璃研钵研磨,再过100目尼龙筛,然后分装,备用。,(3)评价因子的选择,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汞、镉、铅、锌、铜、铬、镍、砷、氟、氢等。有机毒物:酚,DDT,六六六,石油,3,4苯并芘,三氯乙醛,多氯连苯等。还可选取一些
13、附加因子,主要包括有机质,质地、酸度、石灰反应、氧化还原电位等。,(4)评价标准的确定,土壤环境标准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临界含量其它标准,土壤环境标准,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源地、菜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类主要适用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害。,土壤环境背景值,判断土壤环境是否已受污染最常用的标准是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
14、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区域土壤背景值代表了自然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进程,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土壤环境背景值,判断土壤环境是否已受污染最常用的标准是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区域土壤背景值代表了自然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进程,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土壤环境背景值,判断土壤环境是否已受污染最常用的标准是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区域土壤背景值代表了自然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进程,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下
15、,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土壤临界含量,土壤中污染物临界含量是指植物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达到卫生标准,或使植物显著减产时,土壤中该化学元素的含量。当土壤中污染物达临界含量时,将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土壤已严重污染。,其它标准,在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土壤临界含量之间,可拟定进一步反映土壤污染程度的标准。如土壤的轻度污染标准可根据植物的初始污染值来确定。植物的初始污染是指植物吸收与积累土壤中的污染物,致使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超过当地同类植物的含量。土壤上种植的植物达初始污染是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即是土壤轻度污染的标准。也有取土壤环境背景值和临界含量之间的中位置,或土壤环境背景值加3倍标准差作为轻度污染标
16、准。,(三)土壤退化现状评价,1、土壤沙化现状调查与评价2、土壤盐渍现状调查与评价3、土壤沼泽化现状调查与评价4、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与评价,1、土壤沙化现状调查与评价,(1)土壤沙化现状调查(2)土壤沙化评价,(1)土壤沙化现状调查,沙漠特征:沙漠面积、分布和流动状况气候:降雨量、蒸发量、风向、风速等河流水文:河流含沙量、泥沙沉积特点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度等农、牧业生产情况:人均耕地和草地、粮食和畜牧产量等,(2)土壤沙化评价,评价因子筛选:一般选取植被覆盖度、流沙占耕地面积比例、土壤质地、以及能反映沙化的景观特征等。评价标准:可根据评价区的有关调查研究、或咨询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的意见拟拟定。
17、评价指数计算:一般采用分级评分法,如以潜在沙化评价为1、轻度沙化为0.75、中度沙化为0.5、强度沙化为0.25。指数值越大,沙化程度越轻,宁夏盐池地区根据植被覆盖度和流沙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2、土壤盐渍现状调查与评价,(1)土壤盐渍化现状调查(2)土壤盐渍化评价,(1)土壤盐渍化现状调查,灌溉状况地下水情况土壤含盐量农业生产情况,(2)土壤盐渍化评价,评价因子筛选:一般选取表层土壤全盐量或可溶性盐的主要离子含量。-评价标准:一般根据土壤全盐量、或各离子组成的总量拟定标准,在以氯化物为主的滨海地区,也可以含量拟定标准。如以全盐量为依据,其标准如表9-2,表9-2 土壤盐渍化标准,3、土壤沼泽化
18、现状调查与评价,(1)土壤沼泽化现状调查(2)土壤沼泽化评价,(1)土壤沼泽化现状调查,地形:包括平原、盆地、山间洼地等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下水:地下水位及其季节、年度变化、常年平均水位。排水系统:排水渠道、抽水站网。土地利用:水稻及其它水生作物田块特点及面积和作物产量、旱地面积和作物产量,(2)土壤沼泽化评价,评价因子:一般选取土壤剖面中潜育层出现的高度。评价标准:根据土壤潜育化程度拟定(表9-3)。评价指数计算:采用分级评分法,与土壤沙化评价指数计算相同。,表9-3 土壤沼泽化标准,4、土壤侵蚀现状调查与评价,(1)土壤侵蚀现状调查(2)土壤侵蚀评价,(1)土壤侵蚀现状调查,地形:地貌类型
19、、地势起伏特征(包括坡度、坡长、破形等);地质:岩性及其特点;气候:降雨量、季节分配特点、降雨强度、降雪量;植被:植被类型、覆盖度;耕作栽培方式:包括筑埂作垄、修壕挖沟等,或顺块种植、密植或稀植、间种套作等。,(2)土壤侵蚀评价,评价因子:一般选取土壤侵蚀量、或以未侵蚀土壤为对照,选取已侵蚀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厚度等;评价标准:根据黄土地区,按被侵蚀的土壤剖面保留的发生层厚度拟定评价标准(表9-4)。,表9-4 土壤侵蚀标准,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一、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二、土壤退化趋势预测三、土壤资源破坏和损失预测,一、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1、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环境影响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