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常用药物知识.ppt
《呼吸科常用药物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科常用药物知识.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科常用药物,抗菌药(一)-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内酰胺类(二)氨基糖苷类(三)大环内酯类(四)喹诺酮类(五)林可霉素类(六)硝基咪唑类(七)其他 四环素类、磺胺类及甲氧苄啶、硝基呋喃类、多肽类、酰胺醇类、夫西地酸(八)抗结核分枝杆菌药(九)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平喘药祛痰药镇咳药退热药七.止血药,抗菌药的作用机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一)青霉素类药物 1.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较窄。2.半合成青霉素(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4)
2、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5)美洛西林、替莫西林抗G-杆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二)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主要用于:G+、G-球菌及某些G-杆菌感染。(三)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2.吉海反应(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致症状(寒战、咽痛、心率加快)加剧病原体死亡所致。(四)禁忌证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五)药物相互作用1.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
3、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2.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六)用药监护1.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3)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等抗休
4、克治疗。2.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青霉素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每隔6h给药1次。3.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5.07.5)。(2)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应新鲜配制。(3)小容积、短时间单剂量容积为50200ml,不宜超过200ml;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既可在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成复方制剂,保护不耐酶的抗菌药物结构(-内酰胺环)免受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破坏提高抗菌活性和效果
5、。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耐药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多重耐药菌(MDR):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内酰胺酶抑制剂,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1.产生水解酶:水解-内酰胺类药物结构中的-内酰胺环,使失去抗菌活性(有200多种)。2.与药物结合:使药物不能到达作用靶位。3.细胞壁改变、靶位变化或外膜通透性:发生结构改变或使其增量,降低药物亲和力。4.增强药物外排5.自溶酶减少,-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一)作用机制: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导致细菌细胞壁合成障碍。(二)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青
6、霉素。常见皮疹、瘙痒、斑丘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血液系统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过性嗜酸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神经系统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用于肾功能不全者而未调整剂量时,可出现脑病、肌痉挛、癫痫。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二重感染。(三)禁忌证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四)药物相互作用1.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相互灭活,联合应用时,应在不同部位给药,不能混入同一注射容器内同青霉素。2.与抗凝血药、溶栓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联合应用时,可使出血风险增加。3.头孢曲松应单独给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五
7、)用药监护1.用药前须询问药物过敏反应史并做皮试(1)对一种头孢菌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2)使用某种头孢皮试结果代替其他的做法不妥。(3)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吸氧。2.时间依赖型,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头孢曲松可单次给药,一次1-2g,一日1次,中重度感染可增至一次4g,一日1次)3.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过敏者,G+菌选用万古霉素;G-菌选用氨曲南。4.长期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五)用药监护5.警惕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
8、不适,因其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可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头孢菌素存在与双硫仑分子结构类似的活性基团,在使用期间或之后57日内饮酒、服用含有乙醇食物以及外用乙醇均可使乙醛代谢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晕厥、口中有大蒜气味,还可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严重者休克、惊厥、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双硫仑反应预防和处理:(1)告知患者用药期间或之后57日内禁酒、禁食含有乙醇食物以及外用乙醇。禁与含乙醇的药物合用。(2)一旦发生,立即吸氧、地塞米松
9、静脉滴注、补液及利尿,血管活性药治疗。,其他-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他-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一)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二)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瘙痒、过敏性休克。2.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族缺乏症状(舌炎、口腔黏膜炎、食欲减退、神经炎等)以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长时间应用可出现。3.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引起,如肌阵挛、精神障碍或癫痫发作。(三)禁忌证过敏及对其他-内酰胺类药物有过敏性休克史者。(四)药物相互作用1.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等与利尿剂如呋塞米合用,可加重肾功能损害。2.头孢西丁、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
