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第四节 区域管治第五节 土 地 保 护,第一节 土地利用概述,一、土地的概念和特点,经济学:资源法学:权力农学:生产资料地理学: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有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态学:生态系统工程学:场地特点:稀缺性,恒久性,不动性,区际差异性,二、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可以是一项生产性活动,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如建筑住宅、修建公园等。,三、土地的平面利用与立体利用,下至
2、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地的范畴。农业用地向地下和空中利用的幅度都很有限。城市土地日趋立体利用。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网、地下商场、隧道、地下铁路。有些城市地下作三四层空间使用。高空利用:高楼大厦、高架铁路与公路、人行天桥、高空管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它可以从如下多种指标加以反映:,1土地利用率,2垦殖指数,又称土地垦殖率,3水面利用率,4耕地复种指数,又称耕地利用率,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与已开发为耕地面积总量的百分比。,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5草原载畜量,6建筑密度,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7容积率,指一
3、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8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粮食是人与土地相互作用的中间产物,是人地相互作用最原始又是最强烈的中间连结点。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而粮食的生产和粮食产量又与土地的供需矛盾密切相关。,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一)土地的需求,土地的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的繁衍,人类活动内容的增多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土地
4、的需求越来越广,为保障有限的土地能满足人类对土地日益扩大的需求,有必要对某一城市或区域的总用地需求量和各业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和控制。,土地需求量预测的项目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农业生产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预测,前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后者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谷场、机车场等用地预测;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预测,包括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特殊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等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必须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为依据,常用的预测方法有:1平均增长法:以历史数值为依据,按其年平均增长率或
5、增长量的发展趋势,推算预测对象的未来数值。2回归分析法:3用地定额指标法:根据人口用地定额或生产规模用地定额,按人口发展和生产发展规模推算规划期用地需求量。,(二)土地的供给,土地的供给是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能被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和未利用的后备储量总和,包括无弹性的自然供给和有弹性的经济供给。土地供给原则:1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特点为依据。自然属性决定适宜利用方向。2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个地方区位特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一样,要根据具体的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3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4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增加性,
6、决定了土地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矛盾最集中反映在农业用地与非农建设用地或简称为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数量比例结构上,而农业用地主要是耕地,所以土地供应与需求矛盾的解决,实际上就是要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三)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类型,(一)按地貌特征分类,根据地貌、地形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为九大类,它们分别为:耕地;园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草山草坡;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沼泽
7、、沙漠化土地、沙质荒漠、戈壁;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永久积雪冰川;沿海滩涂、内陆水域;城中、工矿、交通用地。,适宜性分类,又叫适宜性评价。适宜性可分适宜和不适宜两大类,适宜又可分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它们反映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临界适宜类土地,表示土地对拟定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严重的限制,欲对之有效利用,必须采取重大的改造措施。不适宜也可分为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两大类。前者表示土地利用中只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成本核算的条件下的限制影响。后者意味着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十分严酷,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也难于有效地使用。,(三)土地适宜性分类,(四)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土地利用状况分类,主
8、要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进行土地分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将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型、46个二级类型。其中的8个一级类型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林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但不包括地面坡度6的梯田坎。,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1耕 地,2园 地,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
9、地)。指城市、建制镇、村庄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地。,5城镇村庄工矿用地,4牧草地,3林 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岩石砾地、梯田坎等难利用的土地。,8未利用土地,7水 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及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用地,包括护路林。,6交通用地,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建设部1
10、990年标准。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居住用地,4仓储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绿 地,9特殊用地,10水域和其它用地,2公共设施用地,3工业用地,二、土地利用分区,(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土地利用分区,又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土地利用分区与土地利用布局的关系。相似之处:都是在某一区域内,对工业、农业、城镇、交通运输线路等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进行安排;都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确定土
11、地的不同功能和区域分工。不同之处:土地利用分区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地的基本用途或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而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类用地的比例、规模、空间位置和界限。,(二)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1通过土地分区,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通过土地分,能够从空间布局上落实用地指标,协调产业间用地的矛盾,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条件。3土地分区是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4用地分区是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联系的重要环节。,(三)土地分区类型,土地分区类型,应根据区域范围的大小、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并考虑不同地区的情况而定,同时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土地利用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