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毒性机制,中毒,有毒化学物与机体相交作用,导致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改变机体本身的属性化学物暴露的程度与途径,毒性机制研究的内容,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毒物与靶分子交互作用毒作用表现机体对损害作用的反应,毒作用机制的复杂性,有毒化学物质数量宠多损害的生物化学过程复杂中毒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导致毒性的机制各不相同与靶器官直接作用破坏微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几个基本概念,毒效应强度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位点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几个基本概念,终毒物指与内源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与(或)功能改变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几个基本概念,暴露的母体:强酸强
2、碱、重金属、CO等,CH3,CH3,N-NO,CH3+(亲电子基团),直接毒性作用,几个基本概念,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增毒(toxication),对硫磷,对氧磷(高活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常见的增毒作用,最为常见的增毒作用是使外源化学物(如氧和氧化氮)转变为:亲电物(electrophiles)自由基(free radicals)亲核物(mucleophiles)还化还原性反应物(redox-active reductants),亲电物的形成,亲电物是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的分子,使它能通过与亲核物中的富电子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乙醇乙醛黄曲霉素B1
3、B1-8,9-环氧化物苯并(a)芘BP-7,8-二醇-环氧化物对硫磷对氧磷,亲电物的形成,亲电物是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的分子,使它能通过与亲核物中的富电子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乙醇乙醛黄曲霉素B1B1-8,9-环氧化物苯并(a)芘BP-7,8-二醇-环氧化物对硫磷对氧磷Ag+、Cd2+、Hg2+,等,自由基的形成,独立游离存在的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特点产生 清除,顺磁性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反应性极高,半减期极短,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进而造成机体损伤,自由基对机体损害作用机制,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器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细胞毒性对DNA的影响(氧化
4、和加合)LDL的氧化修饰,自由基对机体损害作用机制,蛋白质氧化损伤引起蛋白质凝集、交联、降解、断裂,出现生理功能受损组织细胞毒性与坏死免疫反应致癌作用(非突变机理),主要毒性作用机制,核酸的氧化损伤DNA断裂,缺失突变启动修复系统,如修复功能受损,引起突变活化癌基因细胞毒性改变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致突变作用形成活化的癌基因,亲核物的形成,较少见氰化物的形成,苦杏仁经肠道细菌-糖苷酶催化形成氰化物丙烯腈环氧化后与欲胱甘肽结合后形成氰化物硝普钠经巯基诱导降解后形成氰化物二卤甲烷经氧化脱卤产生的CO亚硒酸盐与谷胱甘肽的巯基反应形成的硒化氢,氧化还原活性还原剂的形成,亦较少见硝酸盐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
5、Cr6+Cr5+,VitC 黄素酶,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化学毒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汇,与靶分子相互作用,细胞功能失调、损伤,细胞修复功能失调,毒性,(1),(2),(3),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最直接途径毒物在机体的重要部位出现,不与靶分子作用较为复杂途径毒物机体靶部位靶分子毒作用最为复杂的途径毒物机体靶部位靶分子细胞功能结构/功能紊乱启动分子、细胞或组织水平的修复机制毒性作用发生,主要毒性作用机制,化学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组织细胞毒性与坏死 免疫反应 致癌作用(非突变机理)与核酸分子共价结合:细胞毒性 改变蛋白质DNA相互作用 致突变作用 形成活化的
6、癌基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概述,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毒性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急性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概述,靶器官 毒性,血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生殖毒理学神经系统和行为毒理学呼吸毒理学肝脏毒理学肾脏毒理学心血管毒理学皮肤毒理学,概述,按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将产生的一般毒性作用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相应地所观察和评价毒效应的试验即为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对外来化学物(新食品、药品、农药、化妆品等)一般毒性的观察是毒理学的经常生工作,对防治外源性化学物所致急慢性中毒、
7、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定、卫生标准制定、管理毒理学的决策有重要意义。,一般毒性作用,1 急性毒性作用 2 蓄积毒性 3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4 局部毒性作用,急性毒性作用,Acute toxicity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最长到14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急性毒性作用,急性接触次数:一次或24h多次“一次”:经口和经注射途径染毒是指瞬间给予实验动物染毒,经呼吸道与皮肤染毒时,则指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使持续接触毒物的过程“多次”:当一次最大染毒剂量不能达到以充分了解该毒物急性毒性作用的目的,从而在2
8、4h内分次染毒。,急性毒性作用,中毒效应出现时间瞬间死亡:氰化钾、煤气等迟发毒效应和死亡:有机磷农药快速和剧烈的毒效应后恢复轻微症状恢复严重中毒死亡(毒菇)714d中毒效应的强度:一般行为、外观、大体形态、中毒症状一般较严重、死亡,急性毒性试验目的,求出致死剂量以及LD50,通过LD50进行毒性分级评价外源性化学物的毒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为其它毒理试验研究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毒性反应与人近似易于饲养、操作方便繁殖和生育能力强,能保障供给价格低易于获得,急性毒性试验的方
9、法要点,实验动物的物种和品系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哺乳类动物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非啮齿类:狗或猴。大、小鼠符合选择的原则,最常用 SD、Wistar大鼠;昆明种和NIH种小鼠急性经口和毒性吸入试验选择大、小鼠,但经皮试验选择豚鼠、大鼠和家兔,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实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例如: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20。,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性别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求LD50,
10、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对动物性别要求为雌雄各半。如果在预试验时发现化学毒物(如农药)对雌、雄动物毒效应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则应单独分别求出雌性与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致畸试验作准备,也可仅作雌性动物的LD50测试。,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动物数量与随机分组大、小鼠等小动物 每组10只狗等大动物 每组6只分组原则随机化原则,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预检适应环境,减少环境和生理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筛选健康动物,发现异常者应放弃雌雄分笼饲养,防止交配和受孕,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恒定的温度:223湿度:3070%照度:昼夜各半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
11、,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要点,禁食经消化道染毒时,要求试验前对动物禁食大鼠、小鼠隔夜禁食;或染毒前禁食4h大动物每日上午喂食前染毒染毒后继续禁食24h,但在禁食时要保障饮水。,受试物处理,受试前了解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资料受试物配制水溶液经口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注射用生理盐水;混悬液0.5%羧甲基纤维素钠、10%阿拉伯乳糖、植物油,临用前配制。,受试物处理,给予动物的染毒量不应超出最大给药量容积,减少非特异性因素对毒性的影响经口:20ml/kg.bw 经皮:2ml/kg静脉:1ml/kg(5min以上)肌肉注射:0.5ml/kg(一个部位)吸入:2mg/L,染毒方法,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毒物 一般 毒性 作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