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6.1 概述,是,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承载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限度,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总量,可以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即,1、土地承载力的四个要素:,生产条件,土地生产力,被承载人口的生活水平,土地承载人口的限度,反比,决定,正比,因此: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PSCL)的因素为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土地面积和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P(e)单位面积的生
2、产潜力;A土地面积;N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PSCL=P(e)A/N,土地能够而且也只有土地才能够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土地具有生物生产力,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地其生产力不同,相同类型的土地生产不同生物产品的能力也不同;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生产力是有限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口,其食物结构及生活方式不同,对土地的需求利用不同,但对最低热量和蛋白质的生理需求是一致的,并且是可比的。,2、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的必要前提:,查明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确定和预测区域性粮食安全;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
3、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研究概况,(1)国外土地承载力研究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阶段,A)前期(1970年以前)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大多是生态学上承载力定义的直接延伸,较有影响的研究当推威廉福格特的生存之路和威廉阿伦的计算方法。,威廉福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著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激增造成了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越其土地负载能力。,论据,CB:E,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
4、所加的限制)。,福格特断言:地球上土地的负载能力已达极限,耕地太少,已容纳不了现存的世界人口数量。,英国的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够养活多少人口,或者说给出承载人口的上限。,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它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反馈作用,因此只能作粗略估计。,B)后期(1970年以来)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较具影响的研究有3个,澳大利亚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澳大利亚1973年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从各种资源对人口的限制角度出发,讨论了土地承载
5、力,提出了可以养活2亿人;若让每个人都生活在高于当时中等以上水平,能养活的人口将不超过1200万人。,这是一种综合探讨农业规划和人口发展的方法,它将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生产潜力相结合,来反映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潜力,并考虑了对土地的投人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投人水平)下,可以有不同的人口承载量。,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 研 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711981年间,合作完成并出版了全套世界土壤图(1978年)。同时,粮农组织还制定了土地评价纲要,提出土地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粮农组织
6、尝试把评价原则应用于世界土壤图,以估算发展中国家适合于生产各种特定作物的土地资源数量,这就可以评估作物产量和投入水平。,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问题在我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86年9月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在此项目的带动下,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开展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资源承载力研究的ECCO模型,提高承载力的策略模型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s,20世纪8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
7、,ECCO模型开始设计,并在非洲试运行。它是由英国科学家斯莱瑟教授提出的一种承载力估算的综合资源计量技术,它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模拟不同发展策略下,人口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2)国内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6.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从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出发,可以认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力。,1、农业生态区法的内涵(AEZ法),土地,农业生态区(单元),土地评价单元和制图单元,按比例尺,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生产条件、气候、土壤、地形、水
8、文等相对一致,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自然生产潜力相似。,特征,划分为,人口承载力,农业生态区内,自然生产潜力、灌溉条件、投入水平和人均粮食消耗。,取决于,2、农业生态区法的步骤(AEZ法),土地资源调查,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土地数量、作物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现状等。,由气候图、土壤图、地貌图和行政界线图手工或计算机软件叠加,或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计算机上生成。,划分农业生态区,包括,光温土生态区图和光温水土生态区图,在农业生态区图的基础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分区图,以便匹配、修正与计算出两个生态区图的某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生产力(灌溉农业生产力)与光温水生产力(旱作农业生产力
9、)。,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在光温土生态区图与光温水土生态区图及其生产力计算的基础上,分别叠加耕地资源调查图,一方面是在生态区图中输入了行政区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在每个基础行政区内,根据其灌溉地(水浇地、水田)、非灌溉地(旱地)、草地、水域等的面积统计,以及相应生态单元的匹配而计算出耕地、草地、水域等的土地生产力,最后可以统计出每一个行政区的土地生产力。,进一步考虑经济投人的水平,使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紧密联系。,确定投入水平,按人均(含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工种)统计每人每年所需热量、蛋白质折合为平均粮食量,并按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潜力,并通过投
10、入水平系数修正来计算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 承 载 力,3、农业生态区法的特点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AEZ法),农业生态区法所需的有关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要求;投入水平只是生产条件的标志,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人产出。,(1)农业生态区法的特点,农业生态区法方法先进,结果比较准确;农业生态区法机制合理、思路严谨;农业生态区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2)农业生态区法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6.3、土地生产潜力的测算,1、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层次,光合生产潜力,作物的光合潜力是在假设各种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宜条
11、件下高光合效能作用组成的群体所能产生的生物量(干物质),即仅把光照作为惟一的考察因素,而假设其他因素都不起任何限制作用。,光温生产潜力,是土地生产潜力的上限,需要在光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温度衰减,即乘以温度订正系数,得到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水分衰减,乘以水分订正系数,得到光温水生产潜力,根据某一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人为地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通过田间实际栽培,来取得作物最高产量;再通过对该地区土地生态条件(包括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养分平衡等)的定位观测,研究各种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推算出一定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1)实 验 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人口 承载力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