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ppt
《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外新发传染病现况及应对,概 要,新发传染病定义及种类新发传染病特点、威胁及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国内外主要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国际上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中国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措施,一、新发传染病定义及种类,新发传染病定义,新发传染病定义起源1992年,美国医学协会提出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该定义实际包括了两类疾病:其一为新发生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其二为重新发生的古老传
2、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ID),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但近年来因某些原因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有人将二者合起来简称为新发和再发传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RI),新发传染病是指在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增加的感染性疾病。其可以包括出现特有的症状原来很少的疾病出现流行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得严重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控制或出现耐药性或者是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些疾病被发现有所增加,美国CDC(2001年),突发急性
3、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鼠疫以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以下简称“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中国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2007.6月20日,突发急性传染病范畴,新发传染病(急性传染病),传统意义所指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重要危害),突发急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急性、重要危害),新发传染病的分类,新发传染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只是近20 年来发现是传染病。如T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消化
4、性溃疡、突发性玫瑰疹等第二类,某些疾病或综合征在人间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20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第三类,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O139等人们也常根据习惯依据病原体特点而命名,如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新发细菌性传染病等,1973年以来全球新发现传染病病原体,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及趋势,二、新发传染病特点、威胁及影响,新发传染病特点,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以病毒性新发传染病所占比例最大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多样,动物更多的成为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或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感染方式多
5、样,许多新发传染病不仅限于一、二种传播途径人类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极易发生流行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的不确定性新发传染病的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具有较多的社会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的影响血液传播、性传播等AIDS的传播方式与人类的行为及社会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新发传染病出现的高频次人口增长和拥挤、人口流动、全球生产及贸易的增加等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新发传染病发生或被发现的机会增加社会影响广新发传染病感染的全球性相当多的新发传染病可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对居民生命及健康的威胁人们对新发传染病早
6、期阶段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难以有效的、及时治疗和控制,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新发传染病在传染病导致的死亡及伤残中占有较大比例如到2011年,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可能将达到数千万结核病则每年造成300万人死亡一些慢性疾病被发现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直接关系如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炎经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150000 人/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983年,美国滨州禽流感(H5N5)直接损失6000多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估计达3.49亿美元1991年,秘鲁霍乱造成的损失约7.75亿美元1994年,印度鼠疫直间接
7、损失高达20亿美元1997年,香港禽流感损失几亿美元1999年,马来西亚发生尼帕病毒病,超过一半的养殖场被关闭并被限制出口肉类及制品,对社会稳定及安全的影响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引起危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1996年日本发生大肠杆菌O157食物中毒,8人死亡,数千人感染,导致民众强烈不满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炭疽事件,由于政府部门措施不力,普通民众抢购大量的抗生素我国2002年的SARS流行初期,个别发生抢购风影响到区域的稳定及国防安全亚撒哈拉沙漠地区艾滋病的蔓延导致青壮年病例大量增加,军队难以招募到合格军人一些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可以被当作生物武器袭击居民,造成社会恐慌及社会稳定传染病造成的
8、商品禁运、旅行限制、移民等也可能会导致国家间发生贸易纠纷或摩擦,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持续威胁主要表现在卫生保健费用的逐步增加等美国每年就诊的传染病病例数约占所有就诊者的25,直间接费用占所有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15或120亿美元,其中新发传染病费用占相当大比例HIV/AIDS是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极大挑战的有关新发传染病的影响的典型抗菌素耐药性导致病程延长,死亡率增加以及较高的卫生医疗费用,三、新发传染病发生、出现原因及影响因素,新发传染病发生驱动因素增加,病原体进化和适应人口学特征及行为改变人口的快速增加及老龄化、移民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物加工方法的改变、静脉吸毒、危险
9、性行为等社会及经济转型与发展城市化、农业开发、动物蛋白消费增加、森林采伐、环境破坏、人员及货物全球流动新医疗技术使用器官/组织移植、免疫抑止药物的使用、抗生素和杀菌剂的广泛使用/滥用公共卫生体系的削弱监测和预防措施不到位、卫生设施缺乏、原有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基础废弃或削弱气候变化,影响新发传染病出现、扩散的主要因素,可能导致新发传染病持续发生或存在、扩散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动荡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及难以持续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对政府预算的压力,将会导致公共卫生费用的相对减少环境、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活方式及习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等,对新发
