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系统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定额系统课程.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构建标准化的劳动定额管理系统,课题目的,明确实施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真正意义明确通过劳动定额提高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企业在人力资本分析、建立和推行人工成本核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把握正确的改善方向。帮助企业客观地贯彻按劳分配,科学地衡量劳动者贡献大小,体现公平原则。为企业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劳动、确保产品交货期提供依据。,定额需要树立的四种观念:,1、2、3、4、,定额需要树立的四种观念:,劳动定额管理不一定必须采取计件工资。劳动定额管理必须让班长成为真正的领导。劳动定额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劳动定额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任务分配。,定额需要面对的五大现实问题:,1、
2、2、3、4、5、,定额需要面对的五大现实问题:,90%的员工不是为多做想办法,而是为少做想办法。90%的员工不是为公司利益努力,而是为个人利益努力。90%的企业没有处理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99%的企业都凭经验在进行着定额管理。99%的企业很难将定额管理上升到系统化的层面。,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什么是劳动定额劳动定额的两种主要类型传统劳动定额的本质当今劳动定额的本质劳动定额管理系统的五大组成体系问题:最基本的劳动定额方法是哪一种?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什么是劳动定额定义:劳动定额的两种主要类型A:B: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一部份:对劳
3、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什么是劳动定额定义:劳动定额的两种主要类型A:时间定额B:产量定额联系:时间定额是产量定额的最基本前提区别:前者深层的追求是科学管理,后者深 层的追求是任务管理,重新认识劳动定额的深刻认识,劳动定额管理就是科学管理必须尊重客观必须排除主观不要只谈经验不要依赖员工而是团队任务,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传统劳动定额的本质:类型:任务/经验导向方向:劳动强化焦点:结果单位:件/台/套弱点:主观目的:Q、C、D,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当今劳动定额的本质:类型:任务+奖金/科学管理导向方向:劳动改善焦点:过程单位:RU(
4、千分之一分钟)弱点:客观/系统目的:Q、C、D,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类型:能力/科学导向型方向:劳动改善焦点:过程单位:RU(RU动作要素基本时间)优点:客观/系统目的:Q、C、D,类型:任务/经验导向型方向:劳动强化焦点:结果单位:件/台/套弱点:主观目的:Q、C、D,传统劳动定额与当今劳动定额本质的对比,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感受:我们离精细到底有多远?,普通的定额单位是:?件/天或小时科学定额基本单位:RU(千分之一分钟)分钟与RU对比相差1000倍;小时与RU对比相差60000倍;,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科学导向型定额的特点:不凭过往的经验办
5、事重视员工挑选与培训重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把责任进行均等划分重视对工作本身的数据研究,传统劳动定额与当今劳动定额本质的对比,第一部份: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劳动定额管理系统的五大组成体系,问题:最基本的劳动定额方法是哪一种?,机构与人员劳动定额专门机构的确立劳动定额机构人员必备的七大条件劳动定额机构职责的确立劳动定额流程的确立作业保障系统生产原理应用与作业方式确立标准化作业的三大内涵作业标准化的改善原则,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本章问题设计定额人员必须满足哪七大条件什么是生产原理与生产方式什么是标准化作业与作业标准化什么是标准化作业的三大内涵什么是作业改善四原则什么是经济动
6、作原则,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劳动定额机构的确立方式对劳动定额机构本质的认识不是一个核算部门,而是一个技术部门机构确立方式专门的劳动定额机构IE部或者PE部分管劳动定额的分枝部门,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2.1.劳动定额员工的七大先决条件,1.;2.;3.;4.;5.;6.;7.;,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1.具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追求最好的精神;2.接受过IE工业工程基楚知识培训;3.具有看图和辩图能力;4.洞悉产品的工艺流程;5.熟悉各种生产工艺的特点;6.主要技能方面要比员工技高一筹;7.善于从事作业技巧/动作研究;,2.1.劳动定额员工的七大先决条件
7、,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劳动定额机构职责的确立作业流程分析与改善作业方法分析与改善作业主体分析与改善劳动定额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及标准对工薪制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劳动定额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劳动定额流程的确立1、确定劳动定额规则2、改善作业流程3、改善作业方法(统一)4、作业主体技能判断5、制定标准工时6、设置具体工作任务7、效率与能力检验8、帮助作业主体进行改善,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关于劳动定额规则的主要内容工作日的具体工时定额修改制度与流程标准工时确立方式的选择员工培训与技能要求计件工资下的计件单价确定方案计时工
