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性晶体管讲义.ppt
《双极性晶体管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极性晶体管讲义.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ipolar junction transisitor(BJT),第三章 双极晶体管,第三章 双极晶体管,3.1 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2 少子的分布与直流特性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4 非理想效应3.5 等效电路模型3.6 频率特性3.7 大信号开关特性3.8 其他的双极晶体管结构,无源器件(passive device):工作时不需要外部能量源(Source Energy)的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有源器件(Active Device):工作时需要外部能量源的器件,该器件至少有一个输出,并且是输入信号的一个函数。如:双极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型场效应
2、晶体管 原理:在器件的两个端点施加电压,控制第三端的电流,晶体管的诞生,1947年12月23日,美国物理学家肖克莱(WShockley)和布拉顿和巴丁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向人们展示了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即最初的晶体管。获得了1956年若贝尔物理学奖金,第一支晶体管表面积2cm2,相当于现在十亿个晶体管,晶体管的诞生,1947年的圣诞前某一天,贝尔实验室中,布拉顿平稳地用刀片在三角形金箔上划了一道细痕,恰到好处地将顶角一分为二,分别接上导线,随即准确地压进锗晶体表面的选定部位。电流表的指示清晰地显示出,他们得到了一个有放大作用的新电子器件!布拉顿和巴丁兴奋地大喊大叫起来。布拉顿在笔记本上这样写
3、道:“电压增益100,功率增益40 实验演示日期1947年12月23日下午。”作为见证者,肖克莱在这本笔记上郑重地签了名。1948年,肖克莱发明了“结型晶体管”。1948年7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只用了8个句子的篇幅,简短地公开了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就像颗重磅炸弹,在全世界电子行业“引爆”出强烈的冲击波。电子计算机终于就要大步跨进第二代的门槛!1954年,贝尔实验室使用800支晶体管组装成功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均匀基区:少子扩散扩散晶体管缓变基区:扩散+漂移漂移晶体管合金晶体管
4、:铟球+N型鍺+铟球,熔化-冷却-析出形成再结晶层,PNP,分布均匀平面扩散晶体管,发射区,基区杂质分布非均匀发射结近似为突变结集电结为缓变结,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N=ND-NA 硼B、磷P分别采用预淀积、再分布两步扩散形成高斯分布。N=NSeexp(-x2/Le2)-Nsbexp(-x2/Lb2)+NCLe2=4Dete,De 磷扩散系数,te扩散时间Lb2=4Dbtb,Db 硼扩散系数,tb扩散时间NSe磷表面浓度,NSb硼表面浓度,集成电路中的常规npn管,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氧化物隔离的npn管横截面图,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
5、原理,3.1.1 基本工作原理,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的典型掺杂浓度为1019,1017,1015 cm-3BJT是非对称器件,3.1.1 基本工作原理,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希望尽可能多的电子能到达集电区而不和基区中的多子空穴复合,3.1.1 基本工作原理,偏置在正向有源模式下的npn的少子分布图,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2 晶体管电流的简化表达式,理想情况,由于没有复合,少子浓度线性。,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2 晶体管电流的简化表达式,集电极电流:假定:基区电子线性分布 集电极电流为扩散电流 结论:集电极电流由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控制,这就是晶体
6、管的工作原理发射极电流:一是由从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的电子电流形成的(iE1);二是由基区的多子空穴越过B-E结注入到发射区(iE2),它也是正偏电流,表达形式同iE1,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2 晶体管电流的简化表达式,基极电流:一是iE2,该电流正比于exp(VBE/Vt),记为iBa;另一是基区多子空穴的复合流iBb,依赖于少子电子的数量,也正比于exp(VBE/Vt)。故基极电流正比于exp(VBE/Vt)。,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3 工作模式,pn结电压大于0,正偏;反之反偏四种工作模式(npn):正向有源:Vbe0,Vbc0,Vbc0反向有源:Vbe0