10、传染病的控制起积极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及饮水卫生质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新发传染病的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经济的增长导致贫困减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进步,四、国内外主要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全球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约75%的新发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地区分布特点,亚撒哈拉非洲地区:HIV、疟疾等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其它地区中东和北非:TB、丙肝的流行较严重。HIV感染率在所有地区最低亚太地区:抗药性结核病,疟疾和霍乱是主要威胁,南亚地区HIV的扩散前苏联地区:霍乱、丙肝、结核病、HIV感染等疾病急剧增加拉丁美洲:霍乱、疟疾、T
11、B及登革热再现西欧:面临 HIV/AIDS,结核病,丙型肝炎的威胁,经济动物性疾病也有不断发生,全球估计3000多万人感染 HIV/AIDS.2009年,180万死亡,260万人新感染.超过68(约2000万)在亚撒哈拉地区2009年亚洲约490万人感染HIV,36万新感染者,全球HIV感染情况,2008年全球HIV/AIDS 感染情况,全球结核病发病情况,2007年全球结核病感染情况(/10万每个国家),全球疟疾发病情况,全球SARS发病情况,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共报告病例,其中死亡例,病死率达,全球SARS发病情况,莱姆病,莱姆病首先发现于美国迄今已累计报告超过12万病例
12、全球已有63个国家发现此病,人禽流感H5N1疫情信息(截至2012年8月10日),15个国家累计报告608例,359例死亡,病死率59%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报告191例,死亡159例)、埃及(报告168例,死亡60例)、越南(报告123例,死亡61例)我国疫情(截至2012年8月10日)确诊43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65%,其它重要新发传染病,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散发病例和暴发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地不断发生,美国每年的感染约为是73000余人,死亡病例约600人年在 东南亚出现的尼巴病毒性脑炎,共造成人死亡,病死率达隐孢子虫病呈全球性分布,至少有
13、74个国家300个地区已有报道欧洲和美洲发达国家健康人粪便卵囊阳性率为1%-3%,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为5%,有突发性和群体感染的特点,欧洲、美国已有数十起水源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流行的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27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生食螺、虾、蟹等不良饮食行为的效仿与流行,本病呈上升趋势。,越南: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印度: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基孔肯亚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缅甸:细菌性及原虫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登革热、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 巴基斯坦: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戊型
14、肝炎、伤寒、登革热和疟疾、狂犬病尼泊尔: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阿富汗:细菌性及原虫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疟疾、狂犬病塔吉克斯坦:细菌性腹泻、甲型肝炎、伤寒、疟疾俄罗斯:细菌性腹泻、蜱传脑炎,中国周边国家主要传染病种类,中国新发传染病形势,国内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扩散性病、结核病上升明显,登革热近年有所回升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如埃博拉出血热、尼巴病毒脑炎、拉萨热、人类克雅氏病、西尼罗河脑炎、汉坦病毒肺症、猴痘、裂谷热、委内瑞拉脑炎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一些传染病威胁依然存在
15、及卷土重来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全国SARS发病情况,24省,266县报告病例;81.8%的病例发生在城市;起源于我国南方,迅速蔓延全国96.7%的病例发生在广东省及其它5个北方省份,全国SARS发病情况,人感染猪链球菌爆发,四川,2005年6-8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指是由一种布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中的新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人群可能对此病普遍易感,有证据提示,蜱等可能为传播媒介。接触急性期病人的血液有传染性2010年10月,卫生部下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通过加强培 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意识和能力,可能对降低病死率发挥积极作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0年广东东莞基
16、孔肯雅热,2010年,广东省2010年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96(其中2例输入)例,疑似病例188例。,白云机场检疫发现,非洲籍入境旅客,核酸阳性,男性,29岁,发病时间为6月22日。部分标本基因测序、比对,显示本次疫情的毒株为中/东/南非流行株,与泰国2008、2009年同基因型毒株同源性达99%。,44,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基孔肯亚热暴发,19502010年全国人间布病发病趋势,46,1999,2005,2003,2010,中国布病疫情逐步扩散,我国其它新发传染病现实及潜在威胁,中国约有60%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湖南和广东两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肺炎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43.7%我国
17、29个省(区、市)存在莱姆病感染,每年新发病例估计高达两万例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感染率为65.5%,五、国外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及措施,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应对措施,1995年世界卫生协会敦促所有成员国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以促进对再发传染病的检测及新发传染病的识别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新发与公共疾病监测控制部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了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各国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病原体生物特征、致病机理、感染者免疫应答疫苗研究以及病原学与基础研究数据库等,1997年的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国际卫生条例(2005)是一部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国际法。包括中
18、国在内的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国际卫生条例(2005)目的是防止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风险跨国境传播,同时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IHR(2005)于2005年5月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2007年6月15日生效中国政府为缔约国之一指定国家归口单位评估并向WHO报告PHEIC;对WHO提出的关于确认PHEIC 的要求做出反应;对可能造成国际性蔓延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反应,国际卫生条例(2005),IHR8项核心能力-1,国家立法、政策和筹资 国家立法和政策 筹资 协调和国家归口单位间沟通 IHR 协调、沟通和倡导监测基于指标的监测基于事件的监测反应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案例管理感染控制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外 传染病 形势 应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5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