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理论.ppt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产业结构理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优化第二节、区域专业化产业与主导产业选择第三节、区域经济基础理论与乘数效应第四节、基础部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乘数估算方法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优化,一、区域产业分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1940年,英国学者科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次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各类经济活动可分为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与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197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与三次产业划分类似的产业分类,即将经济活动分为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三大产业,称为A
2、IS分类法;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与狩猎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水、运输和通讯业,服务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房地产、政府与国防、其他服务,世界银行的统计分析基本上是采用这一分类法。,中国直到1988年才开始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包括种植(即狭义的农业)、林、牧、渔、水利业等;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水电气等)与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主要有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
3、和社会团体等行业。宫峙勇提出新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农林牧水产业、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网络部门(包括运输、通信、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电力、煤气、自来水等)、知识和服务部门(包括医疗、健康服务、教育服务、娱乐服务、家务服务、公共服务)。,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联合国于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项:(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
4、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三次产业分类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将上述十大项进行组合就可方便地得到三次产业分类,这种分类比较规范,便于进行国际或区际比较。,3.部门构成分类马克思从实物形式上把社会总产品从而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部类)与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第部类),这种分类有利于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及各部类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农轻重分类将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工业与农业两个主要部门,然后再将工业区分为轻工业与重工业两大部门,这一分类法有利于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农轻重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在前苏东诸国、日本与中国应用较多。霍
5、夫曼分类法是德国学者霍夫曼于1931年在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提出的,它将工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与其他工业三类。霍夫曼指数=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4.要素密集度分类根据各类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一般可将经济活动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种分类有利于揭示区域要素禀赋构成与生产优势,研究区域分工与要素密集程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根据技术这一特殊要素的特点,可将各类经济活动分为原始产业、传统产业、近代产业与现代产业。原始产业是指生产工具十分简单的以原始采集和渔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传统产业为运用金属工具
6、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近现代产业均为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其中现代产业又称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等为主的产业,这种分类研究可以识别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技术革命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1、配弟克拉克定理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发现并由克拉克经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而成,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见图5-1。配弟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
7、占比重越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00,时间,0,0,100,产业所占比重,经济成熟期,工业化初期,经济发展,图,5-1,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图示,2、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证明,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呈以下特点:(1)伴随现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在工业内部明显存在着由非耐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由消费资料生产向生产资料生产的转移趋势;(2)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且下降速度低于农产品比重下降速度;工业的劳动力有所增加,但工业劳动力增长率低于工业生产增长率;服务业劳动力明显增加,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规模不断扩大;(3)在资本结
8、构中,农业资本比例下降,工业与服务业资本比例增加;,(4)伴随上述变化,农业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过渡,同时,工业与服务业企业由小规模业主制企业向大规模法人企业发展;(5)在工业内部,各产业的雇佣率(从事生产的就业者分为业主、家族从业者与雇佣者三类,雇佣者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之比即为雇佣率)发生变化,雇佣率与附加值率同时增长;采掘业比重下降;(6)在服务业中商业的比重上升,家庭服务业(housekeeping)比重降低,个人服务业、专门服务业和政府服务业的比重提高;(7)生产技术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起很大的作用;(8)上述变动引发产业间、工种间、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导致人口城市化。
9、,3、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霍夫曼将工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不发达,霍夫曼指数为5左右;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资料工业,但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大于资本资料工业比重,霍夫曼指数为2.5左右;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与资本资料工业比重大致相同,霍夫曼指数约为1;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所占比重大于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指数小于1。根据霍夫曼理论,工业化的趋势是重工业化。,4、赤松要的“雁行模式”1932年,日本学者赤
10、松要(KanameAkamatsu)提出了著名的“雁行模式”。赤松要认为日本的工业化遵循着“雁行模式”发展,即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受国内的资源与市场的约束,只有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向工业国输出消费性商品,与工业国交换输入工业设备,然后建立自己的工厂进行替代性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并进一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上述过程绘成图像,犹如雁群列阵飞行,故以“雁行模式”名之。,该理论认为,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1)进口阶段,在对其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国内生产困难时,靠进口满足需求;(2)国内替代阶段,在国内生产该种产品的条件成熟后,以国内产品满足需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产业结构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