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卫生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ppt
《土壤卫生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卫生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壤卫生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黄 波南华大学,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在地球地质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地壳表面化学元素的不均匀分布。这样,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土壤、水体和植物中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存在着差异,继而影响到该地区生活人群对化学元素的摄入量。常量和微量元素根据化学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和微量元素两类。,常量元素 碳、氢、氧、氮、硫、钾、钠、磷、钙、镁、氯等11种元素,占人体内化学元素总量99.95,称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在人体内正常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它包括锌、铁、铜、锰、钴、铬、钒、锡、硒、氟、碘、铂、铝、铅、镉、汞、铊、镍、锶、锂、硅及多种稀土元素
2、等。,必需微量元素 目前认为有14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钼、铬、锰、钴、镍、锡、钒、碘、硒、氟、硅等)在生物体内是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 因其无或尚未发现在生物体内有益的生物学作用的微量元素,称为非必需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1、明显的地区性,且与某种化学元素关系密切,2、与某种化学元素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3、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加以解
3、释。,(一)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元素,成人每人每日需碘量为100150g,WHO推荐为140g。碘缺乏病系指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或利用碘的效率降低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流行状况 本病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一种地方病,我国病区波及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病区人口425亿,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本病的流行趋势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一条规律,即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内陆大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农区高于牧区。流行区内,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女性发病高峰多在12一18岁,男性9-15岁,
4、发病机制 碘缺乏对人的损害是一个连续过程,不仅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可导致脑组织受损智力迟滞,体格发育障碍等。(l)对甲状腺影响:缺碘时甲状腺素合成减少,使血液中甲状腺素浓度降低,反馈地导致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素增多,促使甲状腺增生肿大。,(2)对脑组织的影响:妊娠早期缺碘,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甲状腺素缺乏可使胎儿大脑皮层、基底核以及内耳结构发育受阻,导致生后智力缺陷及耳聋。出生后继续缺碘,甲状腺素缺乏,此时会影响神经细胞树突,髓鞘形成和胶质的发育,导致抽象能力缺陷和智力低下。缺碘影响大脑蛋白质的合成和突触间神经信息传递、递质生成和释放,以及神经细胞发育等轻者可能仅表现智力低下,重者则可出
5、现典型的克汀病症状。,发病原因1)缺碘。缺碘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一般当饮水中碘含量低于5l0gL或 每日摄入量低于40g时往往有本病的发生。发病的程度与人体所处发育时期,以及碘缺乏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胚胎期与出生后早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单纯聋哑病、亚克汀病;生长期缺碘,则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生殖衰退、性发育落后等。,2)高碘北海道、山东日照市流行。其机制可能是摄入过多的碘占据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基,使酪氨酸被氧化的机会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3)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 4)饮用水污染或高硬度的水,临床表现(l)甲状腺肿按肿大性质可分弥漫型:甲状腺的峡部
6、和叶部均匀增大,摸不到结节;结节型:在甲状腺表面上可摸到1个或几个结节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摸到1个或几个结节,按肿大程度,可分:正常;生理增大,易摸到,但不超过本人拇指末节 度,易看到,不超过本人13拳头,或能摸到结节 度,大于13至23拳头,脖根变粗;度,大于23至1个拳头,颈部变形;度,大于1个拳头,多带有结节。,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者除颈部变粗外,多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甲状腺肿可压迫气 影响呼吸,严重时会使气管移位、弯曲、狭窄,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肺循环障碍等。,(2)克汀病神经型 常有智力低下、聋哑、下肢痉挛、瘫痪和僵直,出现特征性步态。粘液水肿型 具有甲状腺
7、功能低下的全部特点:皮肤干燥与肿胀,声音嘶哑、表情淡漠、智力缺陷。概括为呆、小、聋、哑、瘫五字混和型:兼有上述两型的特点,(3)亚克汀病 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伴有神经系统轻微受损和生长发育迟缓。此病因临床异常表现不明显,易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其患病率远高于典型克汀病。,防治 为实现2000年全球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目前全国范围正在贯彻实施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加强法制管理,使 全民食用碘盐为主的防治措施得到落实。(1)选用含碘量适宜的水源水。(2)补碘:供给含碘食盐:即食盐中加碘化钾或碘酸盐,碘化钾含量以2万5万分之一为宜或稍高一些。加入碘酸盐(
8、KIO3),口服或肌注碘油:在重度缺碘区、克汀病流行区或不易供应碘盐的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山区,可采用口服或肌注碘油。食盐中的碘易损失,应严密包装,存放于干燥、低温和暗处。此外,在制备碘盐时,可加适量稳定剂(3)去除致甲状腺肿物质(4)净化水源降低硬度,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病(endemic fluorosis)主要是居民饮用水氟含量超过国家饮水标准,或者室内空气氟浓度大于国家卫生标准,或食品含氟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致使当地居民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流行状况 本病流行广泛。我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发生。病区人口约有33亿,氟斑牙现患4000余万,
9、氟骨症现患260余万,主要分布于富氟的岩石、矿床、盐湖及盐渍地带。2致病因素 以氟进入机体途径划分,病区可分为饮水型、食物型和空气型3种。我国病 区大多以饮水型为主。,饮水型饮水中含氟量如在10mgL以上,氟斑牙发病率随含氟量增加而 上升;如在3mgL以上,可出现氟骨症。空气型某些地区(如云南、湖北、贵州等)因使用含有大量氟的无烟煤作燃料,无烟囱排气,也无密闭设备,污染了空气,长期摄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物而引起本病食物型在饮水含氟量相近似的情况下,个体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C时,容易促使氟骨症发生。砖茶,烧 茶,煮 面,炒 菜,灶 台,3发病机制(1)、破坏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 氟与钙有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卫生 生物 地球化学 性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