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表达技巧(正式).ppt
《古诗表达技巧(正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表达技巧(正式).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表达技巧,一、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二、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表情达意,多种手法的交融,使诗意形象化,感情更加充沛。通过对景(物)特点的描写(或叙述),渲染了氛围(环境)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描写、抒情、议论、叙事、(说明),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2、?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如何?,高,首联、颔联写景,寂寞凄苦,议论,内心的不平,抒情,漂泊无依的感伤,一、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
3、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蝉 虞世南
4、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緌:蝉喙),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高尚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
5、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的手法。菊表现了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作者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比较两诗,台 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眼前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6、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抒情,用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 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
7、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描写,动静,正侧,虚实,点面,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
8、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动景衬静景的方法:返景(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景”衬空山的幽静。,“万壑有声含晚籁”,实质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
9、音,突出了万壑之静;“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以动衬静。,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
10、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踏花归去马蹄香,间关莺语花底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
11、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举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表达 技巧 正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