7、截止:Vbe0,Vbc0,VCC=ICRC+VCB+VBE=VR+VCE当VCC足够大,VR较小时,VCB0此时正向有源。IC增大,VR增大,VCB减小,C结零偏准饱和,C结反偏饱和饱和时集电极电流不受控于VBE!,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3.1.3 双极晶体管放大电路,双极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相连,可以实现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3.2 少子分布,对于正向有源工作npn器件,如何计算电流?晶体管电流少子扩散电流少子分布?本书重要符号:NE,NB,NC 发射区、基区、集电区的掺杂浓度xE,XB,xC 电中性发射区、基区、集电区的宽度DE,DB,DC 发射区、基区
8、、集电区的少子扩散系数LE,LB,LC 发射区、基区、集电区的少子扩散长度Pe0 发射区热平衡少子空穴浓度Nb0 基区热平衡少子电子浓度Pc0 集电区热平衡少子空穴浓度,正向有源模式,3.2 少子分布,一 均匀基区晶体管(以npn为例),假设:(采用一维理想模型)e,b,c三个区均匀掺杂,e,c结突变e,c结为平行平面结,其面积相同,电流垂直结平面外电压全降在空电区,势垒区外无电场,故无漂移电流e,c区长度少子L,少子浓度为指数分布(随 x)Xm少子L,忽略势垒复合及产生满足小注入条件不考虑基区表面复合,3.2 少子分布,3.2 少子分布,1.基区电子(少子)浓度分布,解 当 时,式10.15
9、b简化,3.2 少子分布,发射区空穴浓度分布,集电区空穴浓度分布,同理可以得到,3.2 少子分布,其他工作模式的少子分布?截止区饱和区反向有源,其他工作模式,3.2 少子分布,2.电流密度分布(假设,势垒区外无电场,只考虑扩散电流),基区电子扩散电流令X=0,得 通过发射结电子电流为X=Wb,得 到达集电结电子电流为,发射区空穴电流密度分布当,则近似有集电区空穴电流密度,3.2 少子分布,3.晶体管直流电流-电压基本方程,E极总电流=电子电流+空穴电流令得,C极总电流=C区电子电流+空穴电流(忽略c结势垒产生电流),3.2 少子分布,二 缓变基区晶体管(以npn为例),1.缓变基区中的自建电场
10、,3.2 少子分布,3.2 少子分布,基区杂质指数分布BJT的基区漂移系数,2.非平衡少子分布及电流密度,从输运方程开始求非平衡少子密度NPB(X)利用边界条件求出jnB,3.2 少子分布,A.基区电子分布,扩散电流增加,漂移电流减少,但二者之和不变。,对不同(=0为均匀基区)做基区电子归一化浓度分布曲线如图,由图可见:当较大时,随着,基区杂质指数分布,其中,为电场因子,3.2 少子分布,发射区自建电场与基区处理类似,有,B.发射区空穴分布 对一般平面管,发射区有杂质梯度,3.2 少子分布,C.集电区杂质是均匀分布的,其中少子分布与均匀基区晶体管相同。图2-15给出了一个实际外延平面晶体管在不
11、同工作电压下杂质分布及电场分布的计算结果。,3.2 少子分布,3.2 少子分布,D.基区渡越时间,三 重掺杂发射区,禁带宽度变窄,有效掺杂浓度下降,3.2 少子分布,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3.1 有用的因素,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3.1 有用的因素,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3.1 有用的因素,定义,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3.1 有用的因素,一、晶体管的三种连接方式及电流放大系数,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3.2 电流增益的数学表达式,(a)共基极接法,1 并接近1(一般为0.950.995)晶体管中的复合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故:1说明共基接法无电流放大作
12、用,但有电压(功率)放大作用,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b)共发射极接法,共发射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远大于1,一般在20200之间,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c)共集电极接法,电流放大系数间的关系以及,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二、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发射效率(注入效率)基区输运系数,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直流电流增益忽略二阶小量由 得,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三、电流放大系数与材料结构参数关系,A.发射效率,与均匀基区形式相同,证明分母第二项为方块电阻之比,计算基区 Rb,在平行结平面取薄层dx,认为dx层内的杂质均匀分布,其电阻率为,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
