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提高剩余价值率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有两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3小时 6小时 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 m=100%m=150%,工作日,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工作日的长度决
2、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力量对比。,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进行斗争,8小时工作日,“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1886年5月1日,美国有近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8 小时工作日的罢工。,18
3、60年月日美国芝加哥秣市广场,背景资料:日本独资企业上海景条针织有限公司延长劳动时间报道,“你一天能烫多少衣服?”她警惕地打量记者一番,然后小声说“二三百件吧”。接着她又说,每烫一件衣服是三分钱。今天是休息日还要加班?记者故作好奇地问。这名女工再次看了一下四周说,“任务紧张,我们已经连续加了半个月的班了,每天晚上要做到11点左右,这不,又有5000多件衣服来了。”一名来自江西的老工人对记者说,他最长一次加班一直连续工作了近40个小时,从前一天早上一直到第二天半夜。“因为加班而病倒的人太多了,其中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姑娘在工作时突然间就喷出一口鲜血,那都是给累的。”这么辛苦地加班却从来没有一分钱的加
4、班工资,累倒了、病倒了也全靠自己,但如果生意清淡停工停料则要克扣工人工资。据这位老工人介绍,厂里工人的工资有计时的也有计件的,还有固定的,从200900元不等,平均为400多元。然而每个工人每个月只能领到工资的一半,其余的要到年底才能拿到,到时还要被扣除这样或者那样,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而且还要等到大年前的二十八或者二十九才发到手,连回家过年都来不及。,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工
5、作日,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m=100%m=150%,2、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要靠降低劳动力价值,即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率及与之有关的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能降低。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生产各部门普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3、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在每个个别资本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
6、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额外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超额剩余价值,4、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当个别企业采取的新技术在社会上应用普及后,社会上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个别价值都趋同了。那么,原采取新技术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成为新的社会价值,因而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但由于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产生了相对剩余价值。,5、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区别和联系 联系: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区别:(1)相对剩余价值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以个别
7、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2)相对剩余价值为全社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个别资本家所获得。(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持久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是暂时的。,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两者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 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 价值。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概念不同。第二,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为基础。第三,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 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
8、用不同。,三、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传统的机器体系发展到了一个以自动控制为中心的新阶段。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工人的实际收入也有所提高,但工人实际收入的增加幅度只要小于剩余价值量增加的幅度,资本家仍会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出现新特点的原因主要是:,1、新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复杂劳动在全社会的劳动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课堂练习:,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2、个别资本
9、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4.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6、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本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D、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E、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一种暂时的现象,7、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A.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下降B.劳动力价值下降C.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D.超额剩余价值增加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辨析题: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同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相联系的。3.超额剩余价值是全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