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总结.ppt
《刘老师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老师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总结.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师们:上午好!,深化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品质,为什么教物理?,“把物理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以供他们今后一生的受用”。,知识本位,为什么教物理?,“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为物理学家或物理工作者”。,学科本位,5,6,7,陕西汉中某中学的撕书场面,8,9,发生在身边的事儿摘自物理教师2007年第9期,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毕业生聚会,因我曾经是他们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的物理课,故被他们邀请到场,大家非常开心,兴致勃勃,嘘寒问暖,他们都大学毕业三年了,有的高中毕业后就未曾谋面。一朝相聚,不免要回忆高中阶段的一些学习片段,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
2、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上升过程中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范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生的回答)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为什么教物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今天学习物理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明天去进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今后去正确面对、决策所遇到的大量的非物理问题,为他们一生的文
3、明、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奠定基础。,学生本位,“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过一个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作准备。”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这也是我们应有的物理教学观。,13,(照片摘自华东师大张华教授的演示稿),14,美国科学课堂,只有无用的知识,才是最终有用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庄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科学研究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非功利性,法拉第的工作的价值今天必然高于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价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帝学会的主席汤普森提出了利用X射线对枪伤创口进行检查。用X射线挽救生命和肢体的价值无法计算。然而,X射线是在1895年偶然发现的。【英】【撒切
4、尔】1988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讲话。,苏霍姆林斯基:,“学科知识应该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应在中心,更不应该是全部。”,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怀特海的答案,“希腊的悲剧、罗马的法律和中世纪的信仰。”,正是这些基本的人文素养,融合并培养了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从而极大地推进了西方科学发展。,科学与人文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割裂或偏废.,英国学者斯诺在两种文化演讲中说:,“一个作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5、。”,各家谈教学,费恩曼谈物理教学 我想如果不是教学,我不会真正成功。如果你正在教一门课,你可以思考你已经很清楚的一些基本东西:有更好的方法去描述它们吗?是否存在与之相联系的新问题?你可以给它们以新的观念吗?学生的问题常常是新的研究和思考的源泉。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所以我发现教课和接触学生使人生命不息。,人们对费恩曼教学的评价 以相对论为例,即使是相对论的创始者爱因斯坦大师本人,对这个理论所创造出来的奇迹,这个理论的作用以及它的基本概念,也无法做出像费恩曼那样的解释。,各家谈教学,王立群谈历史教学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第一历史”是永远无法再现的。希望“还原”历史,就必须占有历史学家们记
6、载的各不相同的“第二历史”,然后才能讲出“第三历史”,即主讲人心中理解的历史。如果讲的都是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认识、理解和观点,那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耻辱。,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知识教学的科学性问题,技能教学的规范性问题。科学过程的真实性问题,典型的科学思维方法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可信性和开放 性问题,物理教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的教学研究 索末菲对海森堡讲:“要勤奋地去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哪些你理解了,哪些你还没有理解。”杨振宁说:“西南联大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我们那时所念的课,老师准备得很好,学生习题做得很多。”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是抽象的,习题是
7、具体的,而抽象寓于具体之中。通过做习题,可以发现对于哪些概念、原理和规律,自己是真理解了,而哪些还没有理解,从而能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做”不等于“学”,要在“做”中去“学”。,物理教学研究的主要方面,通过做习题,可以学会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能够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物理依据,并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如解析的,作图的,论证的或实验的方法去求解。这就培养了实验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数理计算和运用图象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及其综合运用。在解题过程中,自觉地联系前辈科学家在科学问题面前是怎样思考和推理,怎样归纳和概括,就能逐渐学会和激发科学的思维
8、方法和想象力,而这是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物理教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根,物理教学的本;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枝,物理教学的叶。无根本不能生长,无枝叶不能茂盛。结论:不做习题学不好物理,但仅靠做习题来学物理,学不到物理。,物 理 概 念 的 建 立,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建立与定义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建立与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1“概念建立”所谓“概念
9、建立”,就是人们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直接接触了大量的同类事物,从经验出发,通过初级的辨别、抽象、分化、提出一些假设,又经过验证和概括等思维过程,获得了这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并且经过有经验的“成人”或“权威”的肯定与否定的回答来加以证实,从而建立与定义某些概念的一种方法。实例:弹性概念的建立;实例:摩擦力;实例:单摆,2概念同化 所谓“概念同化”,就是人们利用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心理意义,如果成功,便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实现概念的同化。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我们已经建立的概念,再建立新的概念。比如,在已经建立了“位移”和“时间”两个概念的基础上
10、,利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建立“速度”这一新概念,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的知识,这种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就叫做“概念同化”。实例:速度,一、建立与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3概念顺应 如果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新概念,与原有的知识差别太大,或者不易直接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必须修改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认知平衡。也就是说,利用已经有的概念,不能直接定义我们研究的新概念,而必须另外先建立一些新的概念才可以定义我们的概念,这种方法叫做“概念顺应”。,一、建立与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实例:压强。要定义“压强”这一新概念,需要用到“受力面积”和“压力”两个概念。在只知道“受力面积”不知道“