10、培南等与丙磺舒合用时可延缓前者排泄。3.碳青霉烯类药与丙戊酸钠合用时,可导致后者血浆药物浓度降低,甚至引发癫痫。,其他-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五)用药监护1.用药前须知过敏史。2.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3.用药过程监护警惕发生“双硫仑样”反应。4.头孢西丁肾毒性。拉氧头孢应缓慢注射以减轻对管壁的刺激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氨曲南与头孢拉定、甲硝唑有配伍禁忌。,其他-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六)碳青霉烯类广谱,几乎包括所有临床常见病原菌。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作用,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细菌仍长期受抑制。但在人体内被肾脱氢肽酶灭活。西司他丁、倍他米隆肾脱氢肽酶酶抑制剂
1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一)主要药品天然品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来自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人工半合成品: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创成)、硫酸依替米星,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二)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三)典型不良反应1.耳毒性包括前庭和耳蜗神经功能障碍。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耳蜗功能受损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2.肾毒性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小管肿胀,甚至坏死,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红细胞尿,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等。3.神经肌肉阻滞造成心肌抑
12、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4.过敏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严重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四)禁忌证1.对氨基糖苷类药过敏,或有严重毒性反应者。2.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和新生儿。(五)药物相互作用 1.与-内酰胺类混合时可致相互灭活,故联合用药时应在不同部位给药,不能混入同一容器内。2.本类药之间联合应用时,可增加毒性反应。3.与卷曲霉素、顺铂、依他尼酸、呋塞米或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六)用药监护1.用药前须知(1)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2)儿科慎用。2.(1)浓度依
13、赖型。给药方法静脉滴注2030min最为常用。每日一次。(2)具有抗生素后效应。(3)具有首剂现象细菌与药物首次接触时,能迅速被药物杀死,当细菌再次或多次接触同一种药物时,抗菌效果明显下降。3.用药过程监护(1)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听力。鼓励患者多饮水。(2)老年患者肾功能有生理性减退,即使肾功能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仍应采用较小治疗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一)主要药品 第一代红霉素;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第三代泰利霉素。(二)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三)典型不良反应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
14、、局部炎症等;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其他:厌食、头晕或呼吸困难。2.肝毒性红霉素、依托红霉素。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能亦可受损。,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四)禁忌证1.对本类药过敏者。2.部分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五)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2.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克拉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与卡马西平、丙戊酸、芬太尼等合用,可增加上述药的血浆浓度。3.阿奇霉素可能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合
15、并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4.服用抗酸剂或H2受体阻断剂后即服本品增加吸收。,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六)用药监护1.红霉素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浓度依赖型每天一次。2.用药过程监护注意肝、心毒性。3.阿奇霉素(1)静脉滴注宜慢:一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min;充分稀释,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l。第一次输液时应告知病人不良反应,并随时观察。(2)进食可影响吸收,口服用药需在餐前1h或餐后2h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一)主要药品第一代 萘啶酸、吡哌酸 对G-杆菌作用强,仅适用于尿路、肠道感染。第二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对G-杆菌作用强,组织
16、分布广,可用于各系统感染。第三代 左氧氟沙星(来立信,左克)、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对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杆菌的作用,安 全性高,半衰期长第四代 莫西沙星(拜复乐)、加替沙星 抗菌谱广且抗菌作用强,既保留了前3代抗G-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抗G+菌的活性,并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作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二)作用机制:影响DNA的合成而致细菌死亡。(三)典型不良反应 1.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2.血糖紊乱尤其是加替沙星可致严重的、致死性、双相性血糖紊乱一一低血糖或高血糖。3.光敏反应、光毒性;注射部位发红、皮疹、瘙痒、静脉炎及注射局部
17、刺激症状等。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等。5.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疲倦、昏厥、失眠、耳鸣或嗜睡。严重:抑郁、兴奋亢进、幻觉、幻视、疑虑、癫痫发作、精神失常、双相情感障碍等,甚至自杀和伤人,发生率极低,且可逆。(四)禁忌证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和以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尤其是癫痫病史者。3.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外用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五)药物相互作用1.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服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惊厥危险性增大。2.与降糖药物同时使用时,通常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等血糖紊乱。3.与茶碱类、咖啡因、华法林同用,可使上述药物血浓度增
