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4章灌溉渠道系统.ppt
《农田水利学4章灌溉渠道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学4章灌溉渠道系统.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渠 道,内蒙古河套灌区,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山东位山灌区,江苏苏南地区,日本的渠道,日本的渠道,丽江古城的渠道,丽江古城的渠道,灌溉系统的组成,拦河坝,冲沙闸,进水闸,节制闸,排沙渠,干 渠,斗 渠,支 渠,农渠,农沟,支 沟,斗 沟,干 沟,容泄区,退水渠,泄水闸,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 固定渠道:干、支、斗、农 临时渠道:毛渠等田间工程,灌溉渠系规划,规划原则,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斗、农渠的规划布置,渠线规划步骤,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尽量将干、支渠布置在较高地带,以便控制最大的灌溉面积;2)与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密切结合,并适当考虑行政区划;3)与排水沟的布置相配
2、合,统一布局;4)渠线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5)确保渠道工程安全可靠;6)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7)要考虑综合利用,干、支渠的规划布置,(一)山区、丘陵区灌区,水库,山塘,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岗冲交错,坡度较陡地面高程较高耕地分散,很少有大片集中耕地,渠道布置特点:1)渠道位置高,自流水头容易保证;2)渠线较长,多弯曲,多填挖方,多建筑物,工程量大;3)受山洪威胁大,应设置防洪泄洪设施;4)山丘区塘堰及小型水库多,渠道布置应考虑与之相通,形成长藤结瓜系统。,干、支渠的规划布置,(一)山区、丘陵区灌区,渠道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多见于分水岭与山溪或河流间的狭长地带 渠
3、线长而缓2.干渠沿主要分水岭布置 多见于浅丘岗地 比降由地面坡度决定,干、支渠的规划布置,(一)山区、丘陵区灌区,渠道布置,渠道布置,渠道布置,干、支渠的规划布置,(二)平原型灌区,地形特点:地形开阔平坦;耕地集中,面积较大,山前平原: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坡水地区,地面坡度 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渠道布置:干渠多沿等高线布置,支渠垂直等高线,一支渠,二支渠,三支渠,干、支渠的规划布置,(三)圩垸型灌区,地形特点:分布于沿江、湖滩地和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低洼;多河湖港汊,水网密集;汛期外河水位常高于圩内地面,四周有圩堤,四周高,中间低,渠系布置:以排为主,
4、兼顾灌溉;一般提排提灌,少有自流排灌,斗、农渠的规划布置,考虑因素:农业耕作与机械化 地形 灌排条件 土壤 土地平整,规 格:斗渠 长3000-5000m,宽500-1000m(平原地区)农渠 长500-1000m,宽200-400m,斗、农渠的规划布置,灌排沟渠布置形式,相间布置,相邻布置,支 渠,支 渠,斗 渠,斗 沟,斗 渠,斗 沟,农渠,农渠,农沟,农沟,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1 引水建筑物:,2 配水建筑物:,3 交叉建筑物:,4 衔接建筑物:,5 泄水建筑物:,6 量水建筑物:,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遂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跌水、陡坡,溢流堰、泄水闸、退水闸、退水渠,巴歇
5、尔量水槽,1 引水建筑物:,2 配水建筑物:,3 交叉建筑物:,4 衔接建筑物:,6 量水建筑物:,田间工程规划,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沟渠、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土地平整等。,意义:发挥灌排工程效益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约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现状:薄弱环节不规范、不配套,田间渠系布置,纵向布置,横向布置,灌水方向与农渠垂直农渠-毛渠-输水垄沟-灌水沟(畦)较复杂地形,灌水方向与农渠平行农渠-毛渠-灌水沟(畦)地面坡向一致,坡度较小地形,稻田区的格田,田埂:高20-30cm 宽30-40cm,格田:长100-150m 宽15-20m,斗 渠,斗 沟,农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田 水利学 灌溉渠道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41991.html