8、资下的奖励方案,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2、2、什么是生产原理2、2、1、什么是生产的流程化2、2、2、什么是生产的流线化,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2、3、什么是生产方式?2、3、1、规模化生产采用什么生产方式?2、3、2、多批少量采用什么生产方式?,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2、4、关于对标准化的理解2、4、1、什么是标准化作业?2、4、2、什么是作业标准化?2、4、3、标准化作业与作业标准化的关系?,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2、5、深刻理解标准化作业的三大內涵 1.;2.;3.;,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2、5、深刻理解标准化作业的
9、三大內涵 1.按制程的顺序流动;2.单件流动;3.等时化流动;,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时间的两大特点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不属于标准工时范围的五个方面标准工时组成的两个部份欢迎来电咨询 孔老师:0755-33048183 QQ:标准工时宽裕率的三个组成部份机构与人员标准工时最常用的时间单位与换算标准工时确立的三种方法,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本章问题设计:什么是生产节拍时间?什么是生产线平衡效率?什么是平衡损失效率?什么是标准工时确立的三种基本方法?标准工时确立时追加难度系数、环境系数等作法到底有没有必要?,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ST是指作业主体在满足()要
10、求的()情況下,完成()周期的作业时间;,1.1.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时间的两大特点,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2.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1)作业方法必须:.2)作业条件必须:.3)ST终值的本身必须含有:.,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2.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1)作业方法必须:规范的,统一的.2)作业条件必须:满足作业主体的要求.3)ST终值的本身必须含有:宽放值.,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2.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4)作业主体必须:4.1).4.2).4.3).,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4)作业主体必须:4.1)足够的培训.4.2)身体条件必须满足作业的要求.4.3
11、)身体和心理必须是健康的.,1.2.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3.使用标准工时的七个目的;,1.;2.;3.;4.;5.;6.;7.;,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3.使用标准工时的七个目的;,对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的评估;对企业未来生产能力的预测.生产计划实施日程的编排.确定企业业务目标的标准.企业投资的参考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生产方式改革的依据.是生产成本低减的利器.,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A.员工有怠工情绪;B.全线停工待料;C.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多;D.员工加班时间不够;E.某中间工位停工待料;F.工位之间工作量
12、不平衡;2.以下哪些因素不属于正常ST的计算范围();A.阅读作业指导书.B:作业员到1米处去拿部品.C:作业员送半成品去临时仓.D:作业中随时更换破了手指套,综合测试题:,1.4.在生产运行中以下五个方面不属于标准工时范围:,1 现场督导员与技术人员对员式进行工作交待或 者作业指导所引起的工作中断.,2 作业过程中部品/半成品的移动距离大于50cm,成品移动距离大于200cm.,3 现场管理员进行的票据接收,传送,作成,确认.,5 产品的修理及修理再投入,设备/工具的维修、盘点、早中会及日常管理.,4 正规流程之外追加的特別检查項目及监视行为.,第二部份 专业人员与作业系统的确立,1.5.标
13、准工时组成的两个部份;,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情况下:ST=基本作业时间*(1+宽裕率)注:宽裕率一般企业均定为7%.,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思考:虽然标准工时已经有了7%的宽裕率,但是在很多企业为照顾特别的作业岗位,在基本时间里注入了评比系数(比如说:难度系数、环境系数、熟练系数等等),请问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5.标准工时组成的两个部份,ST的运算过程中给予宽裕的项目和比值:工程(工位)的宽裕;(3%)作业主体生理或心理的宽裕;(2%)作业主体疲劳的宽裕;(2%),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1.6.标准工时宽裕率的三个组成部份,工程(位)宽裕3%包括治/工具的准备,设备点检;治/工具损坏时交换,部品治/工具掉落拾起;手套/指套配戴,交换;工具清洁,资材补充;作业指导书查阅;非检查工位不良部品发生时的延误.,第三讲:标准工时研究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