18、高。以依诺沙星的作用最显著。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如需同时使用,应检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其剂量。,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六)用药监护1.关注跟腱炎症和肌腱断裂患者应用后若出现腱疼痛、肿胀、炎症或跟腱断裂情况,应立即停服,及时就诊。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者和老年人风险更大。2.规避光毒性(1)服用期间避免暴露在阳光或人工紫外光源下,或采用遮光措施(打伞、涂敷护肤乳膏、穿防护服)。(2)尽量晚间服药。(3)口服抗过敏药、维生素B2和维生素C。3.警惕心脏毒性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4.监测血糖(1)发生血糖异常后,均首先停药。低血糖表现以多汗、无力、心悸、震颤、意识模糊立即静脉注射5
19、0%葡萄糖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高血糖口渴、多饮、多尿、疲劳无力胰岛素。(2)用药前先进食避免空腹,可预防低血糖。5.缓慢静滴:滴注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一)主要药品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二)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三)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少见,皮疹、瘙痒等;2.肝脏:转氨酶ALT及AST升高;3.心血管:林可霉素大剂量静脉快速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甚至心跳、呼吸停止。4.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等;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四)禁忌证 有过敏史者。,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五)药物相互作用1.本类药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与抗
20、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效果减弱调整后者的剂量(加大)。2.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呼吸抑制作用可累加,有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的可能。(六)用药监护 1.时间依赖型每日分次给药。2.用药过程监护(1)监护不良反应:过敏、静脉炎、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2)静滴不易过快,不超过20mg/min,浓度小于6mg/ml。3.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慎用。,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一)主要药品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二)作用机制:1.抗阿米巴原虫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的氮链发生断裂。2.抗厌氧菌硝基被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三
21、)典型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不影响治疗。(四)禁忌证 有过敏史者。,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五)药物相互作用1.能抑制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加强它们的作用,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同时应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强本类药代谢,使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而苯妥英钠排泄减慢。3.同时应用西咪替丁等肝药酶抑制剂,可减缓本类药的代谢及排泄。4.干扰双硫仑代谢,二者合用时,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精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六)用药监护 1.浓度依赖型 2.用药过程监测神经毒性及肝
22、功能(1)甲硝唑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应告知患者。(2)用药期间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发生,即停药。(3)“双硫仑样”反应应用期间或之后7日内禁酒及含乙醇的食物、药物。,其他类,夫西地酸(一)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的蛋白质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骨髓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二)典型不良反应静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三)禁忌证过敏者;妊娠后3月,有导致核黄疸的危险。(四)药物相互作用不能与他汀类药联合使用引发横纹肌溶解症、肌肉无力和疼痛。(五)用药监护1.早产儿、黄疸使用时需观察有无核黄疸症状。2.肝功能不全和胆道异常的患者长期大剂量
23、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抗结核分枝杆菌药,(一)主要药品第一线(5个):异烟肼、利福平及其类似物、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第二线: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环丝氨酸、卷曲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二)作用机制:1.异烟肼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菌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 2.利福平阻碍其mRNA的合成。3.吡嗪酰胺能进入含有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并渗入结核菌体,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作用。4.乙胺丁醇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RNA的合成。5.链霉素第一个用于治疗结核的药物。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6.对氨基水杨酸钠 竞
24、争性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合成障碍而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抗结核分枝杆菌药,(三)典型不良反应1.异烟肼 肝脏毒性(AST及ALT升高、黄疸等)。周围神经炎加用维生素B6。2.利福平 肝毒性转氨酶AST及ALT升高、肝肿大和黄疸。“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呼吸困难、嗜睡及肌肉疼痛。3.吡嗪酰胺 关节痛(高尿酸血症引起);发热、乏力或软弱、眼或皮肤黄染(肝毒性)、畏寒。4.乙胺丁醇 视神经受损视物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视神经炎)。5.链霉素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6.对氨基水杨酸钠 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瘙痒、皮疹、药物热、哮喘
2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胃溃疡;出血;血尿、蛋白尿、肝功能损害及粒细胞计数减少。,抗结核分枝杆菌药,(四)禁忌证1.对具体品种过敏者禁用。2.异烟肼妊娠期妇女避免应用。3.利福平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和妊娠初始3个月内妇女禁用4.乙胺丁醇已知视神经炎者、乙醇中毒者、年龄13岁者禁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5.吡嗪酰胺儿童不宜。,抗结核分枝杆菌药,(四)药物相互作用1.异烟肼(1)与利福平合用可增加肝毒性。(2)服用异烟肼时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2.利福平(1)肝药酶诱导剂与相关药物合用时,需增加后者剂量。(2)促进雌激素的代谢,降低口服避孕药的作用改用其他避孕方法。3.吡嗪酰胺与别嘌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 常用 药物 知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