11、压力”概念之前要建立“压强”概念是困难的,因为已有的知识无法和它联系起来,只有先建立“压力”这一概念,才能正确地建立压强的概念。建立“压力”概念之后,利用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就可以定义压强概念。这种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就叫做“概念顺应”。,一、建立与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3概念顺应,二、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主要有:操作定义法、人为规定法、数学定义法。,二、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1操作定义法 所谓操作定义法,就是说当我们给一个物理量规定了一套测量程序,并给它规定一种标准单位,我们就说定义了该物理量。这里,标准单位可以任意选择但要求简单实用,尽量符合现代物理概念,而且固定不变,能制成模
12、型,可以复制。例如,我们拿中国的“尺”(我们规定的标准),沿着桌子的一边,量了3次,正好到头,我们就说桌子的长度是“3尺”。长度的单位有了,操作程序也定了,长度的定义也就建立了。实例:温度,二、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2人为规定法人为规定法是人们在经验事实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确定概念的一种方法。这种确定要符合实际,要能自洽于某一理论体系,同时要尽量简单,在可能的条件下还要照顾人们的习惯。例如利用词语定义的概念,诸如机械运动、参照物、入射角等实际都是人为规定的。实例:光的反射,二、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3数学定义法数学定义法有三种形式:数学推导法、比值定义法和多因子乘积定义法。(1)数学推导法
13、数学推导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概念、规律,借助于数学推导而定义概念的方法,例如,动能 就是这样引入的。应用此法定义的概念一般是确定的,没有任意性,但有时“远离经验事实”。实例:发热功率,二、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3数学定义(2)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基础上,应用共同出现的关键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一种方法。例如,速度,密度,比热,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动势,电容 等概念,各自的背景大相径庭,然而定义它们的方法却如出一辙,都是应用了比值定义法。实例:电阻;实例:压强,二、具体定义概念的方法,3数学定义法(3)多因子乘积定义法 多因子乘积定义法是应用两个或
14、多个物理量的乘积来定义新的物理量的一种方法。例如,机械功,电功,磁通量 等概念就是利用了多因子(物理量)乘积定义法来定义的。实例:磁通量,三、定义“种概念”的步骤,按照逻辑学的分类方法,“种概念”也称“上位概念”,它与“属概念”(下位概念)相对,在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之间,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属概念”。例如,力为种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为属概念。“种概念”定义的步骤是:搜集大量现象;归纳上述现象的共同点;用恰当的物理词语定义;利用种概念定义属概念。下面以“力”为例来说明“种概念”定义的具体步骤。,人 运动员 牛 拖拉机 夯 磁铁,推 举 拉 耕 砸 吸引,车
15、杠铃 犁 地 地面 铁 图钉,手,按,1.搜集大量现象,三、定义“种概念”的步骤,三、定义“种概念”的步骤,2归纳上述现象的共同点 两个事物,一个动作。某事物动作(在)某事物(上);第一行的事物中有:人,运动员,牛,拖拉机,夯,磁铁,手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物体;第三行的事物也统称为物体;第二行是动作:推,举,拉,耕,砸,吸引,按等,统称为“作用”。,人 运动员 牛 拖拉机 夯 磁铁,推 举 拉 耕 砸 吸引,车 杠铃 犁 地 地面 铁 图钉,手,按,三、定义“种概念”的步骤,3用恰当的物理词语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概念的定义包括两个部分:被定义的概念“力”;下定义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
16、作用”,反映力的本质属性。实例:摩擦力,利用种概念定义属概念,垂直作用在物 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种差,种概念,属概念,定义属概念,4利用种概念定义属概念(发生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阻碍了相对滑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种差 种概念 属概念,四、物理概念的比值定义法,1.比值定义法的基础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抽象和概括的前提,所以是研究物理学常用的方法。,2.比较的程序:(1)首先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以上比较,也可反之进行,条件与结果交换。,(2)总结“比较”中,共同出现的关键物理量。(3)明确比较的标准,而且要尽量简单“一个单
17、位”最简单。首先进行“同中求异”(4)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只要把上述4对关键物理量分别求比值,即可满足中提出的要求:尽量简单。即:,(3)比值定义法符合简单性原则:只要把上述4对关键物理量分别求比值,就把比较的标准简化为“1个单位”了:x/t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亦可用t/x,即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但不符合人们习惯。(4)比值的物理意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m/V=:物质常数,所以,对同一种物质可以说m与V成正比,但是,不能说与M成正比;x/t=v: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在v相同的情况下,x与t成正比,但是,不能说v与x成正比。,五、定义概念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定义所用
18、的词语不能造成逻辑循环。例如,在初中课本中,由于同学们知识水平的局限,对“质量”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就是质量的大小吗,这样定义并没有把质量概念正确地表述出来,当然,在初中阶段只能暂时这样来定义,让学生对此有个了解也就可以了。,2.不能用比喻来为概念下定义。我们知道恰当地运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些概念,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一些难于理解的概念。但是,定义概念时却不能用比喻,否则容易造成概念的混乱。例如,以下定义电压概念就是不可取的:“正如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一样,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这样定义电压概念,并没有把电压概念正确表述出来。因为“原因”究竟是什
19、么并没说清楚,这样很容易使同学们理解为电压是一种力,由于力的作用才使电荷流动起来,这显然是错误的。,3.要考虑概念定义的合理性。例如,为了建立压强概念,教材中往往会列举大量的事实和现象,或者通过实验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但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而且还跟承受这个压力的面积有关系。实验表明,压力一定时,承受面积越大压力的效果越不明显;承受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它的效果就越明显。我们可以把以上两种规定压力效果的方法用以下比值表示:压力的效果一承受压力的面积压力 压力的效果一压力承受压力的面积 显然两种方法都可以说明压力的效果。式表明单位压力作用于越大的面积上,比值越大,但是压力的效果越不明显。式表明,单
20、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越大,比值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显然,前者不太符合人们的习惯,后者比较顺应人们一般的习惯思路,所以最后就用式作为压强的定义式。物理学中用比值定义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等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虽然我们不能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的演变过程都重复一遍,但是,只要我们明白了这种方法,对于这一类概念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物理规律的总结,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原理、定律、定理、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老师 物理 概念 建立 规律 总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