13、,dx层方块电阻厚度Wb的薄层电阻 Rb 应由无数个dx薄层电阻并联 所以 所以 同理,对发射区,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如何求 Rb计算法:由所测得的,将高斯分布,代入 求得,代入,得到Rb,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B.基区输运系数(npn管),得基区任意掺杂之,基区电荷,其中 为基区复合电流,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对均匀基区 常数 代入上式得对线性基区 代入(2-60)得对指数分布,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C.电流放大系数,3.3 低频共基极电流增益,3.4 非理想效应,基区有效宽度随集电结偏压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基区宽度调变效应(厄尔利效应),基区宽变效应,厄尔利电压 反映
14、了基区宽度调变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对均匀基区NPN晶体管,对非均匀基区晶体管,集电结为线性缓变结,设 为无宽变效应的电流放大系数 为有宽变效应的电流放大系数 为冶金结宽度,3.4 非理想效应,大注入效应,基区电导调制效应(npn管),小注入时基区电阻率:,大注入时的基区电阻率(受到n影响):,大注入时,基区电阻率 b随注入电子浓度n增加 而 下降,称之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3.4 非理想效应,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均匀基区情形:大注入N+P结有,E区向基区注入电子形成的电流,相当于Dnb扩大了一倍.,3.4 非理想效应,3.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均匀基区晶体管,,电中性条件,大电流下,
15、空穴的注入使得,大电流下电中性,正电荷密度增加,负电荷密度减少,3.4 非理想效应,C结势垒区,由空穴漂移电流推出,左边为,右边为,左=右,并令,,得小注入势垒区宽度,3.4 非理想效应,结论:(1)当 pND时,特大注入,xm0 有效基区扩展到CB结冶金结处。,(3)时,3.4 非理想效应,3.4.4 发射区重掺杂效应(发射区禁带变窄),发射区过重的掺杂不仅不能提高发射效率,反而使发射效率降低*形成杂质带尾,禁带变窄,本征载流子浓度与带隙宽度直接相关,发射区有效杂质浓度降低为,3.4 非理想效应,发射区有效杂质浓度降低,导致发射效率下降为,*俄歇复合,发射区少子空穴寿命,*基区表面复合,基区
16、表面复合电流,俄歇复合,通过复合中心复合,3.4 非理想效应,表面复合对基区输运系数的影响可表示为,对均匀基区,对缓变基区,S为复合速率,3.4 非理想效应,3.4.5 集电极集边效应,发射区电流分布高发射结偏压下,发射结边缘的电流远远大于中间部分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又称基极电阻自偏压效应)。,发射区有效宽度取薄层dy,IB(y)在dy上的压降为:,3.4 非理想效应,据电流连续原理,两边同除以 经整理后 得,解此二阶常微分方程,3.4 非理想效应,代入 可得电流的Y向分布,y越大,JE越大,集边效应越显著.,发射极有效宽度:从发射极中心到边缘处的横向压降为kTq 所对应的
17、条宽,记为,有效半宽度:,3.4 非理想效应,设 处,JE为峰值JEP,得E极电流平均值,用JEP 表示Seff:,用 表示Seff,3.4 非理想效应,高频下:,发射极有效长度(Leff)Tr.的内金属电极很薄(2m)、窄,大电流时,其电阻不可忽略。如果E极条太长,其端部电流0,无意义。,定义:电极端部至根部电位差=kTq时所对应的发射极条长度为有效长度(Leff),3.4 非理想效应,发射极有效长度(所对应的条长),发射极条等效电阻,n个e极条,每条电流为,条长方向压降:,3.4 非理想效应,3.4.6 晶体管的击穿电压,:集电极开路时e,b间反向击穿电压:发射极开路时c,b间反向击穿电压
18、:基极开路时e,b间所能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1.击穿电压的定义.,3.4 非理想效应,2.影响击穿电压的因素及其关系,对合金管,由基区电阻率确定 对平面管,对外延平面管,若外延层厚度,则 大大降低,:eb结通常正偏,只要求,易于满足.,3.4 非理想效应,与 的关系:C极电流即穿透电流 得 时 击穿。击穿时 得 不可片面追求,要顾及;改变 可调节,3.4 非理想效应,平面管:如图 时,e区电位随c区电位升高而升高,使eb结反偏 对线性缓变集电结:,(2-79),(2-80),如右图所示,3.4 非理想效应,3.4 非理想效应,势垒局部穿通,3.4 非理想效应,3.消除结电场集中措施(对BVcb
19、0 影响),a.增加扩散结深,使结弯曲处曲率半径增大b.对npn平面管,浓硼扩散保护环可以增大结弯曲处曲率半径,3.4 非理想效应,c.采用圆角图形,使球面结成为柱面结,d.采用分压环,3.4 非理想效应,e.采用刻槽工艺,3.4 非理想效应,3.5 等效电路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大,Ebers-Moll模型就是一种适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表述简单的模型,它于1954年由此二人提出,适用于右图所示的所有工作区。,*薄基区导致两个结的相互作用,流过每个结的电流都应由两个结上的电压所决定。,3.5.1 E-M 方程,将双极晶体管的电流看成一个正向晶体管和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极性 晶体管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